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1
世纪
中国历史文化
纪录片
创新
发展
732022/112022/1173视听研究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何 瑶 陈志敏 何春耕【摘 要】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属性,在于其具有再现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契合社会价值与个人经验及需求的兼容性,便于受众观看和内容易理解的简易可试性,利用互联网平台明确相关信息的可观察性,更好地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其创新过程中还存在未能很好地形成和树立品牌IP化,各创作主体较少主动开展宣传营销,互动性不强等问题。运用讲好历史故事与提高制造水平结合,彰显文化内涵与弘扬民族精神结合,打造传播平台与拓展传播渠道结合等策略,可进一步提升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水平。【关键词】历史文化纪录片;创新属性;发展策略【作者简介】何 瑶,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博士。陈志敏,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何春耕,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数字时代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YJA760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特征,不仅影响着受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认知与选择,而且对传播产生了影响。针对其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探索其创新优化策略,对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21世纪历史文化纪录片创新的多重属性美国的罗杰斯提出了“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等创新属性。1 以此阐述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新的多重属性,可以发现其既具有视听手法创新呈现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又具注重契合社会价值与个人经验及需求的兼容性,有受众便于观看和内容易理解的简易可试性,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明确相关信息的可观察性等特征。(一)视听手法创新呈现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学者许静认为,相对优势性是指在某种程度上创新与被取代的思想或技术等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属性。2 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相对优越性,一方面体现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体现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呈现,使历史文化纪录片拥有受众熟知的相对优越性。其一,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革新了742022/112022/1174视听研究传统历史文化表现形式。中国对历史文化传统非常重视,呈现形式多样化。但是,素质教育中的历史课本中相对固定的吸收模式,导致受教育者主动性和兴趣性不强;历史场馆是人们纪念历史和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全面展开;以红色经典和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戏剧、戏曲,也同样受到地域与场所的诸多条件限制;电影、电视剧同样以历史文化为创作内容,制作手段和观看形式都与历史文化纪录片存在重叠之处。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呈现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创新内容与制作形式结合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有别于其他传统形式的、直观生动的历史体验,其真实记录历史的特性,也更具有专业性与说服性。其二,历史文化的创新表达是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核心优势。如历史那些事就创新形式在正片中穿插历史小剧场,以诙谐幽默的基调将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巧妙串联,营造古今穿越之感,在正片结尾采用当下流行的嘻哈元素来演唱历史人物故事与心声,生动的、年轻化的讲述方式让该历史文化纪录片深受年轻用户喜爱。还有风云战国之列国大胆打破旁白与史料结合的传统形式,帝陵创造性采用动画形式来呈现历史内容,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创新手段,以更生动的形式让内容更易于被年轻受众接受,很大程度促进了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受众群体的拓展。(二)契合社会价值与个人经验及需求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创新与现有价值体系、过去经验和未来接受者的需要相协调的程度。”3 对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而言,“兼容性”的属性特征可以从社会价值体系、过去经验和受众个体需要三个角度来考量。1.与社会价值体系相适应罗杰斯认为,如果创新它与被传播对象的文化价值观不相容,将会阻碍被传播对象的接受。4 从国家层面来说,塑造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伟大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奋斗史和悠久的文化精神,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需求契合。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以史、人、事传递中华历史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而这些内容和受众的社会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具有内在顺承关系。例如,大明宫敦煌等作品以极其深刻的文化反思,强化了国家形象和国家意识的塑造;京剧昆曲六百年等聚焦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折射出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与沧桑巨变。这些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深挖和全面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契合了促进文明与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的需要。2.与过去经验及个人需求相匹配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诞生和发展是在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背景下,以电视新闻、电视剧等视听作品的平稳运行为基础。创作技术的掌握和较为稳定的播出平台,都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对其在21世纪的传播扩散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作与传播,受众对于以历史文化纪录片再现历史的形式已经拥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与以往受众观看的作品具有形式上、经验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选取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集体记忆的范畴,或与文化体系中已有观念和认知相关联,与受众认知和过往经验的兼容性有助于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与接受。这些纪录片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文化的新途径,与受众的个人需求完美契合。(三)受众便于观看和内容易理解的简易可试性有研究者指出,“当受众观察到这项创新无论是观看的方式还是内容本身的理解都不会形成很大困难时,接受它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升。”5 一752022/112022/1175视听研究方面,历史文化纪录片不断创新讲故事的形式,将人们熟知和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一搬上屏幕,通过影像的形式使历史真实且有温度,受众对于内容的理解与接受也更为简易。另一方面,现今的纪录片受众既可以在电视频道上进行观看,也可以在移动端的各大视频网站搜索观看,观看渠道的多元化使纪录片的观看形式同样具有简易性。一种创新的可试性与其被采纳的比例是成正比的,当它拥有较好可试性而被广泛接受时,其接受率就会增加。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作为一项创新产品,既不会产生大量消费成本,又没有时空的限制,观众在观看时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并能够随时抽离叫停或者选择继续深入观看。受众在这一过程具有自主性,而良好的可试性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受众对于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内容的接纳。(四)互联网平台明确相关信息的可观察性罗杰斯指出:“可观察性是指创新成果能被他人看见的程度。”6 21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内容题材明确,观众可以通过片名结合简介清晰地了解其主要内容,从而做出是否观看的决策。另外,历史文化纪录片在21世纪采用多平台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的展示方式,通过主题曲发布、看片会、直播等形式对纪录片的核心亮点展开全方位宣传,各项内容与信息相较于以往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更全面细致,可以吸引潜在受众群体。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传播媒介从电视到各互联网平台不断拓展,现今大多数为网络传播,电视纪录片频道也形成了固定的播出频次和范式。互联网时代,历史文化纪录片这项创新的结果能被外界看到的渠道是多样化的,观看过程也并不复杂。二、历史文化纪录片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内容创作整体IP化意识不强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虽然在内容创新上不断丰富题材类型,但内容创作仍未能很好地形成整体品牌的IP化。既受限于主动宣传意识不强,也是因为对受众固有观念与印象的革新意识较弱。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制作者较少主动对纪录片进行宣传营销。除极个别在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并与观众互动,大部分纪录片没有专门的宣传环节,受众很难及时知道有哪些新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上线。很多受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认知还停留在创作初期,没有跟上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变化步伐,正是纪录片制作者主动宣传意识不强所致。(二)营销方式单一与传播力度不足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国内的观看渠道较为分散,当观众萌生观看某部纪录片的兴趣时,不一定能顺畅地找到片源与播放渠道。而纪录片在国外的传播受到其他丰富多样类型作品的挤压,社交媒体通常只能搜索到碎片化内容,视频网站也存在较多片源缺失的问题。观看渠道单一易使受众在寻找片源时兴趣降低,从而放弃观看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播效果受到制约。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走出去”的意识正在不断强化,但还未形成自身的核心品牌体系以及自主平台,想要实现实际播放转化还有待继续深入探索。(三)部分受众体验感与参与度欠佳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用户参与,一方面体现在主动对剧情内容开展讨论,另一方面也包括对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与传播等。7 显然,历史文化纪录片制作者在正片中或是宣传环节,设置具有体验感和参与度的内容,更能够吸引观众,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纪录片中国在互联网宣传中策划出能唤醒个人回忆的用户参与性征集活动,历史那些事在内容创作中融入一些网络流行的表达方式来契合年轻受众的观看习惯。这种用户思维的创作观念更新近两年才在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行业得到展现,呈现出个例特征而非全行业普遍共用。制作者与观众之间的界限分明,一定程度上762022/112022/1176视听研究使得粉丝黏性难以增进。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观众意向与反馈这一点上相对欠缺。部分观众会在个人账号发布再创作品或评价解说,但皆为自发行为,获得的关注相对较小。除了纪录片简介、他人评价等信息,受众很难以更可视化的方式来判断这部作品是否符合自身的喜好,这就使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吸纳长期资深观众时受到阻碍。三、历史文化纪录片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一)讲好历史故事与提高制造水平结合重视讲好历史故事与提高制造水平结合,是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新发展的重要理念。一是要坚持文本选材的多样化与内容表达的平民化。21世纪以来的创作风格转变,已经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积攒了新的观众群体,未来应继续坚持这一创作理念。内容创作中或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或以平实的视角呈现,同时运用现代化的制作手法,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精神内核,使纪录片拥有较高的国民接受度。二是要积极考虑不同国别受众的接受特征。当前,中国大部分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以表现中国历史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个人的故事来呈现当时的文化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的内容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范围并不大。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往往需要经过特意剪辑才能获得较好的播出效果。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内容创作上要以全球化传播为目标,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纪录片制作经验为我所用,同时坚持文化自信,展现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不断更新内容生产方式,在讲述中国故事和促进文化认同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三是在制作上要与当下盛行的传播趋势靠拢。基于受众现有的观看心理,有意识地简化长篇幅的内容,凸显精华与亮点部分。8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这一层面进行过尝试,印证了这种新兴制作模式的可延续性。导演徐欢的故宫100尝试将故宫历史拆分成诸多小故事,并用极简的6分钟代替冗长讲述,让观众于细微之处了解故宫与它的文化传承;如果国宝会说话同样是5分钟一集,纪录片中的文物来自不同朝代,穿越八千多年的历史跨度,以影像创作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讲故事时可以采用更为分散的框架,对大的历史事件和内容进行切分,通过符合当下观看习惯的短视频形式吸引更多受众。(二)彰显文化内涵与弘扬民族精神结合国家形象集中展现为该国在世界体系中的面貌与舆论反馈。9 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正是塑造大国形象与展示民族精神的优秀载体之一。因此,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创作时要把重点放在讲好中国的历史文化故事,在传播时则要注意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普世价值,以国际化的视野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使国内外受众更易接受。在纪录片敦煌中,对于藏经洞中经文下落的描述包含各国的历史人物以及博物馆现存情况等世界层面信息,也通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