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周易
阴阳
中国
山水画
中的
笔墨
表征
探究
一格
ENVIRONMENT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 周易 之“阴阳”是构成 周易 哲学的基本内核,也是构成中国画笔墨的基本要素。“阴阳”聚散氤氲,交感化生又影响着万事万物的构成,可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无不体现着生成交感融合的哲学思想。自中国画有“六法”以来,就有了笔墨造型上的法规法则了。中国画也正朝着用笔用墨的表征方向不断深入与深化,并融合阴阳观和气化思想不断拓展中国画笔墨在形式上的阈限,以及放大笔墨的表征效果,使其在用笔用墨上带来无限的创造性空间。周易 学说,可承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画创作精神以及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特殊气质。一、应和融合历代中国画家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画笔墨艺术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周易 之“天人合一”思想内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宇宙存在的自然万物之生息,同时也是人生追求的境界。周易 将“阴阳”“刚柔”之学说融入人自身的一切行为中,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德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应和融合,使之“人道”与“天道”相通,“人道”与“天道”统一。中国画笔墨艺术直接体现的是人的心灵与人的思想、人的性灵与人的情感。这正是 周易 之“天人合一”中的象与意、景与情、天与人的应和融合,即中国画笔墨艺术中的物象与心象、景象与情象、笔迹与墨迹、静势与动势、实景与虚景的应和与融合。而阴阳互对互存、互动互依的周流转化又是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生成变化的内在动力,如 周易 系辞 中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也就是说,用以变悟变、唯变所适的思维方式,将 周易 之阴阳观融入无限变化的笔墨意象中,以此来塑造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流动不居的形态,从而进入对 周易 阴阳对立与应和的体悟与把握中,以达到无规律而合规律。这样使其笔墨得以不断深化与更加博义,能更好地体现出笔出意到的表征作用。如此,才是中国画笔墨得以多元性的创新之路。明确笔墨表征当随创构思路,当代文人画家了庐说“笔墨永远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表现的特殊语言,是传达主体创作思想的基本手段,因笔形需要符合物象形与心象形,这里的物象形指的是客观物象形与形而上的主观物象形。弄清笔形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当笔着于纸时则有笔迹笔形的显现。笔形不外乎点、写、划,而这些点、写、划都需有起讫,故落笔需构思明确,布局有序,笔路清晰,从一笔要求有阴阳对比和阴阳互和,甚至到中国画最基础最小单位的一个“点”,也要求有阴阳互对,用笔时需有“落、起、行、回、藏、收”等刚柔不同的运笔之法。黄宾虹在笔墨研究中提到“太极图是书画秘诀”,“一小点,有锋、有腰、有笔根”,“起笔须锋,锋有八面”。这里指的是中国画笔墨语言与阴阳太极观的融合,才会使画面结构和谐,阴阳对立互和。黄宾虹 画法要旨 说“国画精神,全关笔墨”,“自古以画传世者,代不乏人。笔法、墨法、章法三者为要”,“画重用笔,由简而繁,由博返约,灿烂至极,【美术理论研究】周易 之阴阳观在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表征探究罗一格摘要:周易 学说中的“阴阳”是周易哲学的基本内核。阴阳观中,阴阳气化是构成宇宙万物交生交感、周流循环、变化无穷的原动力,宇宙万物乃阴阳而生。中国画笔墨有塑万物之象、呈阴阳之理之能,这阴阳气化与中国画意象以及中国画笔墨表征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中国画的用笔造型、塑势写境、虚实布局等无不体现着阴阳互对互存、相互融合转化的和谐规律。关键词:周易 阴阳观;中国画笔墨表征;中国山水画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探究神秘文化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周易阴阳 观 气化 思想在中国画作品中的体现”(E07021040)研究成果。12DOI:10.16129/ki.mysdz.2022.12.0312022 12复归平淡”。他还总结出笔法有“平、圆、留、重、变”五种,并将“书法”与画法中的“笔法”,归结于金石文字中,在用笔运转方式上做了技法上的突破。其具体方法:在运笔过程中提倡悬肘竖锋,也就是中锋用笔,这是他强调用笔的重要性。周易 之阴阳及其对立融合的关系,可决定中国画笔墨艺术的生命表征。黄宾虹在强调笔法向画法转换的具体表现上,实质上也是基于传统用笔的“阴阳之道”。又如陈子庄在用笔的笔法上总结出“画法虽通书法,但画自有法”,“以书法入画一定要经过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所用的材料”。笔者理解为笔的运用在中国画中的写意抒情、表内象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子庄还主张:“不懂文法,不能写文章;不懂画法,不能画画,好角色就是方法多,用得灵活。”因此笔者认为,不管是黄宾虹的用笔观点还是陈子庄的笔法主张,都契合 周易 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思想观。古人韩康伯将“阴阳不测之谓神”释为“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容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这里的“阴阳”用之为变化莫测,也指蕴藏着天地万物变化之玄机,中国画笔墨表征应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八大山人 朱雪个山水册 ,画面在整体视觉上的表现为黑白对比强烈,构图空灵。就像戴熙所言,“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观之画面用笔的点布位得当,用笔的线流转自如,刚柔苍劲,秀润雅致,浓淡互衬。画面传达的笔墨表征不仅体现其表现内容,又注入了主体性情,更能表达出其空间的动势,以及阴阳互对互存的观点,视觉上产生了应和之美的效果,是其画面用笔所体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意向的表征。其次,“知白守黑”,阴阳对立相互转化也可理解为中国画黑白二色的融合与转化。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作画时掌握墨法的运用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说的是用墨技巧与用墨表征。周易 之“阴阳”与 医原 中的“阳不能自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而阴为阳之母。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统”,认为从根本上讲凡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墨色的黑色在宣纸上的白色中书画留迹,可用 周易 阴阳观来解释:墨色的黑为“玄”,“玄”为“阴”。纸色为白,“白”为“阳”。故墨分五色中的“浓”为“阴”,“淡”为“阳”,“湿”为“阴”,“干”为“阳”的阴阳相生相合的观点,使其黑白二色变化莫测。朱雪个山水册 墨色对比强烈,亮墨、灰墨、重墨层次分布有序。中国画自古注重“笔主形,墨主韵”的造型观念,用笔有云:“湿则浊,干则秀”。笔者理解为干笔容易掌握,湿笔难以控制,如丁皋 写真秘诀 中提到“凡天下之事事物物,总不外乎阴阳”,“惟其有阴有阳,故笔有虚有实”,说的是用墨时的技巧,用墨用水量度。比如,用墨时的墨量与水量的协调很关键。黄公望言“作画用墨最难”。古人总结的墨法大致有三种: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如泼墨法:指用墨时将笔含大量水和墨快速着于画面而成形。破墨法:指用浓墨破淡墨,淡墨又可破浓墨,或直接用水破墨等方法。积墨法:指分层次重叠的用墨方法,其过程需掌握墨色和宣纸的干湿程度。近代堪称中国传统山水画精华之集大成者的黄宾虹在前人的墨法基础上,提倡作画“绝似又绝不似”,创“五笔七墨”之说,其作品注重表“内美”以及关注以金石书法入画的趋向和笔墨艺术语言的纯粹化。这说明了用墨的技巧可决定画面的成效。周易 的阴阳五行提出,五行在自然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有生有克是事物发展周流循环的基础。相生相克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相互平衡,并相互应和的关系。画家潘天寿说:“吾国绘画,向以黑白二色为主彩。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虚实之关联,即以空白显实有也。”“实,有画处也,须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世人实者虚之之谓也;虚,空白也,须虚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虚者实之之谓也。”这是阴阳观中的互对互存、虚实相生相克并应和融合的关系。二、畅和流转从 周易 阴阳观之“通天下一气”的气化宇宙生息来探究用笔的运作技巧,以及达到畅和流转的表效,其根本思想源于“一气化生”的宇宙万物之生息,笔墨迹象的呈显可为宇宙万物“生生”之象的喻述。中国画笔墨的表征将宇宙万物与主体心灵融和,使其主体心境和心性得以表现和传达,并使其艺术品性与修养的迹化得以呈显。中国画用笔讲究气韵用笔,通过线的造型反映万物往复循环,变化万千。从一笔到千笔万笔,这里的一笔统万笔之法是从 周易 学说中的“一”演绎而来的。石涛认为只要掌握“一画”之规律,领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而一成氤氲”的作画运笔道理,则笔气贯通畅和、刚柔虚实互和。“一气呵成”与“以一寓万”是密切相通相关的。可以通过对自然万物13ENVIRONMENT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的畅和流转、互关互照来达到“天人之道”,从其领悟和体会的过程中探求更为博深的精神层面。特别是一笔统千笔万笔中的“一”所蕴含的成千上万种的艺术造型形象,它不是呆板地描摹大自然,而是通过笔墨法的点、线运转的节奏与韵律塑造万物之生与万物之象的畅和之韵。如 黄宾虹课徒稿 画面中的线条流畅,气息贯通。周易 系辞 之“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说的是宇宙万物生息运转互通互往,中国画笔墨表征迹象可如同宇宙之气互通流转,呈现笔墨之迹,塑天地之心与万物之情。中国画笔墨之法鉴借于 周易 阴阳之观,取自然之象,合万物之理,重刚柔之态,崇气韵畅和之性。正如汉代书家蔡邕所说:“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刚柔变化之理是中国画笔墨的主要遵循规律。笔墨运作时有阴阳之变(指刚柔对比),用笔有力、有气。笔力指柔中带刚,阴阳互存。笔气指气韵畅和贯通,气观全局,笔断气连。迭笔成形,虚实相应,方圆相合,浓淡互衬,势景相呼。黄宾虹课徒稿 中山、树寥寥几笔,气势尽显。董其昌在对历代中国画中的笔法表征分析中,发现书法中的“体势”与中国画中的“气势”相通。气势指的是笔气,强调的是一气呵成的气脉相通相连之象,并认识到具有韵律的用笔方式和笔墨表征能体现出用笔的节奏和韵味。笔墨表征当遵循自然物象,需符合主体物象特征。王微 叙画 中说过:“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易象”是 周易 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意指中国画创作中国画笔墨表征应与 周易 之“阴阳”思想融合流转。周易 系辞 说:“古之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说明阴阳互渗互推是天地万物依次相归。以“象”达至求意或尽意的目的,便称之为“意象”,进而使之笔墨达到物象、易象、意象之间相互通融的畅和关照与流变形态。石涛有言,“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笔墨表征是从一笔一画的出笔收笔与流转往复,迭墨描线、造型塑势、创构演化而形成“景与神会”“象与心融”“笔意相合”“虚实相生”“气韵畅和”的“天人合一”境界。这一阴一阳的气化思想给予中国画笔墨法无穷的创构资源和创造力量,使中国画笔墨艺术生命获得永久性生息与求精。三、结语 周易 之阴阳气化思想融入中国画笔墨并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呈现备受瞩目。中国画创作离不开中国画笔墨这一特殊语言,而中国画笔墨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技艺,是通过融入 周易 阴阳的思维方式而创构的笔墨之法,并超越技艺形成的意象或境界。与阴阳气化的融合运作,使其笔墨表征在中国山水画中展现阴阳应和、墨迹流变的迹象,以及宇宙天地浑然一体的山水画面。周易 之阴阳观与中国画笔墨融合不仅反映了 周易 神秘文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笔墨创构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今后的中国画笔墨的创构空间也有一定的拓展和延续的意义,更能为中国画笔墨在当今艺术语境下开辟一条多元性的创新之路。参考文献:1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篇: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潘公凯.潘天寿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李晶晶,编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4庞晓菲.周易 阴阳思想与书法审美特征的关系J.中国书法,2018(16):78-80.5李巍.周易 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J.周易研究,1993(4):53-56.6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