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百日
白粉
分子
检测
鉴定
天道酬勤
百日菊白粉菌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刘闰 周暄 邢帅
:对百日上的白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病原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简称ITS〕的保守序列并测序,并通过Clustal与MEAG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演系统进化关系,在分子水平鉴定该菌种并比拟与其他白粉菌菌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说明,本研究测序的百日菊白粉菌BC180623的ITS序列与发生在土耳其菊芋上的Erysiphe cichoracearum〔KF453969.1〕相似度到达99%,与其具有比拟近的亲缘关系。以百日菊白粉菌为研究对象,在分子水平鉴定该菌种并分析其进化亲缘关系为本试验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百日菊;白粉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S435.6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06-0098-06
百日菊〔Zinnia elegans Jacq.〕别称百日草,为中药材,以全草入药。百日菊也是一年生草花主栽品种之一,其色彩丰富,花大、艳丽,花期长达百日,故得百日菊之美名。白粉病是百日菊常见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在生长区几乎每年都普遍发生[1-3]。百日菊被白粉菌侵染后,最初叶片出现白色粉状斑点,后病斑扩大或相连成片,发病后期叶面布满白色粉层,叶片变褐,严重影响欣赏价值,甚至导致植株成片死亡。发病后期在发病部位形成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闭囊壳。据以前的研究报道有2个属的白粉菌引起百日菊的白粉病,分别是白粉菌属〔Erysiphe〕和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4-7]。
白粉菌传统的鉴定以其形态学为主要特征,如有性世代闭囊壳内子囊的个数及子囊孢子的数目,闭囊壳外附属丝的特征等,但传统的分类特征有诸多缺乏之处[8-11]。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植物病害鉴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植物病原菌在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简称ITS〕既具有保守性,又在科、属、种水平上均有特异性序列的特点,通过特异性引物对ITS区段进行PCR扩增,可用于快速鉴定、检测植物病原菌以及病害的诊断等[12-13]。目前国内关于百日菊白粉病病原菌分子分类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提取百日菊白粉菌总基因组DNA,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分类特征及进化关系进行研究,可为该花卉白粉病的准确调查提供有效和实用的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白粉菌样本于2023年8月12日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城市实验林场,样品编号为BC180623,寄主植物为百日菊。提取白粉菌基因组DNA的试剂盒购自盛泽生物试剂〔目录号:DP321〕。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白粉菌的收集 刀片轻轻刮下叶片外表的菌丝与闭囊壳混合物,放入2 mL离心管中,置于-4 ℃冰箱中保存。
1.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百日菊白粉菌基因组DNA:〔1〕取适量白粉菌菌丝放入研钵中,参加液氮充分研磨;〔2〕参加400 μL缓冲液FP1和6 μLRNaseA〔10 mg/mL〕,涡旋振荡 1 min,室温放置10 min;〔3〕参加130 μL缓冲液FP2,充分混匀,涡旋振荡1 min,12 000 r/min离心 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重复这一步骤;〔4〕向上清液中参加0.7倍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混匀,此时出现絮状基因组DNA,离心2 min,弃上清,保存沉淀;〔5〕参加700 μL 70%乙醇,涡旋振荡5 s,12 000 r/min离心2 min,弃上清,重复这一步骤;〔6〕开盖倒置,室温晾干10 min,彻底晾干剩余的乙醇;〔7〕参加适量洗脱缓冲液TE,65 ℃水浴 10~60 min溶解DNA,期间颠倒混匀数次助溶,最终得到DNA溶液。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得到的DNA溶液。
1.2.3 ITS序列PCR扩增 PCR反响的引物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1,13],PCR反响所用的试剂是PCR Mix。25 μL的反响体系如下:模板DNA 1 μL;PCR Mix 12 μL;ddH2O 10 μL;P1和P2分别为 1 μL。PCR扩增条件:94 ℃预变性2 min;94 ℃变性3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2 min,30次循环;72 ℃最终延伸10 min。PCR扩增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EB染色观察,检测合格样品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
1.2.5 序列分析 将所得DNA序列输入GenBank进行BLAST比对检索,从NCBI数据库中调取22种白粉菌ITS保守序列,采用Clustalx1.83将测序白粉菌〔BC180623〕结果与不同白粉菌的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推演系统进化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的结果
ITS通用引物扩增获得的目的片段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并纯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电泳检测〔图1〕,PCR扩增产物在回收后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测序,测序获得长度为603 bp的碱基序列,结果如下:2.3 百日菊白粉菌ITS序列进化樹构建结果与分析
获得的序列用NCBI的BLAST进行序列搜索,从GenBank中选取局部植物白粉菌ITS序列与本试验测序结果进行比拟分析〔表1〕。对表1白粉菌的ITS序列比照分析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样品百日菌白粉菌BC180623的ITS序列与KF453969.1的ITS序列最为接近,相似度到达99%。两者序列差异性主要表达在第2、4、19、560、581、585位碱基上。说明样品百日菊白粉菌与KF453969.1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23种白粉菌ITS序列219 ~374 bp之间保存着较高的一致性,因此,这些区段有可能起到了保障白粉菌性状稳定遗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