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践行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江阴
2023
践行
科学
发展
建设
幸福
江阴
践行科学开展 建设幸福江阴
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把幸福江阴建设作为科学开展观在江阴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将全市广阔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幸福江阴建设上来。特别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幸福江阴建设是科学开展观在江阴最大的实践,“五民五好〞体现了科学开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经济民生互动开展体现了科学开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幸福江阴正展露出越来越生动的现实模样。
幸福江阴建设四年来,我们迈出了坚实的前进步伐。2023年末,江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达标后,我们对照科学开展观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认真思考“经济开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小康达标后干什么〞,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战略设想,并于2023年6月,在江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立了“五民五好〞的幸福愿景: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从2023年起,我们连续四年在北京召开“幸福江阴高层论坛〞,邀请上级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对幸福江阴建设会诊把脉、建言献策;同年,江阴市政协对幸福江阴“五民五好〞作出五项专题调研提出建议;我们结合全面小康稳固指标和现代化目标,制定出台了幸福江阴指标考核体系;2023年,江阴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关于深入推进幸福江阴建设的决议,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为建设幸福江阴共同奋斗;2023年,制订实施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23—2023),并逐年对年度目标进行责任分解,将幸福江阴建设目标化、具体化;每年开展幸福江阴建设民意问卷调查,特别是2023年末委托社会权威中介机构对幸福江阴进行综合评价;2023年,在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来江阴调研总结的根底上,幸福江阴理念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幸福江阴建设也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两次重要批示,得到了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鼓励,进一步坚决了我们建设幸福江阴的信心和决心。
四年来,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根底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23年的78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710亿元,是2023年的2.1倍;预算内财政收入由2023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71亿元,是2023年的2.5倍;一般预算收入由2023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10亿元,是2023年的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3年的16113元增加到2023年的271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3年的8297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72元,分别是2023年的1.7倍和1.6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名列全省市(县)第一。四年来,江阴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生态市、中国最正确经济活力魅力城市、首届十大“中国和谐名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等20多项全国性荣誉,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排名“七连冠〞,2023年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中央调研组誉为“科学开展的先行者〞。
回首四年来的历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们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快速开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把做强经济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第一要义
牢固树立科学开展理念,坚决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更多地依靠人才与科技的力量,持续提升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夯实为民造福的物质根底。
民生需求倒逼产业做优做强。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倒逼我们做强惠民物质根底,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形成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农业坚持“接二连三〞。坚持以工业理念办农业,使农业紧接二产,密连三产,形成了工业反哺“三农〞的“七种模式〞,四年来累计“三资〞投农31.87亿元,农业规模经营比例到达74%。工业坚持“两手齐抓〞。一手抓传统产业庙新化,推动传统企业开展模式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加快冶金产业普转优、优转特,纺织产业高档化、精品化步伐。四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形成了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集成电路封装等10个全国领先的生产出口基地。同时大力整治“五小〞、“三高两低〞企业,累计关停和淘汰小化工企业263家。一手抓新兴产业规模化,以要素资源和政策聚焦为抓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已形成以远景能源、力博医药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达588家。效劳业坚持“港城互动〞。以港口、专业市场为载体的现代物流加快开展,江阴港集装箱运量从2023年的5万标箱猛增到2023年的75万标箱,每年实现翻番增长,成为全国第五个亿吨级内河港,今年集装箱运量将突破“百万标箱〞。效劳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达38%,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倒逼江阴创新创造。不断丰富的民生内涵倒逼我们不断提升经济开展的动力和活力,强化政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具有江阴特色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多元化的政产学研合作,发挥全国县(市)首家区域产学研联盟作用,与上海杨浦区进行智力对接,与浙江大学开展全面合作。累计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到达2.2%。构建多层次的研发载体,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效劳平台建设,已建成“三创〞载体14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00多家。完善多方位的政策引导,以1亿元的创投资金和5亿元的江阴光大创投基金为引导,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引导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施专利、品牌、标准战略。目前全市有99个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内行业标准,有92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民生期盼倒逼人才集中集聚。不断提升的民生期盼倒逼我们把人才作为转型开展的关键,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抓优化投资环境一样抓优化人才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全力以赴引进人才。坚持“一个领军型人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理念,加快实施“江阴千人方案〞,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创成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以独立组织招才引智团和建立海外“人才驿站〞等方式,累计引进“530”项目86个,每万人口中人才拥有量到达1800人。最大限度培养人才。
坚持举办“江阴企业家大讲坛〞,连续两年选派30位党政领导干部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3个月培训;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培养符合转型开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坚持“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有用〞的理念,用全球的视野和胸襟使用人才,积极发挥全国县级市首家国际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扩充完善柔性人才库,目前入库人才已达3241人,可联系的海外人才已达6万多人。
二、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幸福评估开展〞,把造福于民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第一追求
在幸福江阴建设中,我们不仅做大经济“蛋糕〞,还注重分好利益“蛋糕〞,努力做到“既要让富裕户说好、也要让贫困户说好,既要让城里人说好、也要让农村人说好,既要让老市民说好、也要让新市民说好〞,让全市百姓共同感受幸福。
民生改善从实事急事做起。我们秉承“老百姓满意的工程就是最大的面子工程〞,围绕“五民五好〞的目标,每年确定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改善民生上,以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拆迁户“三大群体〞为重点,不断增加就业时机,四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6万个。目前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5%、农村调查失业率2.9%,创历史新低。在促进民富上,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城乡居民收入由原来单一的工资性收入改变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的多元化模式。在实现民享上,坚持“环境污染就是政府或企业的负债〞,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城区500米就有一座公园或大型绿地,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到达了27.7%和44.5%;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率先试行镇域间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每年都保持100%,空气优良率每年到达91%以上;在澄南地区规划了占全市近1/5面积的徐霞客农业生态旅游区,以“不开发区〞的理念为城乡居民营造生态优美、诗意栖居的家园。在保障民安上,技防城建设实现了“全市域覆盖、全天候监控、全防区联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98.7%。积极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平改坡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出公有租赁住房保障,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8万平方米。在增进民强上,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效劳体系不断完善,12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4.5%。体育健身工程实现村村全覆盖,全市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49.6%。
民生改善从城乡一体做起。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市民优先〞,通过村村通公交、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加密公交班次等措施,城市公交分担率到达20.1%,4年内提高了14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县(市)根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逐步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实施第三轮全市65万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全市6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坚持以文化自觉提升城市竞争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城市剧团下乡、农村小戏进城〞常年化、制度化,年直接受惠群众达80万人次。
民生改善从弱势群体做起。大力倡导“参与、互助、奉献、友爱〞的效劳精神,鼓励全社会慈善,全市注册志愿者和注册慈善义工总数到达10万人,全社会募集慈善基金达10亿元,为全国县(市)之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五道社会保障线〞,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坚持“老年人幸福才是真幸福〞的理念,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根底、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效劳体系。
民生改善从关注细节做起。我们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用一个个体民情、贴民心、顺民意的小支点,支撑起造福民生的大关心,围绕“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身心健康〞,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城市公厕改造、早点工程、放心食品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四年来,全市财政穗民支出古比逐年提高,累计达42.5亿元。
三、我们始终坚持体制机制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把共建共享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第一动力
幸福江阴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开展理念上、开展举措上,更要体现在体制机制、制度保障上。
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考评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幸福江阴建设的重要前提。在考核体系上“问计于民〞。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通过“幸福指标大家选〞活动,江阴市民用10万张选票选出了10项百姓最关注的“幸福指标〞,并最终形成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观评价指标权重占到了40%。在建设成效上“问绩于民〞。坚持“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考核什么〞,制订全市镇(街道)机关考核评价体系,把各项民生指标逐一量化、责任化,使各级干部的所想、所干真正成为群众所盼、所需,真正做到“百姓出题目、政府做答卷、人民来评判〞。
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互动机制。幸福江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民群众自己创造,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建设。在幸福江阴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三个互动〞统筹各方力量。注重政府和市场的互动。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把可经营项目全部推向市场,在体育中心、重点道路、污水处理等重大工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钱来建设江阴。在设立人行道口遮阳棚、公共自行车系统等民生改善方面,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了政府“花小钱或不花钱为民办实事〞。注重社会和个人的互动。我们用华西经验、江阴精神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