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本科
人才培养
方案
指导性
意见
第四
修改稿
天道酬勤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
阿坝师范学院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23〕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23〕6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精神。学校在认真分析“关于汉语语言文学等六个升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的根底上,结合各部、委、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局部课程设置的要求,按照学校党委、行政对本科教学的指示,总结各系〔部〕对省内外本科院校的调研,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达学校“重内涵、强质量、创特色、铸精品〞办学理念和建设“教师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普通师范本科学院〞的目标定位,在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参照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评估标准,准确定位各专业培养目标,整体优化课程体系,重点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分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设计思路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模块为单元,分类设计,整体合一。
按照师范教育以“通识教育根底上的专业教育〞,非师范教育以“专业教育根底上的技术教育〞的总体设计设想,采用“平台+模块〞的设计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分类探索设计教育平台和课程模块,通过平台的整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实现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专项技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融通。
三、根本原那么
〔一〕就业导向与学生开展相结合的原那么
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充分了解和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出口往回找〞;要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的开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要表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要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处理好全局要求与局部要求,整体培养与个别培养的关系,要按照“厚根底、宽口径、强能力、高技能、优品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开展和特长培养,以促进学生开展为根本,满足学生当前和未来可持续开展需要。
〔二〕整体优化与分类探索相结合的原那么
要做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分类探索,各专业须遵照“调研、分析、整合、优化〞的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就业岗位、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确定能力标准,再根据能力标准,确定课程模块,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整体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技术技能型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统筹培养过程,分类设计各专业的教学环节,
整体优化与分类探索,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的关系,注意通识教育模块与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比例分配。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改革,确保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根本素质和根本能力,为专业教育奠定根底。要打通相近专业的学科专业根底,按照专业大类构建“校通、系通〞的学科专业根底实验平台、根底课程模块;要按照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个性开展要求,灵活设计专业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实现分流培养;要整合课程,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综合程度。要设置辅修专业课程方案,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方案,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要开设自主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图书资料、实验室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要设立技能证书学分、创新学分,实行学分替代。
〔三〕产学研结合的原那么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技术教育开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
地合作、校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践行校企渗透、教学工厂、工厂学校、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技师〞、“专业+技师〞、“专业+专业〞等多证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从专业设置到调整、教学方案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标准、质量和课程设置与岗位的对接。
要实质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行业和企事业单位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延长实习时间,积极尝试“2+0.5+1+0.5〞模式、“3.5+0.5〞模式、“3+1〞模式等,推广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开发性实习,探索校内实训中心模式、课内实训模式、工作室模式、工程制模式、职业技能证书推动模式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来源于行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岗位。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业,原那么上要求在企业中完成。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过程相结合的原那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实践教育的地位,以“应用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形成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实践教育内容、特点和实施方式应有不同;要整体设计实践教育体系,实践教育内容由“四模块〞组成,实践教育实施过程做到“四个结合〞〔见表〕;
统筹安排实践教育内容,实践教育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断线〞连续安排;实践教育比例占总学时学分比例一般应到达40-50%。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可使用以下表述: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开展,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和技术创新精神、扎根民族地区的高素质〔根底教育或职业教育〕教育师资和〔在……行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装配、维修保养、质量检验与控制、营销、管理……等工作的〕、有较强适应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根底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专业领域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开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训练,具有……的较好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和适应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科学开展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根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需要〔教师教育专业〕;
5.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到达规定的要求;
6.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根底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到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7.……………………〔注意:不超过10条,防止重复〕
各专业应根据上述根本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定位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提出相应的具体业务培养要求。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体系
为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分流培养、复合性人才培养和学分制需要,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
见以以下图
学分分布一览表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两局部组成。〔1〕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如下:
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①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试行课堂教学和专题辅导相结合。
②大学外语〔英语〕。大学外语〔英语〕采用分类教学,理工类选择大学外语〔英语〕
B。大学外语〔英语〕包括公共外语〔英语〕和专业外语〔英语〕两个局部。要求
学生前两年学完公共外语〔英语〕;后两年各专业可安排1门专业外语课和1门双
语课程〔专业课〕,学校开设全校性的高级外语、考研外语选修课,可供学生自主
选择。
③计算机。开设大学计算机根底〔计算机专业除外〕、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根底课程安排每周1节的自主练习时间。
④大学语文〔含应用写作〕。文科类〔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专业除外〕各本科专业开设大学语文A;理科类各本科专业开设大学语文B。
〔2〕公共选修课程
学校将分类建设公共课程选修库,每门课1-2学分,按学期发布,供学生选择,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局部课程和课程类别如下表:
相近专业的学科根底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学时学分相同;学校统一规定的学科根底课程见下表,供系〔部〕选择。其它学科专业根底必修课程和学科专业根底选修课程,由各专业自行确定。要整合专业根底课程,适度减少课程门数,增加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的学时学分。高等数学课程实行分类教学,学校统一规定其学时学分。
学科专业根底课程设置(局部)一览表
3.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要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强化技能训练、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不得超过75-90学分。〔文科及师范类专业75学分,理工及艺术类专业90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间学分可自行调整。〕专业必修课程应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技术证书、执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能力单元将必修课程归类设置为多个模块课程组,一般一个专业设置2-3个模块,每个模块1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也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也可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设置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选修两类,设置方式各系〔部〕自行确定。
师范类专业学生修读教育类课程不得少于19学分;学校为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开设教师教育专业选修模块〔12学分,此12学分为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具体安排见下表:
教育类课程一览表
〔1〕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各类实验、实训、上机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性实践环节。
〔2〕16课时及其以上的实验课程须独立设置,实验课学时学分、开出的实验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要到达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标准要求。
〔3〕入学教育1周,军事理论与训练2周〔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集中安排〕计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毕业实习1学期,计9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周,计8学分。
实践教学课程一览表
5、专业拓展模块
为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需求,拓展学生专业空间和就业空间,学校开设辅修专业课程和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供全校学生选择,实行主辅修制和多证制。
〔1〕辅修专业模块
各系〔部〕设计1-2个辅修专业模块,供全校学生选修。原那么上一个辅修专业45-55学分,由专业根底课和专业技术核心必修课程组成,辅修专业的学科根底课程应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属相近学科或相关学科。学生修读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后,由学校发放校内辅修专业结业证书。
〔2〕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
各系〔部〕设置1-2个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12学分,供全校学生选修。
以上〔1〕或〔2〕合格后,可替代公共选修课程4学分
〔四〕总学时数要求
1.总学时数要求
各本科专业的总学时数〔不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理工类〔职教师资类〕、艺术类专业应严格控制在师范类2300学时以内(含军事理论),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
非师范类控制在2100学时以内。
2.具体时间安排
〔1〕周学时安排一般控制在24学时之内,最多不超过28学时。
〔2〕凡2个及其以下学分的课程可以在学期的某一时段〔前8周或后8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