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工作的建议七篇.docx
下载文档

ID:1970520

大小:34.10KB

页数:2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结合 养老 机构 工作 建议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工作的建议七篇 下面是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工作的建议七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网页两侧的qq:4000121855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效劳哦。 【篇一】 根据xx市老龄办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到达230.3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43%,这意味着5人之中至少有1位是老年人。xx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值,在上海、北京之后,位列全国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市当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我市社会养老机构的设置及运行状况 2023年3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开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开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提出了明确要求。xx市政府于2023年11月印发的xx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开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完善医养结合机制,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根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在我市大力倡导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产业的同时,绝大多数医养结合养老企业及机构都面临着医保申报审批周期长、审批手续复杂、医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困扰。加大了企业负债和亏损运营的周期,严重挫伤了社会养老的积极性。甚至成为阻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瓶颈,也无形中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设置了门槛。 二、可借鉴的社会养老成功经验 为了鼓励各方投入养老产业,北京已决定为养老机构内开设的医疗机构开辟单独的医保审批渠道。在北京最新公布的新增279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数量高达36家,超过了一成,其中不少都是养老院的医务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这对业界投建养老机构形成不小鼓励。 上海针对越来越迫切的养老需求,根据养老机构住养老人规模和养老机构实际情况,将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分为护理院、门诊部、医务室、护理站四种类型。XX省目前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已经全部纳入医保结算,养老机构设置的护理院将逐步设置4万张具有护理性质的床位。 地处江浙地区的XX市,为了进一步方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实现“看小病不出门〞,出台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医务室可申请将门诊效劳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老人在相关定点养老机构医务室看病可以享受到与在社区门诊看病一样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提出申请,并可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医保定点快速审批。 三、建议 1、应对养老机构内部设里的医疗机构(医务室)实行单独序列医保审批。对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相应的审批权限加快完成设置审批和登记工作。对符合根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认定条件的,接到其医保定点申请后,人力社保部门按照相应权限及时抓紧办理医保定点审核工作。 2、在医保定点资格的认定标准上,养老机构内部设立的医疗机构(医务室)有优于其他医疗机构的政策倾斜待遇。例如过去对于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申请条件上存在原那么上202300米左右范围内无同级同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对于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执业时限方面,三级医疗机构须满6个月以上,二级医疗机构须满1年以上,一级医疗机构须满2年以上。而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立的医疗机构(医务室)申请医保定点,那么应完全不受执业时间长短限制,也不受距离现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远近限制,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3、对于因医养结合而释放医保审批稀缺资源的优惠政策,为了防止出现某些医疗机构借养老机构的“外壳〞获得快速医保审批后,再脱离养老机构自行运转的情况发生。在今后的规定中应做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可以进入上述“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必须是养老机构内设立的医疗机构,虽然它们可以辐射养老机构周边地区居民,同时面向机构内外进行效劳,但不能脱离养老机构成为独立的医疗机构。这样才能让我市广阔老年人群可以最大限度的享受各类社会资源带来的福利。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开展。〞这说明党中央、国家政府已把应对老龄化问题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老龄化压力目前已对我国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考验。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模式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居民养老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多层次的养老效劳需求,有利于盘活现有的健康和养老效劳资源、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带动养老效劳产业的开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应对社会老龄化危机、构建我国养老效劳体系的长久之计,希望各级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 【篇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开展,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有备而老〞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得到高度重视。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干扰者千家万户,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健康是核心问题,老年人对健康效劳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效劳,而医养结合〞模式无疑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的照顾效劳。 现在医养结合的模式大体有四种1、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效劳2、原有的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效劳资源如在养老院内增设医务室,护理站等。 3、医疗机构与养老院协议合作4、医养结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一、根本情况 根据民政局统计数据,目前我市符合五保供养对象的老人有4600余人,其中有600位老人分散居住在18所敬老院中,余下4000人为居家养老。2023年2023月份我们已经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进行了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到目前为止,丰城卫生院、灵山中心卫生院、华山中心卫生院、温泉卫生院、段泊岚卫生院等根据本院特色和敬老院实际情况,也陆续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为居家老人和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医疗效劳,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供养老人需要住院时陪护问题,老年医疗护理人才短缺。 大多数敬老院工作人员仅有4人,个别的有7人,如果有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住院,会出现无人陪护的情况。 2.缺少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造成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和需要的相关车辆及运行费用难以落实。特别是缺少医保制度的有效支持,很多项选择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因担忧费用问题,而不愿选择更好的诊疗方法。 3.医护人员缺乏。局部乡镇卫生院需要运转120院前急救和门诊两套系统,同时,还需运行中心卫生室,工作强度也随之加大。由于院内年轻医师居多且水平参差不齐,只能支撑日常临床业务。因辖区涉及面过大,如果组织大量医务人员下乡不仅会影响到医院正常业务的开展,也会因医务人员下乡补贴、相关设施等支出致使医院财政负担加大。 4.乡医在对居家养老的五保户进行巡诊后,相关的治疗情况和数据不能及时反响到医院。目前主要通过 联系和填写相关登记表,缺乏相关软件,如网络等支持。 三、对策与建议 政府在居家养老效劳、集中供养老人效劳等方面,不仅需要出台更多鼓励政策,还应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把破解养老之忧与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结合起来,确保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开展。 1.建议贯彻XX市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 XX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效劳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青卫家庭字(2023)8号)要求,加快将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效劳工作落到实处。 2.建议政府在医养结合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土地供应、融资效劳、税费减免以及财政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养效劳,确保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享有相同优惠政策。 3.建议加大医养结合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免费向群众发放医养结合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效劳,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群众关切,从而提高群众对医养结合的知晓率,促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4.建议加强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保障。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开启人才培养新模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招募社会义工、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 5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推进信息化进程。医养结合的核心是健康管理,加快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将老年人信息系统与医疗系统的预约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健康档案相整合,逐步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与共享。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所以要进行很好的制度设计和顶层设计,为应对未来的老龄化顶峰奠定根底。 【篇三】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开展。2023年,xx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414万人,比202223年增加了95.8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到达2023.8%,而每供养1个老年人所需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从2022年的6.6人减少到2023年的4.1人,养老负担逐年加重。随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多,群众对医疗、养老的双重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也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医疗卫生与养老效劳相结合的体系如何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如何建设完善等成为我省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当前医养结合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牵头单位不明确,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扶持政策不到位。 2.医养机构少,覆盖面不广,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3.社会力量投入少,医养结合形式单一,存量医疗资源未整合利用。 4.医护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医养结合效劳机构的需求。 为此,建议: 1.加强政策供应,形成各方合力。一是结合实际,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根据我省老年人群医疗效劳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加强政府主导,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二是推动养老效劳体系协调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养老效劳体系协调建设领导小组是政府整合发改、民政、老龄、卫生、人社、财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力量成立的综合领导小组。应积极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筹实施,协调解决养老事业建设中的有关困难和问题。三是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实现医养结合与医保支付对接。将老年人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产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医保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准入标准,包括界定医疗费用的支付工程、报销比例等内容。按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类型,以效劳包的形式量身制定“医〞和“养〞的付费标准。 2.加强效劳供应,促进医养结合。一是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延伸效劳或局部转型。鼓励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增设老年或康复病房,为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现有的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效劳中心)结合实际,开辟康复病区,适当增加康复床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心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效劳。二是推进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效劳。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效劳的能力,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辖区内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效劳制度。引导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护理院,开设医疗护理型床位或效劳病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