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思索.doc
下载文档

ID:1970347

大小:21.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职教 育人 培养 模式 实践 思索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思索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及思索  :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体系 过程中,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从中 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 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23) 02-0026-03  一、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思想指导下,中职学校围 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 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含以下内容三 点: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作指导;第二, 人才培养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概念,包括“培养什么 样的人〞和“如何培养〞全过程;第三,培养目标是人才培 养模式的核心。其建构的理论根底包括:第一,社会开展决 定论,即人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为社会开展效劳;第二,教 育开展规律,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遵循中等职业教育 规律;第三,人的全面开展需求论,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必须满足人的全面开展需求。  二、国内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根本采用工学结合这一培养模式, 其典型形式有以下几种:  订单培养式。“订单培养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 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按照协 议〔甚至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冠名班〞〕进行人才培养的 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 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仅仅是初次就业〕。但 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专业不能订单〔如 文秘、会计等专业〕培养,有的专业订单过少不能组建正常 的班组,培养时间长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等等。  2项目驱动式。'‘项目驱动式〞是指校企双方以具体的 项目作为媒介进行合作,以此调整相关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 标,制定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在项目 合作过程中完成教学培养工作。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要,互 派人员到对方任教和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项目和学生技能 学习场所,学校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为 企业客户提供相关专业毕业生,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机 制。这是一种比拟好的形式,特别适合于动漫设计与制造、 会展筹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 很难找到适宜的项目,适用范围不广。  3.学工交替式。学工交替式〞是指把学生的学习和实 习分段交替进行,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一个 学期下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期间,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 执行,企业按新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给予学生相应的津贴。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项目化教学、半工半读、订单式等培养形 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拟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 集型的企业,如与局部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但这种模式 不适合技术含量高、牵涉到有关企业机密的岗位,其局限性 类似于订单式培养存在的问题。  4.校企融合式。校企融合式〞是指通过将企业的培训 中心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教研室融为一体,采用校企双方交叉 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成立培训学院等一 系列校企合作措施,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 模式。在完成学校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还根据企业人才培 养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这种模式是前几种模式的 深化,是现阶段中职教育比拟理想的培养模式。但其弊端也 日显突出,如合作企业无法常年批量接收学员,自己无法接 收就会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所以,企业对涉及商业机密的 东西培训时都会避重就轻,学生无法到达实习的真正目的。  三、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前面已经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教 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素 质等内容,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偏重形而上,无视形而下,即 重学术性轻实用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和能力的 培养,再加上长期的方案体制的影响,在人才培养诸方面都 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指导思想存在问题。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片面 理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片面理解专才和通才教育,以为 开足开齐文化课就是素质教育,无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 性,职业技能的培训落到了次要的地位,从而削弱了综合素 质的提高。有的片面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艺型教育和 终结教育,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都以胜任某 种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在职业学校只要学会技能,就足以胜 任某种职业岗位的需求。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的职业 学校过分偏重职业技能,不顾及学生的后续开展,对普通文 化课随意删减。有的无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 力的培养。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上原有的 职业岗位会大批消失,同时会增加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因此, 许多职业岗位处于不稳定状态,劳动者随时有转岗的可能, 人的一生中将从过去的几十年一岗向多岗转变。在不同的企 业中从事不同的职业和经受岗位竞争,就促使每个人必须依 据职业变化的要求,及时补充新知识、技能,适应生存和发 展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 教育观念,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尽可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为其顺利 接受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根底。  专业设置方面存在问题。习惯了专业设置、招生方案 都由市管部门制定,毕业生由国家统一接受安置的中等职业 教育,其专业设置主要还是传统产业的内容设置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是 以社会需求为转移,专业课程调整不够灵活;另一方面学校 开的课程延续性较强,教师的专业较为固定,师资结构无法 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即时调整,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课程结构 也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学生在校学习期问不能按照自己 的意愿和社会经济开展需求调整专业。例如,由于课程不能 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导致三年前的热门专业三年 后毕业生难找工作。  3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存在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 向社会提供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术劳动力,而不是着力于 培养科研人员。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有大学的影子, 学生根本是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就开始学习理论,学生 的理解力再强,也不可能全部接受教师讲的内容,造成学生 学完一门课后,只会考试,不会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较差, 理论水平不高。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  题。教学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转变过程中,有些学校注 重房屋等方面的根本建设,不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和 添置。有些学校注意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造,但不 注意提高教师开发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其结 果是相当一局部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讲授模式,现 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在课堂上体现不出一 点现代化的味道。不能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学生 感性经验的缺乏,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 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传授知识,传授的技能也只是知识形态 的技能:不传授学法,不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注重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开拓创新性学习和研究很 少,认识能力锻炼缺乏。教与学长期认同前人已取得的知识 成果,实践教学是模仿旧有的套路,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被 压抑,形成僵化的思维定势。学生唯书唯上,缺乏追求新知 的精神,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 量的提高。  5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录 用、培植、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 等职业教育的开展。现有的中等职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 足教学的需要,教师本身也存在着通理论、生实践的问题,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教师很少,所以培养的学生很难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我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中职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首先,中专教育应定位 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 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 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 学〞体现了开展潜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 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 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中专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其次,从强调学生的片面开展转到培养全面开展 的人才,人的全面开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开展,而人的 素质包括了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 等几个方面。人才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思想道德和 心理索质等要素。这几个要素互相影响,任一要素的削弱都 不能培养完善的人才。另外,各个要素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 开展而更新、丰富。  2中专专业设置的调整。第一,专业设置应坚持''宽口 径、多方向〞的原那么。'‘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 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位适应性强。使学生毕业后 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转岗的自我开展能力;第二,专业设置 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 师资根底,在原有专业的根底上,开发、派生与本校专业基 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 业。专业设置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要 立足于“根底牢、信誉好〞,短线专业那么要立足于“灵活、 适用〞,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另外,专业建设还要做 到软硬兼施〞,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资。  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大 力投入资金,重视''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 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  创新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 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 程,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各 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理论教 师讲授、企业人员讲授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 从而到达真正解决“教什么〔what〕、谁来教〔who〕、在哪 教〔where〕、怎么教〔how〕 〞的问题。  4创新“双师型〞教师授课制度。建一流的职业教育, 必须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 实的专业理论根底和教学经验,还要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 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只有这种“双师 型〞教师,才能适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对知识应用性和实用 性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新一代 中职教育师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展方向,是中职学校创 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征。因此,中职学校应按照“满足 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思路,一方面招 聘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教师,并大力鼓励和安排专业教师 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要紧贴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聘请行业技术人才 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到校“传艺授业〞,改善师资队伍的现有 结构,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建设。  参考文献:  尚晋等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改研究[J].重庆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5).  侯勇强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 (2).  陈小虎校企融合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一一理论思 考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 (2).  金佩玲.以教育创新推动中职教育改革[J].教育研 究,2023, (22).  苗喜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苏 州:苏州大学,2023.  康泰平.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史博览(理论),2023,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