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牛棚杂忆
2023
年读
牛棚
有感
读牛棚杂忆有感
痛感
——读牛棚杂忆有感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2023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年度人物季羡林老先生的嘉奖词。也许没有人会对这位国宝级大师不曾耳闻,正如嘉奖词中所说的一样,不仅是道德文章实然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历程,更在于季老璞玉般的良知与品格,即使在最困难时也不曾丢掉自己的良知。
牛棚杂忆是一本用血和泪写出的回忆录,它真实复原了历史详情,极尽刻画了人物本真。1992年,81岁高龄的季老成书牛棚杂忆。一生从不讲假话的他用最朴实的文笔将一段历史走向与人物悲惨娓娓道来,写出了宽容胸襟,写尽了人性恶善。我们无法在这本书中获取多数事件活动的主角,因为秉着宽宏之心,季老不愿将他们的身份诉控于世。怀着虔诚与悲哀之心,季老深情追忆了在他人生历程中起着至要影响的先师侪辈。在望九之年,回忆老友莫不是一件凄凉之事,但成书缘由却又饱含无奈:一是鲜有人下笔忠实记录这段历史,二是寥有写者仍未写尽深思,让人抱憾。于是,即便寒凉,也要出于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欲免后人再遭祸乱的虔心,为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以示警予。
本书前半局部写关于"文革"记忆,后记那么是关于大师追忆。季老是幽默的。他以自嘲调侃的笔调将"文革"时所遭受的苦痛折磨详尽写来:"喷气式"的惩罚手段,看不上眼的"家常便饭",只打二三十分的批斗水平……在人生大悲、毫无光明之际,仍保持最纯粹的乐观,不禁让人感慨感喟。人性的真实展现是本书不容无视的重要一笔。有掌权北大、无法无天的"老佛爷",有先前尊贤礼让、敬师如父,在革命浪潮中实那么道貌岸然、为虎作伥的某君,有恪守尊严不惜自我了断的大师,也有在困难之际不吝帮扶的老教授……是啊,只有在最艰辛的人生拐点,才能明辩人鬼。想到季老在无论难易的生活环境之中,都竭力提携后代,严谨治学,保卫良知,两端相较,不尽唏嘘。
季老的虔诚同他的真诚一样知名。晚年,他怀着无比虔诚的心追悼了在求学治学路上给予他提携和帮助的人。这些知识分子中几乎全是名贯中西的国学大师:胡适之,陈寅恪,冯友兰,许国璋,臧克家等。这些大家们不但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更重要的是不吝帮助真正有才华的后代担当重任,给予肯定。比方对于刚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季羡林经胡适先生引荐,陈寅恪等三位国学泰斗同意,得以在北大执教。按当时的规矩,获博士学位留学归来的新师至多成为副教授,但仅一年多的时间后,陈老先生就通知季羡林担任正教授兼系主任。这种不将传统教条奉为圭臬而力促中国学术界开展的精神在今天始终有深远的借鉴意义。无疑,也正因此才成就了像季老一样一代又一代的大师。
在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洪流中,人们惯常不能忘却的想必应是痴癫疯狂的一代人,那显然已经成为历史的不二标识。而当所有人都在向重获尊严与自由的"复出者们"行注目礼的时候,又渐淡忘了在历史考验中选择站在另一边的人。历史没有对错,逃避与自我抚慰才是民族的痛结。于是,有年届七旬的陈毅元帅三子陈小鲁主动站出来为四十多年前的错行抱歉,"低下了高贵的头"。他的真诚与勇气或许是关于"罪与罚"的最好注脚。是什么能让"红二代"主动站出来呢,也许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也许是由于历史的使命感。不过,这些都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历史始终是一面镜子。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