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969245

大小:25.52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财政 支持 脱贫 攻坚 乡村 振兴 相关 思考
天道酬勤 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思考 邓海涛 邓郁松 :近年来财政扶贫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伴生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的局部措施,没有围绕农村开展这一主线展开,没有兼顾到全局性和长远性。为此,必须在理财观念和工作思路上作相应调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一些积极而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财政措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现阶段财政开展的重大课题。研究这些课题,必须正视当前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运行中的一些现实情况和现实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财政扶贫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伴生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的局部措施,没有围绕农村开展这一主线展开,没有兼顾到全局性和长远性。为此,必须在理财观念和工作思路上作相应调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一些积极而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财政在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导向性不强,难以确保经济高质量开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对地方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由于政策的导向性不强,少数地方政策实施不够精准,影响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开展。 1.政策掌握不透。有的地方乡村干部执行政策不够精准,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群众知晓率不高,理解内容不透,有的地方出现了“应享未享,不享而享〞的现象。 2.政策运用不充分。有的地方落实上级惠农政策缺乏可行的脱贫致富规划和措施,认为只要工程实施和资金用下去就完事了,不讲求社会效益,群众获得感不强。 3.政策措施“单打独进〞。如教育扶贫只是帮扶因教致贫家庭的学费,而没有将教育与就业结合在一起,没有将人力资本积累、产业配置与当地扶贫工程结合在一起,致使扶贫工程常常表现为单打独进,而没有与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 4.政策措施与贫困户实际能力不适应。扶贫政策出台对贫困地区扶贫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但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开展动力,不谋求开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要靠〞依赖思想严重,像这样的贫困户很难走出贫困线。 〔二〕产业开展不稳,难以推动经济开展提档升级 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目前的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产业提质增收、提档升级上缺乏后劲。 1.开展工程环境较差。农村开展产业缺乏农业技能人才,信息渠道不畅,引进人才比拟困难,农村青年农民长期外出务工,长期居住的农村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低,观念更新慢,开展意识薄弱,劳动技能差,培育开展新型产业农民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2.开展工程难选定。有的地方农村资源匮乏,扶贫、乡村振兴产业专项单一,特别是有些地方的产业扶贫要求过急,在市场论证上做得不够充分,一窝蜂上一个产业,最后投资遇市场风险,难见投资效益,留下产业扶贫工程的“烂尾楼〞。 3.开展工程难接力。对适宜地方开展的产业,不能因为倡导产业的领导和产业带头人变更而断档,不能换一任领导变更一个产业,这样会造成农村资源浪费。 4.开展工程难支撑。有的贫困村产业开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开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由于各户情况和产业开展需求不同,乡村在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得不到位,造成个别户对扶贫工程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贫困户缺少技术指导,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三〕基层财政监管乏力,难以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推进,国家大量工程资金投入农村建设,但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低。究其原因,从基层财政监管的角度来看,存在诸多管理弊端问题。 1.资金拨付进度缓慢。由于专项资金政策性强,上级经常性检查多,对地方资金使用不当就要追究工程责任人的责任。多数地方在选择工程问题上宁愿资金结存,不愿工程失败追责,导致工程资金无法拨款,造成专户资金结存数额较大。有的地方工程虽然实施完成,但因工程建设得小,结算后资金留有结余。对这些时间较长的结存资金,县财政部门只好收回重新统筹安排。 2.资金监管的标准设计缺位。每项资金的使用流程很多,要求也很多,基层财政监管任务重,上级经常强调资金监管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明确资金监管工作怎么做才算监管到位,考核指标和内容仍然不明显,操作方法至今缺位。 3.资金监管的责任难厘清。从这几年各级纪委、监察委、巡察办检查乡村工程资金发现违规情况追责相关责任人的情况看,主要是通过看监管留痕的佐证资料来鉴定责任人的责任,如看工程实施过程参与监管签字的驻村专管员,谁签字追究谁的责任,导致基层财政驻村监管人员不愿监管,不敢签字,本应由工程主管部门负责的监管责任,却无形地转稼给基层财政所负责,导致乡镇财政资金上级监管缺位现象。 二、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 不可置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重大工作,事关民生、农村开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达在以下五个方面: 1.政策目标不同。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即“两不愁三保障〞,旨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乡村振兴主要是解决农业农村开展方向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时间长短不同。脱贫攻坚是阶段性的,到2023年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乡村振兴更为长远,其开展方略一直规划到2050年為止。 3.需求层次不同。人在满足了温饱等根本生活需求之后,才谋求更高层次的开展。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根底,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各行其是,顾此失彼。 4.受益范围不同。脱贫攻坚主要是惠及贫困县、贫困村及贫困户;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履盖农村、农业及农民。 5.开展领域不同。脱贫攻坚从农业生产领域以及医疗、教育、根底设施等民生领域;乡村振兴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 〔二〕要促进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1.衔接互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它们的特点和共性,在政策、产业开展、根底设施、资金保障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在管理机制上有效衔接,形成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格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程规划应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2.短板互补。在脱贫攻坚实施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列入下一步扶贫攻坚的重点内容,作为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通过延伸和整合,进一步提升短板互补效应。 3.优势互助。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已久,要总结好的管理措施,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现在没有哪项工作像脱贫攻坚这样有力度、有成效,主要经验是五级书记一起抓,要将这一好的做法和措施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 4.良性互动。要把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与长远乡村振兴目标紧密结合,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以乡村振兴稳固脱贫成效,让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在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开展政策指引下,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出台地方配套实施方法,以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内控机制,标准运行两大战略,确保工程资金有效使用。 〔三〕要统筹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虽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能分为两项工作,应统筹规划安排,提高农村农业开展的综合效能。近两年正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并存期,要积极探索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促进二者高效开展。 1.稳定驻村队伍。要建立部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上级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加强人员配备和管理,落实驻村干部待遇,建立一支长期扎根基层、懂“三农〞工作的驻村队伍,为效劳农村经济开展推波助澜。 2.优先开展产业。产业开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选择有开展潜力的工程,确保工程长远见效,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 3.补齐根底设施短板。总体来看,贫困群众“两不愁〞问题已根本解决,目前在义务教育、根本医疗、住房平安“三保障〞、平安饮水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脱贫、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全力投入农村建设,加快完善根底设施建设,解决好偏远山区季节性缺水等难题。 4.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乡、淳朴民风,切实改善农村农民精神风貌。修订乡规明约,传统的乡规民约已过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新时代需要,易操作、可落实、能见效的乡规民约,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文明理念,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政策建议 〔一〕更新完善财政政策体系 1.坚持政策的持续性。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财政扶贫政策要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稳固开展成果。财政支持“两大战略〞要坚持“三个优先〞,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工程投入需求优先满足、财政支持涉农工程质量和效益优先保障。 2.坚持政策的衔接性。要牢固树立“舍小工程,顾大战略〞的开展理念,围绕各地开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做好工程衔接整合文章,有效提升工程和资金整体效应和使用效益。要以鄉镇为主,编制整合规划,分年度确定重点产业和工程,明确整合范围工程及资金投向,实现梯次性整合。对衔接整合的涉农工程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建立工程库、统一申报工程、统一组织实施。 3.坚持政策的针对性。要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方向和工作重点。坚持绿色开展,让良好的生态成为支撑点。要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系列的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产业兴村强县等系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 4.坚持政策的实效性。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创新财政支农政策措施、框架和体系,整合政策资源,明确政策扶持,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持续稳固脱贫成果,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健全强化乡镇财政职能体系 1.发挥财政应有职能。应以新时期机构改革为契机,重新梳理县乡财政职能,使之拥有与应有职能相称的作用领域和地位,发挥财政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求、调控客观经济、标准财政分配程序等根本职能,在支农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机构改革设置上,也要表达上述原那么,维护财政权威,防止财政内部因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管理体制不顺而产生的消极效应,提高财政部门的凝聚力。 2.运用财政一切手段。在财政政策设计上,要调动方方面面的产业扶持积极性,注意借用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注意盘活财政资源存量增加现实财力,不断培植经济增长率。在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上,国家税务总局近期从六大方面梳理了110项推动脱贫攻坚的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对接这些政策,使之尽快落地,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3.调优财政收支结构。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总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尤其是加大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投入,形成“该财政管的不推卸责任,不该财政管的不增加财政包袱〞。 〔三〕建立稳固投入保障体系 1.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机制。基层财政部门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要认真研究上级各类财政支农政策,抓住有利条件与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积极包装申报工程。同时,做深做细工程库,实行分类管理,尽最大可能争取上级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财政要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效劳网络向市县延伸,发挥农业保险作用。同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弥补农业收益低、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的短板,促进金融资源回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