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doc
下载文档

ID:1967260

大小:574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 2023 精细 管理 开发 提高 含水 油藏 收率
精细管理 精细开发 提高面12区油藏采收率 编写单位:清河采油厂 项目负责:王 蓉 编 写 人:王 蓉 审 核 人:王明培 目 录 一、概况 1 〔一〕地质概况 1 〔二〕开发概况 1 二、精细油藏研究 2 〔一〕S3上51储层精细研究 2 〔二〕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精细研究 2 三、剩余油分布规律 3 四、调整措施及效果 3 〔一〕层系调整 3 〔二〕井网调整 4 〔三〕措施挖潜 5 五、面12区开发调整效果评价 6 六、结论 6 2 一、概况 〔一〕地质概况 面1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中部,北邻面4区,南接面14区,是一个被两条斜交断层夹持的呈三角形分布的断鼻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主要含油小层沙三段和沙四段。含油面积1.50Km2,地质储量530.00×104t,空气渗透率759-2154×10-3μm,平均孔隙度35.9%,凝固点-7.36℃,地下原油粘度21.1-74mpa.s,含硫1.76%,储集层以粉-细砂岩为主,胶结物含量低,接触-孔隙式胶结,压实程度差,是典型的高孔、高渗、高饱和度油藏〔表1-1-1〕。其中沙三上含油面积1.10Km2,地质储量244.00×104t,油层埋藏深度1075m, 平均油层厚度11.2m,平均孔隙度36.0%,平均空气渗透率2154×10-3μm,地面原油粘度1940mpa.s。主力油层S3上34、S3上41和S3上51;沙四段含油面积1.30 Km2,地质储量149.00×104t,油层埋藏深度1270m, 平均油层厚度6.8m,平均孔隙度33.8%,平均空气渗透率759×10-3μm,地面原油粘度485mpa.s,主力油层S421、S441和S451。 表1-1-1 面12区油藏根底数据表 〔二〕开发概况 1、开发历程 面12区于1987年3月投入试采,1987年5月,根据八面河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分沙三上、沙三中、沙四段三套层系投入开发,1987年11月投入注水开发,初期采用三角形井网,300m井距,面积注水开发方式部署。按主要调整工作量划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根底井网建设阶段〔1987-1988年〕;〔2〕整体完善调整阶段〔1989-1990年〕;〔3〕井况恶化,调整工作量少,产量快速递减阶段〔1991-1999年〕;〔4〕低速开发、局部调整阶段〔2023年-2023年〕。 2、开发特征 〔1〕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低。 调整前面12区综合含水为97.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5.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4.16%,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2%。 属于典型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油藏。 〔2〕平面、层间、层内差异大,剩余油分布复杂。 面12区三套层系沉积特征各不相同,同一砂体横向变化大,油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平均大于20,油稠,油水粘度比大〔80.1〕,注入水指进现象严重。历经20年的注水开发,油水井套管损坏严重,井网不完善,油藏压力及油水关系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需加深油藏认识,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找出特高含水期的主要潜力,从而制定适合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调整方案。 二、精细油藏研究 〔一〕S3上51储层精细研究 面12区主力油砂体S3上51含油面积1.11Km2,地质储量126.10×104t,占沙三上储量的51.7%。S3上51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多期河道砂叠置而成的厚油层,平均有效厚度7.4m,根据层内物性差异和夹层将S3上51分为3个流动单元,其中S3上51Ⅰ分布不稳定,含油面积0.67Km2,平均有效厚度2.0m,地质储量24.90×104t ;S3上51Ⅱ和S3上51Ⅲ分布较稳定,S3上51Ⅱ含油面积0.95 Km2,平均有效厚度2.9m,地质储量51.50×104t;S3上51Ⅲ含油面积0.93 Km2,平均有效厚度2.9m,地质储量49.70×104t。并结合沉积微相将3个细分层划分为3条河道。 〔二〕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精细研究 对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开展了储层精细研究。研究说明面12区沙四段为滨浅湖沉积相,S421主要以滩坝沉积为主,东部较发育;S441主要为滩砂沉积,东部发育有局部滩坝沉积;S451为滩砂沉积。 沙四段主力油砂体储层平面上自西向东逐渐变好,S441砂体内部储层展布稳定, S421东部储层展布稳定,纵向上S451储层展布较S421、S441稳定。 沙四段主力油层展布稳定,局部非主力油层存在砂岩尖灭,油层厚度薄,S421平均有效厚度3.0m,东部加厚至4m,S441平均有效厚度2.2m,局部加厚至4m,S451平均有效厚度2.9m。S421储层平均孔隙度26.9%,平均渗透率313.8×10-3μm;S441平均孔隙度32.1%,平均渗透率775.1×10-3μm;S451平均孔隙度24.4%,平均渗透率180.0×10-3μm。纵向上S441储层物性最好,S451储层物性最差。平面上均表现为东部储层物性好于油砂体内部,内部储层局部物性变差。 三、剩余油分布规律 特高含水期油藏不同的沉积环境其剩余油分布特点不同,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的砂岩,储层物性普遍较好,注入水平面上沿河道方向推进,纵向上油层底部水淹严重,中、上部水淹程度低,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层间、层内注入水未涉及到的区域;而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的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由于其油层厚度薄,剩余油在平面上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井网不完善区域和储层物性较差区域。 S3上51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在 S3上511和S3上512, S3上513除靠近断层局部区域外已全部水淹。而S441、S451油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差区域。 四、调整措施及效果 根据面12区剩余油分布特点,制定了可行了调整方案,主要在层系调整、井网调整和措施挖潜上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层系调整 主要在沙三上开展,调整原那么是S3上3441与S3上51分层开采,以完善注采井网为主不规那么部井;S3上51单独一套井网开采,应用水平井技术挖掘层内剩余油潜力。首先对S3上51开展调整工作。 依据调整原那么在河道边部部署了6口水平井,1口侧钻水平井,分别是面12-平1、面12-平2、面12-平3、面12-平4、面12-平5、面12-平7和面12-13-侧平5井。 目前已完钻投产4口,面12-平1、面12-平2、面12-平3和面12-13-侧平5,轨迹上下摆动幅度、水平段长度等技术指标根本到达设计要求。除12-P3外其它3口井投产效果显著〔见表4-1-1〕。 表4-1-1 面12区沙三上投产新井生产情况统计表 〔二〕井网调整 井网调整主要以沙四段为主,调整原那么是:立足现有井网,S421和S441东部以完善井网扩边部署为主,180-200m井距不规那么布井;S441和S451油砂体内部以完善井网为主,在剩余油富集区零星部署。油井考虑邻近砂体的出力状况单采,精细开发。 东部以2、4砂组为主,为完善注采井网和扩边部署新井9口,其中油井7口,水井2口;构造内部以4、5砂组为主,在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富集区零星部署新井6口,其中油井5口,水井1口。 目前已完钻投产油井5口,投注水井2口。 5口新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6.0t,平均单井产能3.2t,综合含水64.9%,目前日产油13.9t,平均单井产能2.8t,综合含水67.8%,年产油1461t〔表4-2-1〕。而目前面12区沙四段老井平均单井产能为1.2t,综合含水94.5%。 表4-2-1 面12区沙四段新井投产情况表 投注2口水井面12-6-35和面12-14-斜31井,两个井组均见到效果。这两口井的投注完善了注采井网,同时增加油井受效方向,保持了“注采平衡〞。沙四段注采井数比由3.67上升至2.33,井网密度由10.61口/Km2上升至15.15口/Km2,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由0.8×104t降至0.6×104t,水驱控制程度由35.6%提高到48.3%。 〔三〕措施挖潜 研究期间面12区主要针对特高含水,加强了油水井的管理工作,在控水稳油、注采结构优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为特高含水期油藏今后的开发调整积累了经验。 1、控水稳油 依据S3上51剩余油分布特点,方案对局部油井实施堵水,面12-9-33井堵水无效后未继续实施。 面12-9-33井措施前生产层位S3上4151,S3上51为主产液层,2023年9月硼中子寿命测井结果显示S3上5112.0m未进硼,S3上512低水淹,S3上511和S3上512之间夹层厚度1.0m,挤堵复射S3上41和S3上511,措施后全水,目前已封井。由此可见,特高含水期普通直斜井堵水很难隔断底部的水淹层,必须应用新的工艺技术,比方水平井。 控水稳油工作虽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但为面12区乃至同类型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 2、注采结构优化 面12区沙三中是三个开发单元中井网较完善、产量相对较稳定的单元。为了稳固稳产根底,对沙三中的注采结构进行了优化。 〔1〕改变水驱方向 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变换注水系统改变液流方向,可以使每口油井变为集油中心,形成“水包油〞的扫及形势,扩大涉及面积,提高涉及效率。研究期间共转注水井3口,更新注水井1口,使11口油井增加了受效方向,增加水驱控制储量3.80×104t,目前累积注水9.24×104m3。 〔2〕优化产液结构,有效提液见到效果 针对面12区沙三中年产液量连年下降的开发形势,在注采系统逐渐完善的根底上,加大了以下大泵为主的提液力度。选择控油面积大,能量供给充足的油井实施。研究期间共下大泵提液5口,下电泵提液1口,有效4口,有效率66.7%,日增液236.0t,日增油4.6t,平均单井日增液59.0t,日增油1.2t,累积增油1991t。 通过上述注采结构优化,沙三中油水井数比由1:2.33上升至1:2.0,多向对应率由54.5%上升至69.0%;日注水由386m3增加到696m3,日产液量419t增加到449t,注采比0.99,注采结构更加合理,稳固了稳产根底。 研究期间面12区老井共实施补孔、下大泵、酸化、防砂等各类措施34井次,有效28井次,措施有效率82.4%,提高了4.6%,措施累积增油6369t〔见附表4-3-1〕。 五、面12区开发调整效果评价 八面河油区面12区通过2023年的开发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区块开发水平大幅提高,采收率提高 调整后面12区日产油由30t增加至62t,新井建产能1.05×104t。采油速度由0.2%提高至0.43%,油藏采收率由28.0%提高到29.6%,增加可采储量8.5×104t。 〔二〕区块实现了原油上产 开发调整前2023年产油1.38×104t,调整后2023年产油1.65×104t; 2023年年产油1.65×104t,原油产量扭转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实现了上产〔附图5-2-1〕。 〔三〕区块稳产根底改善,开发形势趋好 通过调整,面12区新增可采储量8.50×104t,系列稳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表5-3-1〕,全区含水上升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调整前2023年综合含水97.1%,调整后目前综合含水95.1%,下降了2.0%,含水上升率由2.17%下降至-0.9%,水驱特征曲线偏向X轴,开发形势趋好。 表5-3-1 面12区稳产指标比照表 六、结论 面12区通过精细管理、精细开降低了综合含水,实现了“双提高〞,即综合含水由97.1%下降到95.1%,采油速度由0.2%提高到0.43%,采收率由28.0%提高到29.6%,增加可采储量8.5×104t。 附表4-3-1 面12区2023-2023年油井措施统计表 附图5-2-1 面12区年产油与综合含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