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皇帝的家事无小事.docx
下载文档

ID:1966600

大小:20.66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皇帝 家事 小事
皇帝的家事无小事 懵逼的历史 在古代大家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处理得好,大家一起发财一起飞,处理不好,兄弟反目,矛盾不断。普通百姓如此,皇室更是如此。所以,古代的皇帝非常重视家庭关系。 皇帝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叔叔大爷、哥哥弟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这门学问也被称为宗藩制度。 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看——他首要的目的就是不让皇室宗亲搞事情,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他只要把所有亲戚都圈养起来,喂得白白胖胖就可以了。可惜的是,這种操作方法又会带来新问题。 皇帝作为孤家寡人,还得依靠叔伯兄弟来保卫自己。无论如何,真出点事儿,还是家里人最靠得住。要是把亲戚都关起来,真碰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能干着急了。所以,历代皇帝要做的就是在重用亲戚和限制亲戚中找平衡。不过在现实中,这个分寸很难拿捏。 拿流氓皇帝刘邦来说,他就是重用宗藩的典型。没什么文化的他曾说过一句千古名言——非刘氏不得封王。所以,在和异姓藩王的斗争中,刘邦总是胳膊肘朝里拐,向着自家人。也正是这个政策,挽救了老刘家的江山——刘邦一命呜呼后,他的老婆吕后逐渐掌权,吕家人也趁机骑在刘家人的脖子上耀武扬威。 不过吕后去世后,吕家人最终被刘氏诸王诛杀。假设不是刘邦当年分封了许多有势力的刘氏诸王,大汉朝的主人变成“吕氏〞也不是没有可能。由此可见,有叔叔大爷、兄弟姐妹撑腰是件多么有底气的事。 当然,叔叔大爷如果混得太好,那也不是什么好事。比方,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就赶上了一次家族开撕的大事。七个叔伯兄弟凑在一起搞了一个七国之乱,把汉景帝吓得差点心肌梗猝死。直到他儿子汉武帝那里,才算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叔叔大爷们都制得服服帖帖。 不过,叔叔大爷们倒台的结果就是——外戚和宦官专政的时候,再也没有皇亲国戚站出来保卫皇上了。 到了三国曹魏时期,统治者们一改刘邦重用自家人的政策,开始严格限制叔伯子侄的权力。 比方,曹丕的弟弟曹植就被管得几乎患上抑郁症——没有哥哥允许,不能跟其他亲戚写信聊天;没有哥哥允许,不能去离家30里以外的地方;没有哥哥允许,不能跑到京城去……说白了,就是为曹植建了一所高级监狱。 除了曹植,其他皇亲国戚的待遇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到司马家族夺权的时候,曹家没有一个藩王能起兵勤王。结果,司马氏轻松夺取皇位。 可以看到,这种管理皇室的手段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一个好方法。后来的朝代根本上也是在重用和严管这两种状态中摇摆。 到了明朝,朱元璋很疼爱自己的子孙,封了一大堆藩王出去。不过,他的儿子朱棣一夺取政权,立马开启削藩之路,只保存了一项政策——高官厚禄。王爷、王爷的儿子、王爷儿子的儿子都有爵位和封赏,他们一辈子吃喝拉撒全部被朝廷包了。不过就一点要求,什么都不能干。不能参政、不能跟其他王爷交往、不能离开封地、不能从事任何工作,也不能随便结婚。结果就是,明朝再也没为藩王作乱犯过愁,但皇亲国戚都变成了纨绔子弟。    由于没事可做,他们只能天天骑马打猎、强抢民女,在自己的封地上腐化堕落。实在憋得受不了,那就在家生孩子吧。所以,这导致明朝到处都是皇亲国戚。到最后,明朝光是用来供养皇室的经费就超过了税收的三分之二,可以说是十分坑爹。 不过,这个政策倒也有个附带的好处。一些没事干的文艺型皇亲国戚只能待在家里写字作画,其中不少人练成了书法家和画家。 清朝入关后,统治者们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朱家人都活成猪了,爱新觉罗家可不能学他们,一定不能给皇亲国戚那么高级的福利待遇。但是,也不能一点特权都不让子孙享受,那还算哪门子皇亲国戚啊。所以,清朝开始在这两点之间找平衡。 在这方面,清朝统治者主要做了四点规定。 第一,爵位不能天生就有。 以前,皇帝的儿子就算继承不了皇位,起码是个王爷。现在可不行了。皇帝看你顺眼,是个好孩子,才封你为王爷。皇帝看你不顺眼,你有可能连贝勒、贝子都当不成。 第二,爵位不能世袭。 以前,王爷总有一个儿子能继承王爷的宝座。现在,所有爵位都得降一级世袭。所以,哪怕你是皇帝的亲兄弟,情同手足。如果几代人没有给皇室做过奉献,最后也得沦落街头。 清朝末年,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外国人发现,好多在使馆区门口擦皮鞋、卖茶叶蛋的竟然都姓爱新觉罗。一打听,个个都说自己祖上是皇亲国戚。只不过每代降一级,最后只能沦落到街边讨生活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爵位都不能世袭。清朝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如果宗藩对朝廷立下了大功,就可以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也就是爵位可以永远世袭。这在民间被称为“铁帽子王〞。 清朝一共有12个铁帽子王,有8个都是跟努尔哈赤打天下的皇室宗亲。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到了晚清时期,世道戡乱,慈禧又封出去3个铁帽子王。除了这一头一尾封出去的11个铁帽子王,在清朝两百多年间,只有一人获封这个荣誉——怡亲王允祥。可见讨个世袭的差事,难度系数有多高。 第三,皇室宗亲必须读书。 清朝对皇室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的座右铭一直是,一年树木,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所以,小皇子只要断了奶,就得开始读书。每年除了大年初一和生日这两天休息,其余363天都得起床上学。每天八小时,从早上五点读到下午一点,中间只能休息15分钟。皇子们直到成了亲,有了自己的王府才算顺利毕业,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高中生。 这种义务教育制度也使得清朝皇室的素质比其他朝代的皇室高得多,没有出现过明朝的木匠皇帝和修仙皇帝。 第四,皇室也会获得些小特权。 清朝官制中专门有一类“宗室缺〞,职位规定只能从宗室成员中选拔人才。这些职位的设置给皇室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找工作的快车道,照顾到了广阔皇亲国戚们的内心感受。 除此之外,清朝还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宗藩。这个机构叫宗人府。宗人府的老大是由各个宗室推举产生的,一般是由辈分最高的宗室来担任。所以,它有点像爱新觉罗的家族组织,是个超越一切品级的衙门。 这四项管理制度为清朝皇室的茁壮成长打下了良好的根底。这也是清朝败家子比拟少,朝局比拟稳定的原因。 其实,如果把封建政权比作一个天平的话,那宗室就像是一个砝码。皇帝如何管理这个砝码,要放在全局中去看。在皇帝的眼中,军队、文官、后宫、外戚、宦官、宗室,统统都是砝码。他要做的事就是让这些砝码能够配平,让封建政权这个天平永远保持平衡。 外戚权力大了,用宗室去限制;宗室权力大了,用文官去钳制。这个思路从秦汉到明清一脉相承,越有经验的皇帝在这方面的把控就越好。这正是皇帝处理家族事务的核心逻辑。 〔摘自百家讲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