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哲学
正三观促三提学
促生产
学哲学正三观促三提学哲学 促生产
一九六四年春耕前,我们这里有不少干部和社员,存在着“增产到顶论〞的思想。有的说:一九六三年风调雨顺,所以每亩平均产量超过了八百斤,这样的天时难遇,再增产可难得很呀。有的说,地只有这么多,庄稼也只能这么好了,要增产不外多施肥,肥多了庄稼就要跌死(倒伏),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减产呢。他们举出例子:阴山队有一块种子田,就因为施肥过多,倒伏了,早稻比一般田收的还少。听了这些议论,开始,我也有些相信,觉得他们说的是事实。但是,看到报刊上一些要打破“增产到顶论〞的文章,又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心里感到矛盾得很。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我学习了矛盾论。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地去看世界,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永远孤立的,永远不变的。我想,“增产到顶论〞不就是这样的吗。这种观点,只看到一亩地就那么大一块地方,只能种那么多庄稼;而没有看到水利、肥料、种籽,特别是人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这正是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对照着毛主席的教导,联系自己这些年来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在我的思想中,初步形成了一个概念:增产是不会到顶的。但是,这种想法究竟对不对呢。还需要拿到群众中去检验,并且变成群众的自觉的革命行动,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于是,我到章店生产队,开了个干部和贫下中农座谈会。会上我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变化谈了谈,大家都很同意我的看法。贫农钱凤五双:“解放前,一亩地只收二百来斤粮食,解放后,地还是那些地,可是,一亩地收几百斤,我们除了自己吃饱,每年还卖给国家几万斤粮食,这变化有多大。毛主席说,不管啥事都是变的,这是实在话。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增产不增产,全在人闹了。〞会上你一言,我一语,都说生产是变化的,增产了还能再增产。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大家还回忆了解放以来生产开展的过程:
解放前,章店生产队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被地主富农占有,农民受剥削,生产积极性不高,每亩只收二百多斤。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如鱼得水,一九五二年产量上升到平均每亩三百三十斤。当时,大家就认为很不错了,再也不会出格子了。后来,实现了合作化,依靠集体的力量,兴办了水利,耕牛、农具得到了合理使用,到一九五七年粮食产量每亩平均到达五百八十斤,最高的亩产八百斤。当时,大家觉得很了不起,认为增产到顶了。可是,后来成立了人民公社,有了排灌机械,把单季稻改成了双季稻,小块地并成了大块地,增加了土地面积,生产又起了个大变化。一九六三年平均亩产八百三十五斤,最高的有一千斤。可见,只要有不断革命的精神,改变生产条件,增产是没有顶的。这样一谈,大家心里更亮了。
那么,当前的增产方向在什么地方呢。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事物的开展是不平衡的,平衡是暂时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又出现新的不平衡了。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九五七年出现了每亩八百斤的高产,打破了平均亩产五百多斤的平衡。后来平均亩产到达八百多斤,但接着又有了亩产一千斤,出现了新的不平衡。所谓不平衡,就是有了差距,有了新的矛盾。找出差距,解决矛盾,就能使生产向前开展。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又一起讨论,寻找差距。结果发现,差距还很多。不要说和先进地区比了,就是本生产队,同一块地,早稻一亩产六七百斤,晚稻只产二三百斤;近田、水田收得多,远田、旱田收得少,等等。消灭这些差距,生产就会向前跃进一步。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识为增产潜力还很大,增产到顶是没有根据的;主要的是措施要跟上去,要干。
在取得一个生产队克服“增产到顶论〞的经验后,我们就以打破‘增产到顶论〞为中心,在全公社展开了一个大学大讲毛主席哲学思想的运动,改造思想,提高觉悟,找出差距,解决矛盾,促进生产。涧三生产队圩田每年只能种一季,每亩收六百五十斤,比山田少收三百多斤。因此,大抓改造圩田,种双季稻。民主生产队远田比近田每亩少收一百厅,主要是远田施肥不如近田多。所以,就开展提早给远田送足肥料的生产高潮。全公社各生产队尽可能把旱地改成水地。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一九六四年虽然接连不断遭到大雪、低温、风灾、先旱后涝等自然灾害,但各生产队都比风稠雨顺的一九六三年增了产。涧三生产队圩田改种双季稻后,亩产平均到达九百六十斤。民主生产队的远田赶上了近田的产量。底元生产队的晚稻和早稻的差距大大缩短了。全公社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三年增长了百分之九。
但是,对于成绩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过去,我们在水利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自满情绪,所以,一九六四年抗旱时吃了大亏。毛主席教导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事事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干革命,搞生产,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接受过去在水利问题上的教训,我们总结了一九六四年的生产,找出了差距。除了大修水利和继续抓一九六四年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以外,一九六五年要大力推广良种,并把低产队赶高产队当作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全公社正在开展比学赶帮运动,掀起了春耕生产的高潮。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