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962000

大小:29.21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对于 新形势下 加强 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 调查 思考
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采取与县(市、区)、乡镇、村干部代表、县(市、区)局部涉农单位负责人座谈、设计有关根本情况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调查、个别走访等方法进行。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广阔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的学习、教育与锻炼,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宗旨观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良,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很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有很大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开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活泼,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开展。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工作关系比过去更加顺畅,整个农村出现良好的开展趋势。 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明显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农村和农业仍然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农民增收步伐不快,农村经济开展还远未驶上“快车道〞,农村和农业的现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关键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还存在与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艰巨任务不相适应的差距。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该是各级党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坚持长抓不懈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从一定角度说,是在历史的转型期,对过去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遗留问题的集中积聚和展现,是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局部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些村级领导班子,存在着比较突出的软弱松散现象。一些同志宗旨观念淡薄,效劳意识淡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利用公款购置 、摩托车以及报销各种费用,巧立名目大吃大喝,或是在日常工作中处事不公,关亲顾友,失去了群众的根本信任和拥护,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局部村支部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村支部或是仍然坚持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或是认为村委会是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对村委会干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约方法,村里的大事小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因而对村里的事情管不了,不愿管,放弃对村委会及村里事务的领导;而村委会或是依然凡事依赖党支部,不能依法行使职能,或是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不愿意接受甚至摆脱党支部的领导,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偏低、工作中方法少、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的情况还比较突出。在这次抽查的52个乡镇749个村委会中,55岁以上的村干部335名,占总数的7.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636名,占总数的13.77%;高中文化程度1334名,占总数的30.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7名,仅占0.85%。这些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根底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开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被禁锢已久的农村生产力,对当时的农村经济开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在中国社会开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奉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开展,农村生产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社会的开展也日益展示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多元化的特征,农民群众在初步解决了温饱之后,期望物质生活的进一步富足和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这就要求农村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一个跨越性的更大开展,而这仅靠一家一户传统的分散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难以到达目的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能够发挥开展生产的引路人、公益事业的组织者、筹资者、管理者、精神文明的倡导者、示范者等方面的作用。而正是在这些方面,相当一局部农村基层组织显得无能为力,或是心有余而力缺乏。此其中,除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方面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或者说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就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一些村连本身的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根底设施维护、改造和建设,也不可能有财力用于兴建公益事业。据对全市52个乡镇749个村委会的抽样调查显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达52023个,占67.7%,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为49个,占6.53%。而无债务的村仅为141个,占18.83%,负债20万元以上的村达136个,占16.15%。XX县区300个村,就有276个村负债,总数达5833.11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19.44万元。村级组织的这种经济状况,不仅使基层干部工作举步维艰,也使农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下降,长此以往,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问题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3、农村基层组织责权利严重失衡,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桎梏。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个摆脱不了的困惑,就是责权利严重失衡。一方面,农村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压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身上,如催粮催款,收粮收税,方案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等。这其中,还有不少是“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尤其是开展经济,更是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感到任务繁重,责任巨大。而另一方面,作为基层政权的一些重要职能和权力,往往又被一些所谓的“条管〞单位和部门掌握,乡镇对他们既没有人事管理权,也没有工作指导权,在不少的时候,需要他们的支持配合,完全要看乡镇的主要领导平时和这些部门的个人关系好不好,村级基层组织那么更是对他们毫无制约方法。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虽然有派出所,但真正出了问题,责任仍然在乡镇党委政府;每年的税收,虽然也有税务所,但大量的工作却是乡村干部去完成;粮食收购工作,虽然也有粮管所,但任务和指标却都是落在乡村干部的头上,需要乡村干部上门上户去催去收。这不仅大大加了乡村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农民群众与干部的磨擦和矛盾。这些俗称为“七所八站〞的大局部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权都在县直相应的部门或单位,乡镇对他们不仅缺乏指挥调动权,甚至还要花不少的功夫去和他们“搞好关系〞,否那么不仅工作上不支持配合,甚至还会无端刁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对这种“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弊端反映最为强烈;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分散了本身就十分有限的人力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产生矛盾和磨擦的因素。 4、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教育管理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和机关干部相比,农村基层干部无论是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报酬水平,绝大多数都更加困难和偏低,而他们的工作任务与压力却非常重,加之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在内容、方式方法上的陈旧落后,导致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不快,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也使得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对相当一局部人缺乏根本的吸引力。据对52个乡镇4351名村干部的调查统计,年工资在2022元以下的占12.46%,2022—4000元的占74.4%。即使是这点为数不多的工资,有的还不能按时拿到,拖欠最长的达数年之久,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自己家里的钱贴给村里以应付日常的开支。乡镇干部数月不能拿到工资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在当前,乡镇干部想方设法进机关、村干部人心不稳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干部甚至不辞而别,外出打工赚钱。据统计,仅XX县区今年就有40位村主任辞职不干。这种情况的存在,大大挫伤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大大降低。目前,由于农村大局部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村里的根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工作难度加大,局部村甚至长期难以选到适宜的人选,有的只能从“矮子里面拔高个〞,这种情况,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损害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同志形象地概括,现在的农村基层干部是“素质高的不愿干,素质低的干不了〞,而在不少的地方,所谓“素质高〞的人又很难找得到。 5、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近年来农村开展党员工作向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的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年农民倾斜,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对提高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且分布也不够合理。从抽样调查的52个乡镇749个村的情况看,60岁以上的农民党员仍占31.21%。近年来新开展的党员中,虽然注重了对年龄、文化、素质的要求,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以XX县区为例,2022年以来共开展农村党员667名,每个村支部每年仅开展0.89名,其中属农村中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的89名,占1.33%,外出务工者51名,占0.76%,相当一局部开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开展了一局部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或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这对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民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储藏干部资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民党员的素质与开展农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了相当一局部农民党员在群众中“说不起话〞,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表率作用,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党员自己也感到很苦恼。同时,由于农村党员客观上存在的尽义务多,得到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帮助少,一局部农民党员荣誉感、责任感淡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相当一局部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从而加剧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不良的现象。 6、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和农业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与扶助。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农村和农业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80年代初的几个关于农村和农业工作的“一号文件〞,为当时的农村和农业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是中国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境的政策根底和保证。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和农业并没有按照中央的要求,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对农业的投入缺乏,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关心支持不够。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占整个国有单位的投资比重,80年代初为5%,1992年下降到3.7%,1993年下降到2%;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五五〞期间为13.2%,“六五〞期间为9.5%,“七五〞期间为8.4%,“八五〞以来一直在8—9%之间,农业信贷资金增长幅度也低于国家信贷资金的增长幅度。对农业的投入缺乏,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农业的根底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整治,农业生产的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不高。目前,很多农业根底设施仍然是六、七十年代,甚至是五十年代修建的“老底子〞,由于没有资金进行整修和改造,很多设施已经老化和损坏。据统计,全国8万多座水库,有三分之一带病运行;万亩以上灌区,灌溉工程根本完好的只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