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机关事业单位
编外
用工
情况
调查
思考
关于XX县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XX县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日益增多。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人员编制控制很紧。为解决这一矛盾,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随意降低门槛招用编外人员,带来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标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既是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也是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和编外人员双方合法权益的需要,对于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形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
202223年,我们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全市编外用工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23年我市编外用工总数为650人,202223年已增至1175人,4年增长接近翻番。从分布情况来看,用工单位相对集中。全市地方管理的68个主管部门中,有56个部门使用了编外人员,占82%。其中,公安、教育、卫生、水农、城管、法院用工较多,共使用编外人员725人,占总量的62%。从用工岗位来看,编外用工的岗位可划分为三类:一是后勤效劳岗位,485人,占总数的41%,主要有驾驶员、食堂效劳、勤杂工、环卫清洁工、门卫、保育等;二是技术性岗位,365人,占总数的31%,主要有教师、护理等;三是管理辅助性岗位,325人,占总数的28%,主要有公安辅警、堤管员等。从工资待遇来看,根据不同岗位,月工资在500-202300元之间,一般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奖金各单位差异较大,年奖金在400—1202300元之间,年收入(含奖金、保险)在8000—50000元之间,大多数在20220元左右。从用工形式来看,编外人员中,经编委批准实行社会化用工管理的12023人,占9%,也有各单位自行聘用的;有长期聘用、借用、混用的,也有短期雇用的。全市编外用工中大多数签订了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181人,占16%。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缓解了单位人员缺乏的问题,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用人机制的创新,编外用工矛盾日益突出,存在的问题集中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工不标准、管理难度大。自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并全面实施后,一是大多数单位使用编外员工时虽然都签订了用工合同,但合同签订不标准,如合同期限长短不一,福利保障标准不一,权利义务不明确等,编外用工随意性仍然很大。二是用工单位对编外人员缺乏统一标准的进出管理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编内编外员工由于用人体制、用人方式不同,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编内外人员,同工不同酬,随着职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劳动争议将会不断发生,劳动争议矛盾将会日趋激化。三是在后勤效劳岗位和辅助性岗位上工作的编外人员由于用工来源不同,在文化程度、个人素质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给单位管理带来不便。
2、用工经费得不到保障,编外人员工资福利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市未经编委批准使用的编外人员,其工资、保险支出一般作为临时性支出,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管理,这些员工的工资福利支出很难得到保障。不少单位在经费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只能挤占办公经费,加大了单位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负担,较易出现因工资、保险等问题引起的不稳定因素。
3、编内外人员待遇差异较大,影响职工积极性。总体来说,编外人员的待遇大大低于编内人员。作为编外用工,不管以什么形式用工,不管用工时间长短,从单位人员管理角度看,都视为临时性用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编外人员,在工资福利、学习进修、管理使用等方面与编内人员都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外员工的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是时代的产物,用人规模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单位管理制度缺失,用工存在随意性。用工单位局限于对在编人员的管理,编内人员的增长得以严格控制,但对于编外人员的管理根本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加之用工单位控制意识不强,对聘用编外人员的本钱、风险估计缺乏,造成编外用工大量出现及管理的不标准。一些单位没有充分挖掘现有在编人员的潜力,一些脏、累、差的工作通过编外人员去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式工看看,临时工干干〞的现象。一些单位还存在因人设岗、突击用工的现象。
2、单位人员编制有限,严禁超编进人。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一方面机构要优化,人
1
员要精简。另一方面机构设臵越来越标准,各系统工作越来越细化,机关事业单位业务工作量进一步增大,各项创立达标及社会事务性工作也逐渐增多,致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任务加重,头绪增多,大量具体的事务工作和后勤工作都需要有人做,为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对用工单位来讲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聘请临时人员。
3、社会事业开展迅速,编制调整滞后。近年来,一些重点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快速,如教育、卫生事业,这些领域仍然沿用老的人员编制标准,造成用人需求与核定编制的矛盾日益突出,编制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已经落后于社会事业的开展。不少单位向我们提出了增加编外用工人数,由政府购置效劳的要求。如我市有的幼儿园编外使用的教师数量已经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其中大局部已经顶岗工作,有的已经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4、政企、事企改革不到位。局部可以向市场采购的效劳和可以委托市场运作的业务,依然由机关、事业单位自行操作,没有实现从“以钱养人〞向“以钱办事〞的转变。如有些后勤岗位完全可以通过向市场购置效劳的方式,转变为社会化经营。
三、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现状,我市于202223年出台了关于标准和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的意见等三个标准性文件,重点从突破体制,转换机制入手,建立了比较标准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新方式。
(一)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制度。建立了以编制部门为龙头,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运
转协调的部门联动机制。在部门职责分工上,编制部门负责统一扎口管理,并负责用人单位编外用工方案的审核;组织、人社部门负责编外人员的招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的指导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负责用人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总额的核拨和使用监督。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我们首先统一用工名称,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使用的各类人员统称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管理职工。对
这局部人员,一律不予办理进编手续,统一采用人才(劳务)派遣模式,实行企业劳动合同制管理。自用工之日起,机关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市场签订派遣合同,市场与个人签订社会化用工聘用(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用工单位负责社会化管理职工必要的上岗培训和平安教育、法制教育,建立年度考核考评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续签、解聘、奖惩的依据。
(三)建立健全工资待遇制度。为保证社会化管理职工的收入待遇与经济社会的开展水平同步提高,确保收入公平,我市人社、财政部
门共同制定了XX县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管理职工收入分配方案,规定其工资待遇参照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同类岗位工资水平,同时综合考虑职工的学历水平、技术等级、工作年限、工种、岗位等多种因素确定。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切实解决社会化用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按照保险企业化的要求,我们明确规定社会化用工人员按城镇
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同时还明确了发生争议后的救济渠道,将社会化用工人员劳动争议纳入劳动争议处理管辖范围。明确社会化管理职工履行合同发生的各类纠纷及劳动争议,由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取得的成效。自202223年我市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以来,取得的效果还是十清楚显的。一是编外用工逐年增长的势头得到
缓解。卫生、教育、水农系统编外用工的规模根本维持了原有的水平。二是用工程序逐步得到标准。2023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外人员,必须经过申请、审批、招聘等程序,凡未经规定程序使用编外人员,其经费不得在财政中列支。三是编外用工经费得到保障。明确了社会化用工人员的工资、保险及其他相关经费根据单位拨款性质在财政中列支。四是现有编外人员队伍逐步得到优化。我们对原有的编外人员进行了清理,同时在对新增社会化用工审核时,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招聘职位和条件,减少因人设岗、突击用工等情况发生。
四、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难点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尽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要做到对编外用工的统一标准管理还存在一些困难:
1、编制管理刚性约束与职能变化、事业开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卫生、教育等系统,事业开展迅速,但编制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编制标准,而编制标准一旦制定往往短期内不会调整。同时,编制的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很难完全做到随单位职能变化和事业开展作适时调整。因此,在编制未能及时调整的情况下杜绝单位编外用工难度较大。
2、单位经费自主为长期使用编外人员提供可能。在单位经费自主的情况下,单位自己有经费,完全可以自己招、自己批、自己用。即使未经编制部门批准,财政不予承担,一些单位因为经费较为充足,往往选择自行解决。
2
3、对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外人员监管的难度较大。尽管我市出台了加强编外人员管理的一系列政策,但对编制部门来讲,日常监管难度较大。用人单位能够较为容易的躲避编制部门的监督检查,造成监管的盲区。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间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4、编外人员提高工资待遇水平的呼声日高。根据我市社会化管理职工收入分配方案,目前我市社会化管理职工执行的工资标准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60%—90%发放,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按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从我们实际了解的情况看,社会化管理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在编人员差距较大,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然而提高编外人员的工资待遇将会进一步加大财政的压力。
(二)对策建议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仅仅是作了一些很有限的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长效管理机制,
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总量控制机制。编制部门应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将编外用工纳入人员总体规模控制范围。不但要将事业单位所有在编人员纳入
人员规模控制和管理范围,还要将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人员也纳入人员规模控制和管理范围,将客观存在的编外人员作为人员规模的有机组成局部进行统一管理。按照“从严控制、精简高效、先批后用〞的原那么,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能够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一律不准使用社会化管理职工,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在编制部门下达的社会化用工控制数内使用。
2、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编制部门应充分发挥社会化用工管理牵头部门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社会化
用工人员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参考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考虑个人技术水平、学历、工作年限,制定工资指导线。定期对工资指导线进行调整,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根据职工个人技术等级、职称的晋升和工作年限的增长调整个人工资档次。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标准社会化用工工资支出途径,建立健全社会化用工经费保障机制。人社部门核定的社会化用工人员工资纳入单位工资总额管理范围,作为财政编制预算的依据。
3、建立考核考评机制。编制部门应引导并催促用人单位切实加强对社会化用工管理,建立社会化管理职工考核考评制度。按照“标准
要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