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我国
文学
研究
学术论文
不足
完善
我国文学研究学术论文被引的缺乏与完善
我国文学研究学术论文被引的缺乏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学术论文,完善,我国,研究,文学
我国文学研究学术论文被引的缺乏与完善 本文简介:随着现代学术事业的开展和对学术开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术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得到极大提升,这对摆脱既有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非科学性乃至伪科学性都有极大的作用。但不容无视的问题的是,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到底表达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具体到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重要形式
我国文学研究学术论文被引的缺乏与完善 本文内容:
随着现代学术事业的开展和对学术开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 学术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得到极大提升, 这对摆脱既有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非科学性乃至伪科学性都有极大的作用。但不容无视的问题的是, 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到底表达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具体到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重要形式之一的学术论文来说, 怎样看待和评价学术论文的被引现象本文拟通过中国文学研究论文被引来探讨答复这些问题, 相信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中国文学研究的科学性, 而且对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科学性的提升也有镜鉴作用。
一
从学术标准来看, 学术论文的被引是考核其学术价值上下的重要方面。一般地说, 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越多, 意味着学术论文的阅读量越大, 其学术影响力自然也就越大, 反之亦然。当然, 学术论文的被引次数的多少, 与学术论文的价值并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我们也不能认为那些被引多的论文就一定比那些被引少的更有价值。从整体上看, 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的上下对我们审视学术论文的价值, 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换言之, 这种“量“的分析还要和“质“的把握相结合。
从学术研究的大的学科分类来看,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随着学科开展,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学科标准和考核机制, 为此, 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数据库不定期地发布高被引作者及其高被引论文。目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 许多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世界通行、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体系,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化学、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这说明, 在自然科学学科中, 不管你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什么国家、什么政党和意识形态, 都不会因此而改变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也就是说, 自然科学是一种世界通用的科学, 它具有统一的考核标准, 任何一个国家的学者都被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考核价值标准中。因此, 从其定期发布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可以发现, 世界范围内的学者是可以进行排名的, 其学术影响力是实实在在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既然自然科学能够形成一套世界通用的考核标准, 那就意味着不同的学者都要遵循同样的规那么, 否那么, 诸多考核机构就不可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考核。那么, 这个通用的规那么是什么呢这便是在科学研究中极为严格的逻辑性。所谓逻辑性, 简单地说就是前人的研究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石, 后人的研究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石上进行研究的。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P.92)科学研究上的后来者, 往往都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取得成就的。因而, 整个科学研究便显示出一种前后贯穿的逻辑性, 就是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 自然也是一个后浪推前浪的代际传承。正是由此出发, 自然科学非常关注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唯有瞄准了世界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承接前人的研究, 才能使自己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前人的研究。而要想瞄准前人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就需要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对本领域研究的既有成果烂熟于心, 就需要了解下一步要攻克的困难是什么, 然后再找出这个困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 从事自然科学的学者, 必然要融入到学术圈中, 并由此了解和熟知前人既有的研究成果, 然后才能厘定自我学术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从这样的意义上说,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 派出大批的留学生, 正是让留学生了解和融入到西方学术圈中, 学习和熟知前人已经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把握和锚定学术研究前沿的问题, 进而实现所谓的后发超越。从实际效果来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 也是一条必须遵循的科学标准, 其对中国科学开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正是我国逐渐接受西方对高被引作者及其高被引论文重视的内在缘由。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 研究者既然要站在前人的肩上, 自然就要在学术研究论文中对前人的“肩“有所涉及;既然要涉及, 便必然要对前人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引用。这样一来, 学术研究中的引用问题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那么, 后人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引用时要考虑哪些方面呢一般地说, 后人看重的是前人既有研究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从被引数据来看, 哪些高被引作者往往就是本学科领域内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学者。近年来, 随着学术评价体制与西方社会接轨以及学术研究标准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我国学术界对论文引用率的评价功能越来越加重视和强调, 因而中国学者在论文引用率方面的成绩表现也越来越加突出。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 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进入世界第二, 较前一年上升2位。就单一学科而言, 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引用次数排在世界首位, 另有8个学科领域排名世界第二位。[2]由此看来, 在西方学术评价体系中, 考核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时高度重视被引这一数据, 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说自然科学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话, 那么, 社会科学那么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社会科学的研究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就其根本而言, 毕竟还具有某些客观性, 这在经济学研究中表现得比拟明显, 许多经济学论文甚至直接使用了数学模型。这样一来, 对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被引分析, 也就自然具有了相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人文领域中的科学性把握起来有较大难度, 下面不妨结合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被引数据作一简单分析:
中国文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学、历史学、法学、文学与管理学等学科, 在CNKI包库中大致划分为哲学与人文科学学科、经济与管理科学两大类。目前为止, 在哲学与人文学科中引用数最高的为2023年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引用数高达5349次。相对于同属于人文社科领域的经济学来说, 我们查询了经济与管理学科, 以经济学界比拟有影响力的林毅夫 (农业经济博士) 的相关文章为例, 被引最高的是刊发在2023年经济研究上的中小金融机构开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被引数高达5772次, 下载量为38799次;其次是周其仁的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被引数为4715次, 张军等人的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被引数为4696次。 (1) 我们也查询了其他学科领域的被引数, 发现根底科学是2769次, 工程科技2763次, 农业科技2033次, 医药卫生科技2749次, 社会科学4672次, 信息科技5544次, 经济与管理科学5772次, 哲学与人文科学5349次, 不同学科最高被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但远没有中国文学这样巨大。
那么, 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被引存在的差距在哪里呢根据在CNKI (知网) 数据库中哲学与人文科学学科条目下设文艺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中国语言文字、外国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世界历史、中国通史等学科, 点击中国文学学科的被引一栏, 我们发现, 2023年发表的论文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被引数最高, 到达615次;其次是论文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被引数为508次, 论文论“二十世纪世纪中国文学“被引数为462次。单从这一数据来看, 经济学学科论文的被引数据完全超出了中国文学相关文章的最高被引数大约在10倍左右。
当然, 中国文学的最高被引比其他学科的最高被引相差甚大, 还不是最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事情, 最为令人感到为难的事情是, 很多学术论文的被引竟然在个位数, 甚至零被引论文也不在少数。那么,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二
中国文学研究论文与其他学科研究论文的最高被引数差距甚大, 且整个中国文学的被引总体偏弱, 这背后有着诸多的原因。具体来说, 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社会的转型导致了文学的边缘化。文学热以及文学研究热已成为明日黄花, 取而代之的是诸多实用型学科研究, 经济学等学科开始居于社会的中心位置。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的重心开始转移, 这便是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口号的导引下, 经济学异军突起, 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而文学热、文学研究热的时代渐行渐远。对此, 李宗刚对新华文摘转摘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类的数量进行过统计:“1980年代, 在新华文摘的栏目中, 占据绝对优势的是文学作品和文艺研究栏目。我们不妨以1981年第1期新华文摘为例略加说明。这期新华文摘共收入了97篇文章 (除去所刊登的美术作品、学术动态、综合报道、论文提要、补白等栏目) , 其中, 文学作品类的文章便有16篇, 其所占的比例到达了16.4%;文学评论性的文章便有18篇, 其所占的比例到达了18.5%;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类的文章共计占了34.9%。“到了新世纪之后, 情况那么发生了根本改变:“2023年第24期新华文摘载文共有44篇, 其中, 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为2%;文学评论所占的比例为6%, 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类的文章共计占了9%。“[3](P.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研究在整个学科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 文学创作及其文学研究开始被边缘化。
客观地说, 随着中国社会向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类的论文数量开始激增,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 研究经济问题较之研究文学问题来说, 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在此情形下, 有关经济学研究方面的论文自然就得到更多的关注, 与此相关联, 其被引数据在几率上也要高出许多。翻开CNKI (知网) 数据库, 不难发现, 1978年之前的经济与管理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1926篇, 缺乏2023篇;而1979年那么为4721篇;到1980年那么实现大的跃进, 成为10294篇;到2023年那么突破百万余篇, 发表数高达1263730篇。从1980年后经济界的相关文章那么每年以不低于50%的速度,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开展为学术界的热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占领学界论文发表数量的第一。而相对来说, 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在1978年为5419篇, 1979年为11677篇, 1980年为18697篇, 到2023年299560篇;20世纪80年代后经历过迅速开展期然后迅速进入稳定开展, 期间还有衰退现象。学术论文的发表数与被引数虽然不能完全说明哲学与人文科学和经济与管理科学在社会开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但它至少说明, 经济学相关学科的社会关注度远远超过了文学学科。文学研究正在成为只在文学圈内产生影响的学科, 日渐被边缘化, 而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其次, 文学研究自身存在着非科学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术研究内在逻辑性的顺利展开, 由此导致学术论文的被引止步不前。严格说来, 学术标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得到了重视的。尤西林人文学科特性与中国当代人文学术标准 (文史哲1995年第6期) 、党圣元学术标准与学术人格 (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仲伟民谈谈“学术标准“ (江南论坛1996年第4期) 等是较早关注学术标准的一批学者和论文。在此之前, 人们对学术标准的认识并不清晰, 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混乱, 更有甚者, 明知故犯, 走上了学术不端的歧路。在此情形下, 且不说要求作者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