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试论
我国
民工
问题
原因
对策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试论我国“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刘娜
[]“民工荒〞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的现象。金融危机后,“民工荒〞现象在我国不断出现并持续恶化,企业缺工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在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出阴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农民工〞群体的定位。本文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从政府角度出发探讨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工荒;农民工;政府;产业结构
1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下,农民为维持生存或改善生活水平而到城市里务工而产生的劳动力转移的产物。“民工荒〞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的现象。“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响,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力无限供应的,然而从2023年开始在珠三角的一些企业的招聘会上突然出现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这种劳动力短缺的趋势并在这几年逐渐向内地蔓延。2023年春节过后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发生“民工荒〞,出现组团出来抢工人的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0年2月24日发布了“局部城市2023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23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结果显示,70%被调查企业预期招工“有困难〞。从这次“民工荒〞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危机后某些经济回暖的迹象,也能看到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措施所起的作用。但为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开展,有必要深究“民工荒〞的成因,并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2 我国“民工荒〞问题的现状
2.1 从地域的角度看
当前,企业招工难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东南沿海,以及北方的一些大城市的相当一局部企业都面临着长期或阶段性的招工难问题。但是沿海企业与内地企业的情况有所不同,东南沿海产业集中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区是民工荒比拟严重的地区,而内地省份那么相对缓和。一些调查说明,东南沿海的局部企业的缺工额高达30%甚至更高。广东省2023年初缺工达90万以上,仅佛山一地缺工就近30万人,相比而言,内地企业也有缺工问题,但性质有所不同。因此,所谓民工荒主要还是指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情况。缺工比拟集中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纺织服装、电器、玩具、五金、皮革制品、家具制造以及餐饮效劳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最缺少的岗位是一线的普工和技工。
2.2 从民工的角度看
“民工荒〞绝大程度上应该称为“女工荒〞。企业对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性别需求失衡。一些企业除搬运等岗位外全部招女工,男女比例有的高达1:10。广东2023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说明,在企业发出的用工需求信息当中,有78%明确要求招收18-25岁的年轻女工。福建晋江最近对100家纺织服装类企业的调查发现,有80%的企业明确表示只招收年轻的女工,这与当地劳动力市场上求职女工只占35%的比例形成了明显反差。女工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到达1.73,远高于男性的0.92。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女民工们已经意识到目前企业招工难这一事实,在外出打工时也不担忧找不到工作,而是挑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美誉度较好的企业。另外,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青年型〞用工年龄结构是导致“民工荒〞的深层原因。
2.3 从企业的角度看
目前,从企业招工的文化程度要求上看,仍然是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同时,大局部企业在招工时要求上岗工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无疑提高了无就业经验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的就业门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民工荒〞现象的蔓延。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农民工自身可支付的学习资金有限,大多数企业为躲避技术人才频繁跳槽带来的风险,而不愿在职工身上投入过多的培训,于是限制了绝大多数农民工成为高级技术工人。企业在很难招到技术熟练的工人的情况下,对于没有经验的工人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措施,并且培训期还有相应的补贴,以解决培训期间工人的生活问题。同时局部企业还在年末为技术熟练或表现优秀的外地农民工提供返程火车票以示奖励。但由于以往拖欠工资、工作环境差、企业招工竞争剧烈等原因,“民工荒〞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3 我国“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民工荒〞代替“民工潮〞而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又有深层次的体制因素。本文将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去探讨和研究。
3.1 企业层面
企业是缺工的主体,是“民工荒〞现象的直接受影响者,但其对“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造成“民工荒〞的主体。
1.农民工工资长期低水平徘徊是“民工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的民工潮使用工企业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农民工是无限供应的,是廉价劳动力。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许多企业任意压低民工工资。有关资料显示,最近12年,珠江三角洲民工工资增幅只有68元,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民工工资呈现下降趋势。雇工方所定的工资水平过低是“民工荒〞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低廉的工资很难吸引和留住民工,“民工荒〞问题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剩余价值与劳动力的工资增长之间的矛盾永远难以解决。
2.工作环境恶劣、条件差,影响了劳动力流动意愿
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活、脏活、累活和险活,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做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些企业经常要求工人每天工作时间至少10~12小时,甚至遇到赶订单时,工人还要加班加点。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却没有相应的补偿和保障。做工的风险大,农民工在很恶劣的条件下生产和生活,很多农民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患上了职业病,有的甚至为此失去生命。第一代农民工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影响到第二代农民工的打工积极性。这些必然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流动意愿,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要素的供应水平。
3.企业对劳动力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制约了劳动力的供应
沿海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往往对劳动力的年龄和性别进行人为的限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18―25岁之间的年轻劳动力仍是企业用工需求的主体。此外,企业对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性别需求失衡。一些企业除搬运等岗位外全部招女工,男女比例有的高达1:10,企业这种用工理念加剧了用工短缺的矛盾。
4.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农民工不仅工资水平低并经常被拖欠,而且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尊严、平等择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居住等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合法权益屡遭侵害。由于民工根本的劳动报酬权、休息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和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民工选择离开工作岗位以示抗争。在无处维权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脚投票〞,一走了之,于是产生了“民工荒〞。
3.2 国家政府层面
这可以从社会体制和制度、经济开展两个方面去分析。这两个方面是导致“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
3.2.1 社会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原因
(1)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城乡流动
户籍制度以及与其相配套的一系列完整的城市就业、保障福利等制度,成为当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城乡流动,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民工荒〞事件是户籍制度的必然产物。由于户籍制度导致了较高的迁移本钱,比方工资与社会保障的差异待遇,外来民工被迫缴纳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费用,加上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限制了一局部农民向城市的迁移。
(2)名目繁多的乱收费,导致了农民工进城务工本钱不断升高
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根本生活的费用不断增长,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本钱。农民外出就业的本钱包括流迁费用和生存费用两局部,这是外出就业的直接本钱。流迁费用包括外出就业的交通费、信息费、培训费等费用。而且在二元经济条件下,政府基于非经济因素考虑而收取的各种“入门费〞,如流动人口证暂住证、方案生育证等办证费用和城市增容费等也在其列。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造成劳动力的盲目、无序流动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较完善的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提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信息,以使劳动力配置经常到达最正确状态。信息不对称往往使得劳资双方在条件不能兑现时产生纠纷,一旦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民工的首要选择往往是逃避。由于劳动信息不充分,管理网络不健全,使得劳动供应的信息无法传递给用工单位,劳动需求的信息也无法传递给打工者,造成劳动力的盲目、无序流动,从而导致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状况。
3.2.2 经济开展方面的原因
(1)低工资、低本钱、外向型的经济开展模式
20多年来,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依靠大量廉价、技术含量低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靠低本钱、外向型开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缺少技术根底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企业工资的平均水平及上涨的空间不高。制造业结构上的低端化导致我国的产业附加值不高。这种较为低级的价值增值形式也是通过民工工资体现出来的,并在工资低水平的条件下引发“民工荒〞。因此,制造业结构低端化才是“民工荒〞发生的内在决定因素。
(2)区域经济的崛起,分流局部农民工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初步形成,农村劳动力外出选择的时机加大,流向多元化。而且,“长三角〞由于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更优裕,从“珠三角〞吸引了许多务工者。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的推进,欠兴旺地区也加快了经济开展,这些地方政府在优化制度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一些比拟落后的地区经济正呈现出良好的开展势头,这些地区的农民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离土不离乡〞的工作时机,减少了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兴旺地区的农民工供应。
(3)国家重视和扶持“三农〞,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时机本钱增加
国家扶持“三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和给予种粮补贴等措施,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时机本钱。在经济高速增长而非农就业工资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出时机本钱上升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预期收益,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降低,从而推动总供应曲线向上移动,结果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意愿供应量小于企业实际需要量,带来了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吸引大量农民重新回归农业,农业比拟效益提升使局部农民工回流。
4 解决我国“民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
“民工荒〞问题不仅需要企业应对,更需要国家来应对。企业如何应对自有市场来调节,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国家和政府应如何应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链更完整,使工业布局更均衡合理。
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全世界的产业分工,实行生产专业化。但我们不能把这点绝对化,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市场潜力巨大,具有一定的大国优势。像在我们这样的大国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是可行也是必要的。由于我们今天的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难以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所以,结构性缺工就在所难免,而产业链的单一化又不能很好地带动相关效劳业,这也能解释目前为什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却另方面出现“民工荒〞的矛盾。
调整产业结构,还要使工业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区域开展失衡不仅隐藏着经济安全问题,而且已经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众多显著负面后果。由于就业时机过度集中于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亿万劳动者不得不背井离乡就业,一年一度的春运由此成为我国交通部门和农民工的梦魇,整个社会也由此付出惊人的福利代价。如果农民不必长途跋涉而在家附近打工,对农民本身来讲,既节约了本钱,也可以兼顾家庭;对社会来讲,既减少了劳动力转移本钱,也减少了留守儿童、老人的“空壳村〞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4.2 推动沿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