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学
发展观
艺术
批评
论文
2023年科学进展观与艺术批判论文
当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进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和实践,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推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进展相当活泼、收获颇丰。科学进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唯物史观与当前文艺创作、文化争辩、生态文艺批判、网络文学及其理论进展、关于底层文学的理论探讨都是近5年来提出并取得很大进展的一些文艺理论问题。现就一些比拟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做一疏理,回忆过去,展望将来。
—编者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展、全球生产力空前提高和社会经济总量迅猛增长,人类的生存与进展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人类在改造自然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人口失控、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枯竭等严峻的生态危机。人们不无圆满地深切感到,物质财宝的制造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几乎是同源、同步地降落到人间,人们往往尚将来得及享受和品尝现代化的成果,就频频陷于恶劣环境的困扰与熬煎之中。更为严峻的是,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仅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失衡,而且也扩展为新的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如何开拓一条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进展道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以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进展的客观实际动身,在21世纪之初就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观〞,“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进展理念,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破解进展难题,创新进展思路,供给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开拓了宽敞视野。就此而言,我国方兴未艾的生态文艺批判的出场可谓适逢其时,它是“人类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的必定表现〞。
然那么,中国生态文艺批判的现状如何呢?它在进展中存在哪些值得留意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在科学进展观的视域下予以认真总结。
在我看来,中国21世纪生态文艺批判,经过了一段短临时间的“西天取经〞之后,目前正处在良好的文艺生态过程中。首先,它初步生成了创作与批判共展的良好生态文艺场域。我们知道,文艺批判当然具有超前引导文艺创作的功能,但它的根底照旧有赖于文艺创作本身的进展,缺乏丰富文艺作品支撑的文艺批判只能是胡说八道。从这一点来看,中国21世纪的生态文艺批判始终是与生态文艺创作齐头并进的,已经初步生成了创作和批判共展的良好生态文艺场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生态文艺创作特殊活泼,涌现了包括姜戎、陈应松、叶广芩、胡发云、哲夫、郭雪波、阿来、李青松、陈桂棣、徐刚、莫言、贾平凹、张炜、李松涛等有名作家在内的一支实力雄厚、生态意识明显的创作队伍,也奉献出了一批很有重量的生态文艺作品,其中像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2001—2004〕、姜戎的?狼图腾?〔2004〕和阿来?空山?的其次部?天火?〔2005〕更是到达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与此同时,生态文艺批判也呈现出特殊富强的进展态势,生态批判队伍日趋壮大,生态批判争辩日趋深化。在鲁枢元、曾繁仁、曾永成、徐恒醇、胡经之、王先霈、王宁等知名学者的大力提倡下,在王诺、赵白生、宋丽丽、刘蓓、彭松乔、盖光、陈剑澜、韦清琦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人乐观参与下,中国21世纪的生态文艺批判正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其中像鲁枢元的?生态文艺学?〔2000〕、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2000〕、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2003〕等论著,从某种意义来看,更是起到了奠基作用。其次,它搭建了西方与东方互动的良好生态批判争辩平台。毋庸讳言,中国生态文艺批判的崛起是直接受到西方生态批判的启发而产生的。所以,以介绍西方生态批判为己任的“译介式〞生态批判无可争辩地获得了话语优先权,像王诺的?生态批判:进展与渊源?、朱新福的?美国生态文学批判述略?、梁坤的?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刘蓓的?生态批判争辩考评?等论文,宋丽丽直接与西方生态批判家对话的文章,特殊是王诺的西方生态批判专著?欧美生态文学?〔2003〕都是很有重量的西方生态批判争辩成果。不仅如此,从事西方生态批判争辩的学者还特殊留意对西方生态文艺创作和生态文艺批判的推介,如?世界文学?2003年第3期,有一辑就是“美国生态文学小辑〞;清华高校出版的?新文学史?丛刊就设有“生态批判〞专栏,选载英美生态批判译文。这些有关西方生态批判的争辩和介绍,为中国21世纪生态批判进展供给了重要的参照系。而中国外乡生态批判争辩的崛起,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从最近几年的生态批判争辩来看,以中国外乡具有生态意蕴的文学文本和理论文本作为争辩对象的文章与著作正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并且争辩队伍越来越壮大,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其中既有钱中文、陆贵山、童庆炳、李衍柱等学术前辈的有意介入和推动,也有陈炎、王德胜、张皓、黄秉生、彭松乔等学人的着意建构,还有一批更年轻的争辩生的乐观参与,目前已经取得了一批较有价值的争辩成果。其中张皓主编的国内第一套文艺生态探究丛书〔2002〕、彭松乔最近推出的?生态视野与民族情怀—生态美理论及生态批判论稿?〔2006〕以及以黄秉生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广西民族高校文艺学学科对民族生态美学与民族生态文学批判的争辩尤为值得关注。无论是侧重于西方生态批判争辩的学者,还是侧重于中国外乡生态批判建构的学者,他们在各自的争辩领域里辛勤耕耘,又留意相互取长补短,这无疑为中国21世纪的生态文艺批判进展搭建了西方与东方互动的良好生态批判争辩平台。
其三,它创设了主流与边缘共生的良好生态批判话语空间。在生态文艺批判的首倡者鲁枢元、曾繁仁等学者的引导与标准下,中国21世纪生态文艺批判的话语形态真正体现了多元共生的生态精神。有人曾经在?文艺报?上撰文特地论述生态文艺批判的多元话语形态,将之概括为“宏阔的、开拓建设的生态批判观〞,“激进的、生态主义的文学批判观〞,“温存的、以人为本的生态批判观〞,“低调的、要求学理化的生态批判观〞,“宽容的、主见多元化的生态批判观〞等五种根本形态。虽然这种概括不愿定完全符合中国生态文艺批判实际,但是说中国21世纪的生态文艺批判已经创设了主流与边缘共生的良好生态批判话语空间那么是可以确定的,其中主流的生态批判声音格外强劲,同时边缘的生态批判声音也颇具特色。正由于如此,每一次生态文艺批判会议的召开总是予人以和谐、进步的乐观效应。以山东高校文艺美学争辩中心在教育部社教司支持下2005年8月19日至22日于山东青岛举办的“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例,会议吸引了国内外180多位学者与会,收到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分为“中国当下的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争辩态势〞、“西方的生态批判与环境美学〞、“东方生态才智和生态文化〞、“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四个论题开放研讨。尽管研讨会上大家的观点有很大不同,有时甚至争辩得面红耳赤,但由于主办者及在场学术前辈秉持多元话语共生的学术胸怀,会议开得格外圆满,到达了团结宽敞学人,推动生态文艺批判争辩和生态美学争辩的预期目的。
中国21世纪生态文艺批判取得的巨大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它目前正处在良好的文艺生态过程中也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它就不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盲点。当我们把它放在科学进展观的视域下进行学科反思时,我们照旧能感觉到它存在假设干明显的缺乏,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我以为如下几个方面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一,加强对当前中国生态文艺创作的批判与争辩。生态文艺创作是生态文艺批判的根底。俗话说:“根底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我们必需大力加强对当前中国生态文艺创作现象的批判与争辩,转变目前存在的生态批判滞后于生态文学创作的现状。我认为可以分为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生态诗歌和生态文艺媒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批判与争辩,其中生态报告文学和生态小说是重点。像徐刚的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王治安的长篇报告系列、陈桂棣的农村社会生态系列都是值得认真争辩的生态报告文学,像哲夫的?黑雪??毒吻??天猎??地猎??极乐?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大漠魂??沙狼?等草原生态系列、陈应松的?豹子最终的舞蹈??狂犬大事??松鸦为什么鸣叫?等神农架生态系列都是值得认真争辩的生态小说。其次,重视对中国文学史上经典文学文本的生态批判与解读。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也留下了很多包含生态意蕴的优秀文学作品。但是,我国当前的生态批判争辩对这方面内容的涉及明显是不够的。今日,当我们建设中国生态文艺批判的时候,就应当运用生态批判的方法重新进行解读,开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生态意蕴。像对我国三大民族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中的生态意蕴解读,对?西游记??聊斋志异?“三言二拍〞中的生态意蕴解读,对现代文学作家沈从文等人作品中的生态意蕴解读都是特殊有价值的。第三,突出对中国当前文化生态的批判和争辩。随着群众传媒时代和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化生态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然而,我们的生态批判对这一领域产生的新型审美文本争辩远远没有跟上节奏。与传统的审美文本不同,在群众传媒时代,“只需要找到特定时空范围内别人还不知道的大事,把它投放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个人以此表达人生在世的种种关切和愿望,表达缠绕在人们起居之间的人生心情—
一个审美文本的诞生和阅读便告完成。〞因此,超级女声、网络恋情、电子玩耍、韩剧之类的新型文化审美文本便会以其容量巨大的心情样态改写我们的“文化生态场〞。这就需要我们的生态批判发挥乐观的文化引导与标准作用,对群众传媒中广为传播的虐待动物、围观强奸、江河污染等有违生态伦理道德的文化现象准时开放切中肯綮的批判,促进社会主义精神生态的和谐,进而在鲜活的时代文化中撒播生态文明的种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