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工商管理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1956846

大小:91.50KB

页数:2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从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 工商管理专业 汉字 中国 茶文化 工商管理 专业
从汉字看中国的茶文化 摘 要 茶,产于中国。茶最早出现始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至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茶文化以茶为载体,是摘采茶、制做茶、饮用茶的文化,其历史久远,博采众长。茶文化的表现从物质层面,升华到精神层面。而汉字却是中国最古老最美的“方块字”,它是表意文字。所有事物在汉字的表达下形象具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从汉字这个角度入手,主要研究中国茶文化中与茶有关汉字的分类及用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茶文化,这些关于茶的内容无不体现在汉字之中。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剖析,我们于是就能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灿烂辉煌的茶文化。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茶;汉字 Abstract Tea,produced in China.Tea the earliest appeared of Shengnong taste of the legend of paraquat,and until now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Chinese tea culture is the carrier of tea,which of picking tea,making tea and drinking tea,tha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learn windly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Tea culture’s performance from material level sublimation to mental level.But Chinese characters is ideographic writing,which of the most ancient and the most beautiful of Block word.All things in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of specific and image,giving people the enjoyment of beauty. This parper’s research dir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s,be used of main researching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lated to tea and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o prove Chinese culture,and this contents all reflect in Chinese character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Chinese characters,we can full depth understanding China brilliant tea culture. Key words: China; Tea culture; Tea; Chinese character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引 言 一与“茶”有关汉字的分类 (一)茶名称的发展 (二)茶外形的演变 (三)茶具的分类整合 二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表现 (一)茶文化的形成历史 (二)茶文化的表现 1.“茶”字的形成演变 2.茶功效的发展 3.斗茶、茶馆的盛行 4.茶的精神——俭 5.茶道精神的核心——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引 言 中国不仅是产茶的源地,更是茶文化出现发展的地方,中国的茶文化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且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至唐代陆羽著写成《茶经》一书以后,各种关于茶的著作频繁出现。众作者对中国茶文化的描写,虽都是各抒己见,但也大体相同,总之,都离不开其本源。汉字就是记录各种文化信息的标志,是一种文字体系,同时也承载着中国的几千年文化。因此,本文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与以往不同,把茶文化与汉字结合起来,追根溯源从汉字这个角度进行研究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开拓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与“茶”有关汉字的分类 (一)茶名称的发展 现在,对茶的总称为“茶”。一个简简单单的“茶”字却代表了中国的一类文化,茶的名称也丰富了中国的茶文化,从古至今,茶的称谓都在不断地演变,甚至出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名。由此而知,茶在人们的生活中保留了一定的位置。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的“一之源”提到茶的名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11】这是第一部写茶叶专著中提到的关于茶名的主要五种称谓,具有开拓茶文化的重要意义。在唐代以后,“荼”字是用来表现“茶”的,“荼”是“茶”字出现之前的一个重要称谓。殊不知,茶还有其他美称,如水厄、皋芦、武夷等。然而,古代对茶的称谓不同,其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从汉字这个角度解释,使茶文化别有一番韵味。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与茶有关的汉字四个,这些字按部首分类主要分布在“艸部”和“木部”。 首先,主要分布在“艸部”的字分别是:荼、蔎、茗。现列举如下: 荼 “茶”的古字,《说文解字》:“荼,苦荼也。从艸,余声。”徐铉注曰:“此即今之茶字。”【1】荼的本义是指苦菜。《尔雅•释木》:“荼,苦菜也。”最早在《诗经•邶风•谷风》中又提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曰:“荼,苦菜也。”然而,在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茶》中记载:“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这里的中唐之时就是指唐代陆羽著《茶经》一书的时候,讲到“茶”这个字从草木并的时候就当做“荼”。说明“荼”字借指茶,并有了茶的意思,成为茶的最早的称谓。 蔎 《说文•艸部》:“蔎,香草也。从艸,设声。”【1】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其字本义是指一种香草。但因为茶有香味,故也作茶的别称。西汉杨雄《方言论》:“蜀西南人谓荼曰蔎。”蔎指茶仅是在西南人方言中用的较多,在古书上记载的较少。 茗 《说文》:“茗,茶芽也。从艸,名声。”【1】就是指茶树的嫩芽。《魏王花木志》中也记载到较嫩的茶叶成为茗。“茗”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晚采的茶叶。《茶经》中记载其名叫作茗,之后又备注到: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在《辞海》中的《玉篇•艸部》说茗是指是晚收的茶。《辞源》中说:“茶之晚取者。”《汉语大词典》又记录茗是指晚采的茶。《字源》中又指出茗可用为茶的通称。例如:品茗、香茗。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正觉寺》:“渴饮茗汁。”茗汁即指茶水。所谓的茗荈也泛指茶。 其次,分布在“木部”中的主要是“槚”字,其字是茶的借用字,茶的又一别名。 槚 《说文•木部》:“槚,楸也。从木,贾声。春秋传曰:树六槚于蒲圃。”【1】也就是说最早的含义是指楸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左传•襄公二年》:“穆姜使择美槚。”槚的另一种意思是指茶树,是茶的另一个名字。始见于《尔雅•释木》:“槚,苦荼。”晋代郭璞又注曰早上采的茶叫作荼,而荼又有茶的意思。因此,槚是茶的代用字,又一别称。 最后,有两个与茶相关的汉字并没有收录在说文解字中,分别是荈和茶字。首先,从字形来看,其部首都是“草字部”。 荈 《说文》中没有收录此字,《玉篇•艸部》:“荈,茶叶老者。”【3】就是指老了的茶叶。南北朝《魏王花木志》中说:“荼, ……其老叶谓之荈。”明代陈继儒《枕橝》中也指出荈为晚采的茶。《尔雅•释木》:“槚,苦荼。”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采者为茗,一名荈。”因此,荈成为古代茶的另一个名字。 茶 这个字从陆羽著成《茶经》后,“茶”这个字就成了茶的名字,知道沿用到现在。《康熙字典》对其字的解释是:《广韵》:“俗搽字,春藏叶,可以为饮。”《韵会》:“茗也,本作荼,或作搽,今作茶。”【9】其茶字也是逐渐演化而来的。《汉语大字典》对茶的解释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指茶树。二是指用茶叶沏成的饮料。【5】如:喝茶、茶点等。对于茶的现代解释,在其他字典中,也不外乎这两种解释。因此,茶字文化丰富,历史悠久,影响了后代人对茶文化的研究。 (二)茶外形的演变 在唐代初期,主要以觕茶、散茶、末茶、饼茶为主。首先,觕,同“粗”,《说文•米部》:“疏也。”【1】疏就是物品不精致。【9】也就是茶的形状与砖茶类似,通过一道道工序,最后通过较高的温度蒸压成砖。它便于储藏但看起来较粗糙不精致。其次,最具代表的是散茶,也就是没有压成片、团的茶叶。末茶,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制成细末的茶转。最后,饼茶,在《茶经》中就有详细制作的过程,主要是“采”、“蒸”、“捣”等七步步骤。最后,即就是把蒸好的茶叶捣碎后,然后使用一个叫“规承”的圆形模具,把它制作成像饼一样的形状。因此,由于饼茶的出现普及,其他三种茶叶逐渐减少。 在宋代出现了贡茶,所以饼茶的制作工艺又进一步发展了。茶都以蒸青茶为主,主要分为饼茶和散茶两类。饼茶以龙凤团茶最为著名,宋代饼茶的生产要经过采茶、研茶、造茶、焙茶等六道工序制成。每道工序制作都十分精致,影响了宋代人的饮茶观念。宋代的散茶又不同于唐代,其制造散茶主要用蒸后不揉不压,并直接烘干的制作方法,把团茶改为散茶,同时可以长久的保留茶的香味。 元代在唐代与宋代制茶的基础上,主要以散茶为主。到了明代,其团茶就被逐渐的废弃,其他三类茶渐渐地流传下来。 (三)茶具的分类整合 饮茶之风在唐朝盛行,茶具也在不断出现与发展。据史料证明,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其中的“具”字解释为“煮茶和清洁茶具。茶具文化成为中国的茶文化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同其他食具、酒器一样,由于种类数量较多,功能也不一样。所以,就按功能不同分类介绍如下: 1、烘焙茶具 即就是烘茶、炙烤茶饼的器具。主要包括茶焙、茶钤、贯、夹等器具。 茶焙,一般都说焙茶。《康熙字典》中解释“焙”为:《六书故》“烘也。”【9】也就是烘烤茶叶的意思。这个“焙”是唐宋制茶时用于烘茶工序的设施。唐代陆羽在《茶经·二之具》中记录到焙就是在地上挖深两尺,宽是量尺五寸,高一丈的坑,然后又砌了一堵矮墙,再用泥抹平。 夹,通常也叫作“茶钤”、“箝”,古代炙茶用的工具。《说文•大部》:“夹,持也。”【1】“夹”字用作名词时,引申为指夹东西的器具。“夹”是用铁或竹子制作成的,在需要喝茶时,把茶饼用夹子夹住,并放在火上烤。唐代则是选择用竹炙茶,凭借竹子的香味来增加茶的香味。《茶经》中提到“夹”制作的材料是小青竹,总长一尺两寸,用来炙茶。在宋代人们都较崇尚斗茶。故宋蔡襄《茶录》云:“茶钤屈金铁为主,用以炙茶。”于是就用铁钤取代竹夹。 贯,《说文解字》:“钱贝之贯。”【1】“贯”为形声字,上部分是毌,下部分是貝,《说文解字》又解释:“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象宝货之形。”【1】即是说把钱币穿在绳子上。《广雅•释言》:“贯,传也。”本义为贯穿。唐代就用竹削成的竹扦,长二尺五寸,与棚的宽度相同。用于穿茶横搁在棚架上,以承搁穿茶的扑。这里的“扑”是一种穿茶工具。《茶经•二之具》中写道“贯”是用竹子做成的,总长两尺五寸,这就是唐代的烘茶工具之一。 2、量茶器具 主要是指量取茶叶的器具,包括则、茶匕、茶匙子等。 则,《说文•刀部》:“则,等画物也。”【1】主要是指依照一定等级划分。另一个意思是规矩、标准。但在茶文化中,则却是一种专有的量茶的器具名称。其形状与我们常用的羹匙一样,只不过这个匙有一定的大小和容量的标准,是一种特殊的量具,特别是在唐、宋两代较流行。《茶经》中记载:“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其意思是:则,是烹茶时投入茶叶数量多少的标准量器。 茶匕,《说文•匕部》:“匕,亦所以用比取饭。”清代段玉裁注:“匕即今之饭匙也。”【1】在古代指饭勺。在饮食文化中,匕多指进食器。但是在茶文化的范畴中,茶匕相当于唐代的则,是宋代点茶、分茶、斗茶时使用的量茶具。 茶匙子,即唐代的“则”。 3、煎煮茶具 主要是煮水煎茶的器具,包括茶铛、铫、茶鼎、茶坎、鍑、汤瓶、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