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联合
毕业
协同
创新
室内设计
特色
教育
研究
谢旭斌
第 13 卷第 6 期 Vol.13 No.6 2022 年 12 月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Dec.2022 “联合+”毕业协同创新的室内设计特色教育研究 谢旭斌,张明月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 室内设计是注重设计观念与空间应用的设计学科。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检验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能否走上社会的最后一个重要培养环节,可采用校内外各专业间、多方联动的“双循环”联合创新毕业教育模式。针对传统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基于中南大学参加的“室内设计 6+”毕业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联合毕业设计人才特色教育的方法与思路。加强高校校内的“内循环”与校企间的“外循环”协同的教育创新、互助共振、实践共享的创新方式是提升毕业设计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特色教育模式。关键词 “联合+”毕业设计;室内设计;教育创新;“双循环”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2)06006307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九大主要任务和措施,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传统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面临着设计主题针对性不强、设计观念与方法不新、评价机制单一、人才培养缺乏协同创新等问题,从而在面向行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技能型、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缺乏的情况。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创新特色教育确有必要。目前,虽然政府、社会、高校联合办学的校企联合模式较多,但基于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校内循环联动、校内外协同进行创新特色教育的却较少。自 2020 年开始,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指导下,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南昌大学等高校的相关学科专业合作,并联合校外企业,以同一室内设计主题、同一个设计场地,进行“和而不同”的教育创新与设计实践。现已形成毕业设计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一种“双循环”的毕业设计创新改革新模式。一、传统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设计学是一门科技与艺术审美形式高度融合的交叉学科,是一个注重思维训练与艺术创造的造物活动。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运用知识点、注重设计观念、指向功能形式、强调技术手段、重视艺术审美与设计思维的系统工程。有别于其他专业,设计是一个贴近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功能、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过程。现有单一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存在“泛概念性”设计倾向,以及问题意识不强、评价单一化等弊端,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技能的提升。(一)“泛概念性”设计倾向明显 本科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专业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是考查本科生对大 收稿日期 2022-09-20;修回日期 2022-10-28 基金项目 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计学科联合+协同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研究”(HNJG-2020-0055);2020 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计学科联合+协同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研究”(2020jy101)作者简介 谢旭斌,男,湖南洞口人,博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教育、传统村落景观、艺术哲学,联系邮箱:;张明月,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2022 年第 13 卷第 6 期 64 学四年知识全面梳理、转化应用、创新实践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从学习阶段走向社会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它离不开资源配置优化、前沿问题引入、设计观念更新、新型技术应用、科研成果转化等环节。目前,国内外高校在理论研究、模式建构、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毕业设计模式中存在的资源不匹配、认识片面化、设计手段单一、技术方法不系统、创新竞争力欠缺等不足。艺术设计是一个以功能、审美、经济为导向特征的富有创新想象的创造过程,其基于设计者前瞻性的构思与本身的文化底蕴,通过外形、色彩、材质等元素的组合,构建出表达设计者精神内核的艺术形态和具有功能指向的物质载体。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环境空间需求多样化的当下,师生在设计理念、审美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却趋于同一化、碎片化,使得各高校在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内容上呈一定的随意性、泛概念性,导致设计出现针对性差、交叉性弱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选题、前期构建思路、方案制定时,易脱离用户、场地及社会需求等限定要素,易出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及专业特色的针对性不强、面向行业能力与服务国家需求的实践性弱的现象。同时受教学条件、思维认识、艺术素材的限制,导致设计选题陈旧、设计问题缺乏、设计观念滞后、设计手段单一等“真题假做”“假题假做”等倾向问题。加之教师间、师生间、校企间也缺乏有效沟通,缺乏协同、竞争,导致了毕业设计资源不循环、成果转化能力差、设计创新能力弱、联合解决重要设计问题的能力不突出、服务社会能力不足的系列问题。基于校企联合进行的毕业设计,其选题来源于企业或高校的工程实践或主题性的命题项目,克服了选题没有针对性、实践性不强、“泛概念性”的设计倾向等问题,促进了毕业生在艺术性、观念性、实践性方面的能力提升。(二)“问题域”设计指向不强 联合毕业设计作为一个观念创新、思维碰撞、经验共享、技术手段相融合的过程,学生不仅要融合本科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基于场地现状、人文历史、设计要求开展“问题域”的探究,而且要结合专业前沿内容及科技成就提出创新设计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设计“问题域”进行提问、探索,以及针对学生在设计方案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差、方案落地性弱等情况进行解答,以便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设计指导。高校导师的学科方向、研究领域及从事实践项目的背景,有别于重视实践生产、重视技术规范等技能操作的社会企业及行业机构的从业人员,在工艺流程及实际操作层面相对欠缺实践经验与管理方法,导致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及实践环节中的“问题域”设计指向不强、设计的落地性差。因此,“室内设计 6+”华中组的六所高等学校,依托设计企业和相关行业的教育资源与实践优势,可以推动实现教育共振、协同育人、资源循环,避免设计“问题域”指向性不强的问题,可促进设计观念与精神价值的有效传播,助力高校培养卓越优秀设计人才,响应毕业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推动协同育人的设计教育创新。(三)评价机制单一化 设计类专业覆盖面较广、交叉性强,包含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专业,其中环境设计还包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向。由于联合模式下的完成主体从单个学生转变为合作小组,联合毕业设计也由同学科专业学生或不同学科学生共同完成某一选题,传统单一的评价机制及方式更凸显出评价的不适应性。随着“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入,学生工作量及任务分工不同,促使各高校对联合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机制作出相关调整,完善了过去单一、不合理的评价机制1。联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本校导师为主,外校教师、企业教师为辅,学生在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可以不断优化设计技术方案及提升设计水平,有效促进了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避免了过去评价答辩不深入、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的问题。教育创新 谢旭斌,张明月:“联合+”毕业协同创新的室内设计特色教育研究 65 二、设计类“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实用艺术学科,其研究内容与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专业,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有着较强的实践与应用的综合能力。高校引入联合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社会热点与需求、加强问题靶向,通过构建艺术设计类“联合+”毕业设计模式,能够发挥各行业优势,提高毕业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优秀设计人才的目标。(一)引入 PBL 教学法,突出问题意识 PBL 教学法是以问题、项目为导向和基础的教学方法2。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灌输”,PBL 教学法基于现实世界,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基于问题开展搜集信息、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 PBL 教学法引入联合毕业设计环节中,可以进一步明确艺术设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特性,有利于“联合+”室内设计加强以项目实施、功能创新为基础的针对性。“联合+”毕业设计模式通过高校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联合导师组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加深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拓展了学生针对设计主题及问题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路径的广度,而且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实现高校培育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服务社会、实现就业的能力。(二)结合国家需求,契合时代发展 设计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行为过程。在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设计作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学科也应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和需求,主动对接国家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时代转型,引发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后疫情时代、信息高速化、民族共同体、资源环境生态、社会发展问题等内容的思考。因此“联合+”毕业设计选题应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创新发展等国家战略及方针政策,以人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美好生活向往需求作为选题方向,将其与联合企业所提供的实际项目相结合,把区域发展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及需求作为“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焦点。此项目化的选题不仅贴合国家发展方向、回应市场需求,还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切身感受实践项目的系统设计流程,学习企业解决问题的方式,规避以往毕业设计中“真题假做”、不切实际、忽视时代性、缺乏设计创新等不良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国家需求,发挥出个人驱动力与责任担当。(三)多方联动协同,构建循环机制 为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联 合+”毕业设计模式通过校内外各专业间、校企业的协同,将学校、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规划,为学生提供多方位较为完善的教学指导。高校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需要构建具有“活力”的高校教育小环境,与具有“合力”的国内外交流大环境相结合,以形成高校各专业内、多专业间交流的“内循环”,同时也要与其他高校、企业间构建“外循环”,实行多方联动的联合毕业教学“双循环”机制3。“内循环”主要指高校内部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联动。如就某个设计主题、设计任务进行讨论、交流、攻关的毕业设计,让校内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学生采用“联合+”模式进行毕业设计,既可让学生自主地发挥其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内容,也可让学生协同创新、跨界联动,链接不同学科知识点、探索设计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设计能力。“外循环”以其他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的介入,让学生感受不同高校及企业的培养模式,接触更多行业领域要求,了解企业工作流程,从根本上实现产教研一体化,促进高校教学实践成果转化,为校企合作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联合+”模式基于区域联动,突出地方教育及高校办学特色,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推动高校优化教学育人模式,促进区域内行业发展,见图 1。2022 年第 13 卷第 6 期 66 图 1 “协同循环”机制模式图 (四)规范模式章程,强化过程把控 “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主要由某一高校主办,其它相关院校、企业参与进行协同指导。主办院校制定“联合+”毕业设计整体章程与管理过程,确定命题单位、支持单位。其中规范过程管理包括前期选题、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终期 答辩等环节,以及展览的设计流程、阶段任务、评价细则及相关注意事项。这不仅有利于联合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推进,同时也避免了方案不确定、任务不明确、阶段性成果评价不客观等问题的出现。在设计学“联合+”毕业设计过程中(见图 2),确定参与的联合高校、毕业学生人数、导师管理制度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共享性、前沿性、联合性;同时针对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