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层
课程体系
促进
拔尖
创新
人才培养
/202302摘要:在反思和总结学校开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开展实践探索。具体而言,以“英才三环理论”为指导,根据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育理论,遵循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在高中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基础”“拓展”和“特选”三个层面构建并实施“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选课程”同构的“三层课程体系”,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关键词:高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三层课程体系;课程实施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2-0076-05何明,王雪梅,李磊“三层课程体系”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随着新时期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整体推进,我国很多高中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方面努力探索。成都七中,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学校,基于培养未来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总结、完善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成果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以美国天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约瑟夫兰祖利(Joseph S.Renzulli)教授提出的“英才三环理论”为指导1,根据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育理论2,遵循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在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资源,创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从“基础”“拓展”“特选”等三个方面,构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础素养的“三层课程体系”(见表1)。此课程体系体现了基础性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体现了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弘扬主体性的原则,是我校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着眼于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课程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一、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基础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提供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做好知识积累,培养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创新人格和才能的形成打好基础。七中基础课程包括: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学科知识基础的必修课程、选修和选修(即校本选修表1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三层课程结构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76/202302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国家课程标准和高中新课程规定的必学内容3。(一)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首先,要求全校所有学生完成国家要求开设的必修、选修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获得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修课程的学分,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落实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面打好基础:一是精神层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是知识与技能层面。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三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层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创新性学习策略。(二)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选修课七中对校本选修课程总的设计目标是:“学科拓展类”体现拓展性和综合性;“社团活动类”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两类校本选修课程旨在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需求和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机会,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全面打好素质基础。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校在校本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选编、教学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评价方面,形成了具有七中特色的基本思路和课程模式。学校所开设的学科拓展类选修课程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习的难度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成都七中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课程结构改革,90年代推出成都七中选修课活动课指南,从1998年开始,我校在课程结构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大量适应学生需要的校本选修课和活动课应运而生。2010年,为了充分发挥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的功能,我们在成都七中选修课活动课指南的基础上,重新编撰了成都七中研究性学习和校本选修课程实施指南,更加有力地完善了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目前,学校常年开设的选修II课程有近150门,20152020学年我校两校区学生社团总数达到100多个,涵盖五个门类多个领域(见图1)。二、拓展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拓展课程”的功能是为拓展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才艺,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拓展课程包含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我校教师自主开发的、旨在为拓展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才艺的活动类课程。(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成都七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学校采取了校长领导下的辅导员负责制,并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辅导员岗位,具体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全员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6)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7)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图1学生社团种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77/2023022.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每位学生在高一年级完成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在高二年级完成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记5个学分,并记载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3.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主要有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1)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从研究方式上来分,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类型;从内容范围上来划分,又包括自然环境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个人发展研究等。(2)项目(活动)设计。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也可以是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对策建议书、活动设计(如一次主题班会、一项扶贫活动、一项环保宣传活动)等。4.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每一个步骤的研究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并准备好其他的文案,以备学分认定。在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一般由38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专家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5.研究成果的答辩和展示研究成果展示应准备提交规范的文案。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或设计一个方案,课题组的自评和他评材料,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研究小结、个人的自评和他评材料。研究成果的支撑性附件材料包括开题报告表,活动记录表(不少于5次),每位成员的自评互评表,每位成员的心得体会,导师评价(课题总评价),与活动相应的采访提纲、采访实录、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实验、实践研究等其他活动材料。展示过程中要进行答辩,要对展示的成果进行陈述,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6.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达和交流(1)研究成果的表达。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更多的是多种表达形式的结合。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次活动设计的方案。(2)研究成果的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小结、学习心得体会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组织班级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组织全校性交流,评选优秀课题。(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人具有社会属性,未来的创新人才应当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对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基础培养历来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道德风尚。在学校及其教育处的指导下,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我校形成了以志愿者服务为特色的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活动系列。如“敬老爱老活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急救志愿者活动”“3月学雷锋活动”“关爱残疾人活动”“地铁志愿者活动”“高考、运动会志愿者活动”“植树活动”“农场实践活动”“社区科普宣传活动”“省科技馆志愿者活动”“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志愿者活动”“软慈善”等。我校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活动明确要求:其一,在校外的活动必须是义务的。学生可参考教育处根据当地情况提供开列的社会服务基本清单进行选择;也可自己组织参加社区义工、青年志愿者活动、帮贫助困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其二,所有社区服务活动均需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建立活动小组,每小组不得少于3人;活动小组或组织单位提前两周时间提交活动方案(学生自拟)拔尖创新人才研究78/202302报学校教育处备案。同时,要求活动方案需有家长签字,并要求家长对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其三,活动小组要制定外出参加活动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三)艺体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艺体素养往往是创新性人才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后天习得和培养出来的。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艺体素养的培养。为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类艺体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为了让学生的艺体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你有多大能耐,七中给你多大舞台”,这是成都七中给每个学子的承诺。学校还通过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排球活动月等活动培养全体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结协作意识,也为有艺体特长的同学提供展示的空间和舞台。目前,我校学生艺体特长发展良好,成绩喜人。(四)科技教育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成都七中传统的科技活动有科技活动月、未来梦大讲坛等。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引领教师成长和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学生突出特长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总结经验、大胆革新的过程中,我校提出并实施了“三层建设、相互支撑”的“成都七中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架构”。该架构纲领性地诠释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中各方所承担的角色,明确了不同角色为达成共同目标而应有的反馈关系,体现了科技创新教育在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下应有的模式。目前,该架构已被地区多所学校学习采用,收到很好的实效。1.第一层平台支撑层平台支撑层的目标是:将所有能够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支撑的单元进行有效整合,为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良好的支撑,素质教育平台的运行才能更为稳健。2.第二层平台层平台层的目标是:基于多方资源支撑,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搭建多维度科技教育平台,对每个学生实施立体式科技教育。为此,我校确立了科技教育实施体系: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以学生科技协会为阵地;以科技活动月和立志成才集中教育为契机,开展系列科普教育和科技实践活动。3.第三层主体活动层主体活动层的目标是:基于稳健平台的支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科技教育,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我校设置了10余门科技类校本选修课,组建了30余个科技活动社团,并定期开展系列科技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技教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与合作能力,并指导学生形成科技创新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最初的个别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到现在的学生科技创新群体的形成,学生在国内外众多科技创新活动中频频获奖。七中科技创新的“火把”汇成了“火龙”,科技创新探索之路和科技创新成果已在七中及其引领的地区多所学校大放异彩。三、特选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特选课程的功能侧重帮助学生获得学科前沿性的、学科交叉性的、跨学科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