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docx
下载文档

ID:1954624

大小:19.92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动手 实践 操作 有效性 论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 祝秀琴 摘 要: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设计合理的合作实践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才能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06-0115-02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23.06.071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需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与动手能力进行有效衔接,才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点。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动形式的过渡时期,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从而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一、 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从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实践说明,学生在进行实物操作或者试验检验的过程中,能够更为直接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并为后阶段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坚实的根底。这种实践操作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数学概念知识,并从中分析相关数学概率,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并熟练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一〕 教师注重合作实践活动的创设,提高有效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部曲: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外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毫无生机。将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教学是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一种科学化途径和教育活动。是指将“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究教学内容、交流学习结果,最终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同时,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学习提供根底。 比方,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圆的认识〞活动单,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分析设计几个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活开工程。 活开工程一:画圆。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画圆,画圆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圆这个形状有一个初步了解与认识。 活开工程二: 学生采用小组谈论形式对圆的各局部名称进行根本了解与认识。并在谈论过程中提出问题:圆具备哪些特征? 活开工程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探究圆具备哪些特征。采取分组操作形式,先让一组学生进行操作,另外一组学生进行记录,剩下的小组对操作小组进行指导与监督。 在完成圆操作、认识圆特征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试验结果,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讨论,然后将不同小组之间的谈论结果收集起来,并一一点评。并针对学生的结果补充有关于“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 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操作方法 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操作的同时应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操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图片、视频、音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到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实践操作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和抽象化概念知识根底之上,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以音乐、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将抽象化知识具体化。 比方,教师在讲解“加减法应用题〞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课前将这一章节的内容制作成动画课件,尤其是小鸟图。其次,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向学生播放动态演示图,并以轻音乐作为辅助教学,将重点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然后向学生出题:“桌上现在有10只鸟,又飞来3只。〞屏幕上随着音乐飞来了3只鸟,学生就可以很快地解答:10+3=13〔只〕。在学生算出答案之后,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使用加法计算这道题?〞学生:“因为小鸟飞到桌子上的时候,桌上的鸟增多了,所以应该是用加法。〞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动态演示形式分析第二道题目。第二道应用题题目如下:桌上现在有8只鸟,突然飞走了3只。随后屏幕上出现了3只小鸟飞走的画面。这道题由学生亲自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在这一动态演示中明显感觉小鸟的数量减少了,所以分析得出采用减法进行计算。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动态演示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再比方,教师在讲解实践课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将一块西瓜切成比例等分的三块,那么如何将比例等分的三块西瓜切成比例等分的八块呢?虽然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但是真正到自己行动时才知道有难度。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切西瓜的方法,学生无法在空间思维中进行合理想象。教师就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切西瓜的方法进行直观演练,还可以创设操作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操作情境,并鼓励小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是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江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华夏教师,2023〔12〕:108-109. [2] 王荣.合理操作 激趣增效——小学数学课堂操作现状分析与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3〔S2〕:41-42.endprin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