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国内
水利
工作
重心
建设
转变
国内水利工作重心建设的转变
水利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大幅度压缩根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积极改革水利投入方式,实行分级负担,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水利,加强已建工程的配套和更新改造,全面推进水利经营管理工作。在此,仅以水利大省江苏为例略作阐述。XX省水利部门积极落实1980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的“搞好续建配套,加强经营管理,狠抓工程实效;抓紧根底工作,提高科学水平,为今后开展做好准备〞的方针,压缩了水利建设规模、调整了投资方向、狠抓了收尾配套、整顿了施工管理。全省先后进行了新沂河和里运河除险加固,续建太湖大堤,长江南京镇扬段整治,入江水道三河拦河坝加固,以及兴建淮阴、皂河抽水站,改造芝麻、房山抽水站和新建渠北大套翻水站等防洪保安、扩大水资源工程;浚挖了总六塘河、叮哨河、胜利河、烧香河、北凌河、张渚西河等区域性引水排水河道。从1982年到1985年,江苏水利部门对4199处国家管理的工程分期分批进行“三查三定〞。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普查、建档、发证,落实管理责任制,并先后公布了XX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XX省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使用管理方法、关于分级负担合作兴办水利工程的暂行方法、XX省保护水文测报设施的暂行规定等,使水利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12]。但要转变长期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水利工作思想,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时任XX省水利厅厅长的陈克天在1983年2023月召开的省水利会议上指出:“从江苏全省来说,不重视经营管理,不讲究经济效益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过去比较热衷于搞新工程,习惯于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而不习惯于在内涵上下功夫,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对于这一点,必须从思想认识到实际工作来个根本的转变,否那么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3]为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管理,1983年8月18日,XX省水利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工作的报告。报告鉴于一些地方在实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没有紧紧跟上,致使不少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根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沟、河、堤、渠、坡被任意侵占等情况,提出了加强水利管理的七项意见:
(一)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是国家和集体的公有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用任何方式侵占或破坏。已经破坏的,要按“谁破坏,谁赔偿;谁设障,谁去除〞的原那么,限期修复,限期清障,违者要按级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惩罚。
(二)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各市、县水利部门要设置专门组织或配备专人,负责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在机构改革中,公社(或乡)水利站只能充实、加强,不能削弱。
(三)建立工程保护区。不管哪一级管理的工程,都要因地制宜按工程性质,明确工程管理范围和工程保护区。各类工程管理区和保护区的土地所有权不变。在管理区和保护区内,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进行任何有害工程平安或影响工程效益的活动。
(四)健全多种形式的管理承包责任制。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要按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原那么,在统一规划标准、统一规格要求、统一调度运用、统一政策的前提下,围绕“责、权、利〞,明确“定、包、奖〞,订立合同,联系各项工程效益,建立管理承包责任制。
(五)水库、自流、机电、井灌、喷灌等灌区的管理,可参照企业管理方法,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六)沟、河、堤、渠、路的坡面、青坎和滩面的综合利用,潜力很大,各地必须在保护工程平安、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下,由水利部门统一规划,选择适宜的优良树种、草种,建设防护林网,增加植被覆盖,既保持水土,保护工程平安,又可为国家和集体创造物质财富,为群众增加收益。
(七)要加强领导。各市、县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工作的领导。9月22日,XX省政府将这个报告批转各地贯彻执行,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作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像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那样,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坚决刹住破坏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歪风,确保工程的完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效劳[14]。XX省水利部门逐渐树立了水利为国民经济效劳的指导思想,把水利建设的目标和国民经济开展的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农业效劳。在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付诸行动,取得成效。在工程建设上,不管是基建、农田水利,还是防汛岁修,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以续建配套、更新改造为主,少铺摊子[15]。1985年8月,XX省水利厅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见,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关键在县,根底在乡,重点是建好乡水利站。乡水利站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基层单位,要在乡政府领导XX县区水利局指导下,对全乡范围内的站、机、沟、渠、井、涵闸、圩堤等水利工程设施以及灌溉、排水、绿化、水土保持、综合经营、征收水费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加强管理。所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都要按其性质、作用划定工程设施保护区,在此区域内不得进行有碍工程设施平安的活动;区域内的土地和工程设施要搞好多种形式的管理承包责任制。1986年,国务院作出决定,肯定了乡镇水利站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它的权属和职责。这对推进乡镇水利站的建设和管理效劳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年,根据国家劳动人事部、水利电力部对基层水利管理效劳机构实行定编的要求,XX省水利厅立即制定方案,报请省编委批准,确定了定员编制,明确乡水利管理效劳站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在此根底上,村级水利管理效劳组织相应有了开展,逐渐建立起上下相连、左右相通、比较专业的农村水利管理效劳体系。截至1987年,全省已建立乡镇水利管理效劳站2028个,村级水利管理效劳组织6万多个,群众性管理人员达50多万人[16]。
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19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水利事业面临两大危机:一是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二是北方水资源紧缺,影响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针对农村存在的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建立劳动积累工,增加投入,建立区乡水利管理站、工程专管机构和群众管水组织三个层次的基层效劳体系,改变农村水利下滑的趋势。1986年中央1号文件对水利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继续加强江河治理,改善农田水利,对已有工程进行维修、更新改造和配套。要有方案地改造中低产田。建立必要的劳动积累制度,完善互助互利、协作兴办农田建设的方法。〞并针对前几年农业投资递减的现象,提出“地方财政也要尽可能多拿出一局部钱投入农业,扭转一些地方农业投资递减的现象。水利投资要尽快恢复到1980年财政包干时的水平。〞[17]198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听取农村水利工作座谈会汇报会议纪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开展农村水利。之后,各地农村水利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一些省、自治区的灌溉面积有所增加。1986年冬1987年春,全国投入劳动积累20亿工日,稳产土石方30亿方,改善、恢复和增加灌溉面积5400万亩,新增加和改善除涝面积19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800多平方公里,解决了578万人的饮水困难,是“六五〞以来成效最好的一年[18]。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在此,以XX省为例略加阐述。水利建设的投资在较长时期内由国家支付,形成了“国家出钱、农民种田〞和“喝大锅水〞的习惯。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1987年,XX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增加水利投入的意见:
(一)实行农民办水利,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群众自身积累兴办,农民为此集资,是必要的生产投入;
(二)对省、市、地、县安排的引黄灌区、大中型灌区、重点除涝和旱涝保收田建设工程,在建设配套期间,按受益耕地面积每年每亩集资4—5元、补源区2—3元,作为建设配套投资;
(三)耕地占用税各级留成局部,应主要用于开展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按照水利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使用;
(四)各县财政要从征收的乡镇企业税收增长局部中拿出30%用于粮食开展基金,其中大局部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五)在水土保持区,凡因开矿建厂破坏水土保持工程,造成或加剧水土流失的,要补偿水土流失治理费。凡因开矿建厂或其他基建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引起农民吃水困难的,谁破坏谁负责、谁污染谁负责,重建费用由水利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按实际需要核订收取;
(六)地方政府应在每年增加的财政收入中,拿出较大比例用于农业,水利投入要相应增加;
(七)用农业贷款兴办的效益显著、见效快、有归还能力的水利工程,可从农田水利补助费中给予适当贴息;
(八)农田水利补助费等专项资金的有偿使用局部,今后可由各级财政委托水利主管部门投放、回收,专户存储,周转使用;
(九)经济效益好、有归还能力的水利工程更新改造工程,可列入各级计经委统管的更新改造方案;
(一)有些工程设计灌溉面积偏大,过去统计不准;
(二)有些工程或因施工质量有缺陷,或因配套工程未建成,不能到达设计标准;
(三)很多工程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由于在运行中没有提取大修和折旧资金,不能及时进行更新改造,以致工程老化,效益衰减;
(四)每年都有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被洪水冲毁,由于水利经费缺乏,不能及时修复,以致报废;
(五)工业和城市建设,每年占用灌溉面积,甚至挤占灌溉水源,而且得不到及时的补偿;
(六)很多灌区管理粗放,甚至收不抵支,缺少自我维持的能力;
(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相应地跟上去。原来的基层管水组织和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千家万户分散用水的需要[2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水利工程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平渠填沟、破堤取土及拆分变卖机、泵、管、带等情况,许多农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工程效益急剧衰减。以XX省为例,1979—1984年全省减少灌溉面积838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40万亩;1985年新增灌溉面积48万亩,同期减少了196万亩,相抵净减148万亩;1985年新增旱涝保收田125万亩,衰减20234万亩,相抵只新增2l万亩;1985年大旱,全省有效灌溉面积5786万亩,比1980年实有的5806万亩还少20万亩,也就是说,1980—1985年每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尚抵偿不了这些年的衰减。全省9座大型水库、30座中型水库、600多座小型水库的平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只好低水位运行。水利工程效益的降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开展。1984年全省春灌小麦4242万亩,而1986年全省上下齐发动才浇2800万亩,足见水利工程效益衰减对农业生产影响之大[25]。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利建设,由于工作方针的转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因水利投资相对减少,水利工程面临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和北方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全国水利形势并不乐观。存在农田灌溉面积继续减少、北方水资源危机继续加剧、农村水利建设规模偏小及许多水利工程设施遭受破坏的状况,这些都应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正是为了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从1990年代以后,我国新一轮的水利建设高潮便应运而生。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