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乾隆
玉成
故宫
一半
乾隆嗜玉成癖:故宫之玉一半是他所藏
张向阳
真正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爱玉之人,恐怕每个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虽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乐此不疲的当首推乾隆。乾隆皇帝对玉极度喜爱,他对中国玉器史的奉献也是很大的,故宫博物院藏玉三万多件,其中一半为乾隆所藏。
乾隆时玉雕艺术到达顶峰
玉,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前5000年)晚期即有玉制工具。由玉工具开展而来的玉器,至殷商时代已大量制作成礼仪用具和各种配饰。
远古社会,玉被视为神物,巫以玉事神,上可通天,下治族群。玉是权力的象征,战国时卞和采得璧玉,称为“和氏璧〞,由秦皇雕成传国之玺,后流失于战乱。玉又是富含道德意义的,孔夫子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古时有德者都随身佩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是玉,玉即君子。这种风俗延续至今。在经历新石器晚期、商周、战国至汉以及明代四次顶峰之后,玉雕艺术在清朝的乾隆时期到达了巅峰。
乾隆本人爱玉成癖,使得清代宫廷玉器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媲美的。这些玉器是对数千年来传统制玉的集大成。例如横空出世的大型玉雕山子,取材于山水图画,立意情景交融,攻克巨材大关,成为清代玉器繁荣的主要标志。又如仿古器物,由于乾隆对汉族传统文化倍加崇仰,对古旧文物尤其珍爱,“乾隆工〞由此代表了我国仿玉开展的最高成就。在乾隆的倡导下,清代玉器的制作到达了一个极致:无论是纹饰和雕工,都荟集了历代玉之大成,并且将传统的制玉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间两次平定边疆之后,新疆每年有2000公斤贡玉运达京师,造办处及苏、扬二地将和田玉材广泛应用,和田玉已然成为宫廷用玉的主流。清代初期,南方玉器制作技艺更高,大型玉器需运到南方加工,但到了清末,名家荟萃,老北京已成全国玉器加工的翘楚,所谓“欲得精工,必得京工〞。
皇帝百姓都把玩,玉从庙堂到人间
乾隆之爱玉,可谓身体力行。他的一生,仅题玉咏玉的诗就不下八百首。他不仅亲自组织采集、制作各种玉,在京师设置养心殿造办处和内廷如意馆,而且他还是一位品位很高的古玉鉴赏家。
清代玉器的制作,无论是线条还是镂雕,都十分考究,即使是器物的内膛、侧壁或底足都一丝不苟,整个玉器给人一种和谐协调的美感。欣赏清代的玉器,总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令人如痴如醉,这就是“乾隆工〞的魅力所在。它将传统的中国玉从“事神〞和“证经补史〞的肃穆礼仪中解脱出来,转化成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能为皇帝和百姓共同把玩,使玉器从庙堂走向人间,焕发出一种温润、可爱的亲和力。
乾隆刚继位时,励精图治。到乾隆四十五年前,清朝到达了顶峰,经济繁荣,外患已绝,而乾隆转向好大喜功,喜欢奢侈品,存了上万块古玉,放在宫中私密处,没事就去抚摩、赏玩,并给它们编目,评出优劣,终日不已。晚年荒政,以此为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官员到处搜求好玉进献,这自然刺激了玩玉的风气。老北京人为何这么爱玩玉?据说就是乾隆帝推动的。虽然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带动了工艺进步,但总体上说,得不偿失。
其实乾隆并非薄古厚今。不少历史资料显示,他不仅亲自搜罗古今玉器,而且还模仿考古图和三礼图倡导仿古玉,并以三代青铜彝器为蓝本,制作了大批深厚古朴、惟妙惟肖的上等佳作。乾隆时期的玉器,在沁色、致残、破旧上都很注重,连古玉的缺失也一并无条件地给予继承。
终生爱宝玉皇帝也打眼
最有趣的是,这位天子似乎特别痴迷于良渚玉器。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琮、璧,就记载着他好大喜功、乱点鸳鸯谱的轶事。一件是乾隆将一块良渚玉璧误断为汉玉。这块玉直径28.2厘米,原为寿皇殿中的陈设。这块玉青白色,上面满布深深浅浅的赭色斑,大片干裂,圆周不正,而且有多处裂痕,明显是曾经火烧,可能与良渚文化时期烧墓圹的习俗有关。乾隆称它为“径尺璧〞,并且对这块其貌不扬的古玉,倾注了近二十年的眷恋之情。他亲自命人在玉的璧间琢下玺文五方。“信天主人〞说明了它的主人相信天命。在他七十寿庆的时候,又情不自禁地在这块玉上琢下了“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两方玺文。岁月匆匆,在乾隆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对这块玉把玩不已,并在上面琢下新的玺文,直至八十五岁退位,最后刻上“太上皇帝之宝〞这六个字,这位“十全天子〞才觉得功德圆满!
另外一件是一块玉琮。由于西周以降,玉琮的制作已少,漢代以后几乎未有新作,就连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此物何名,居然将它误认为古人用来抬举辇车或乐鼓之人的压肩物件,并在御制诗中堂而皇之地称它为“杠头〞。由于不解纹饰结构,应按上大下小方向竖立,竟然又按常规,将其倒过来加配铜胆木座刻诗记趣,用来当笔筒蓄水。如今看来,这是一件多么奢侈而又高贵的文玩。
乾隆御题的那些古玉
乾隆皇帝曾为众多宫廷收藏的前代古玉题诗、作
记、立说,在两岸故宫博物院内,都有乾隆留下的题诗、作记的古玉。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东汉,玉璧呈青绿色,为和田玉,有红紫色沁斑。体扁圆形,上部有出廓,两面纹饰完全相同。璧两面雕谷粒纹,内外缘各饰凸弦纹一周。出廓局部正中镂刻“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璧的外圈边侧以阴文篆刻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玉云龙纹炉:宋,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乾隆御玩玉辟邪: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玉辟邪,辟邪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宫中还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下层刻有与辟邪胸前相同的御制诗。辟邪,神兽名,其为想象中的神话动物,顾名思义。
这件玉辟邪以青白玉琢成,昂首张口,似在低吼,器宇非凡。因曾经深沁熟盘,甚至再被染色,所以外表多有深浅褐斑。这是目前所知的汉代玉辟邪中,体积较大的一件。
青玉御题蚕纹璧:璧青玉质,以绳纹为界,纹饰分为两个区:内区满饰蚕纹,外区遍饰夔龙纹和兽面纹。在璧的侧边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制诗:“周尺竟踰尺,斯今亦匪今。羊脂略无玼,玉叶果生琳。子爵执诚合,王孙语漫侵。琢章每师古,可以识予心。〞末署“乾隆壬子,御题〞款,并琢“比德〞、“朗润〞两枚单框篆书印。壬子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链接 古玉保养有“四畏〞与“三忌〞
古玉质地细腻、色泽温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一直为世人所喜爱。古人即讲究养玉,一个“养〞字道出,玉其实和人一样, 也有其“养生之道〞。对于留传百年甚至千年的古玉来说,要想把它保养好,讲究更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须知其“四畏〞与“三忌〞。
“四畏〞,即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气。从古至今,关于玉一直有“长于冰近,沁色不活〞之说。意思是,如果古玉常接近冰,玉理就会黯然无光,色沁就会显得很僵硬,也就是俗称的“死色〞。此外,古玉“长与火近,色浆即退〞。这句话是说,如果古玉用火熏或烤,玉质就会受损,颜色变暗,甚至褪色。有人认为,用热姜水浸泡古玉,可以去其腥臭。其实不然。如果古玉在热姜水中浸泡,会影响到玉的沁色,使其黯淡无光。且长时间浸泡,古玉上还会出现麻点,即使日后再盘,也很难恢复。另外,玉最怕坠落在地,一旦掉落在地上,重那么损伤,轻那么肌理出现裂纹。因此我们在把玩的时候,应尽量防止碰摔,以免使其产生伤痕。
“三忌〞,即忌油、忌腥、忌污秽。不少人为了使爱玉看上去更加光洁,常会用油脂涂擦其外表,殊不知,这样做会对玉质产生极大的损害。对玉真正的保养方法是,使用柔软的白布轻轻擦拭。另外,存放玉的地点也很有讲究,一定要远离有腥味的地方,因为腥味很容易伤到玉质。再者,把玩玉器的時候,一定要“净其双手〞,因为古玉本身对于污秽很敏感,长时间以沾有污浊之物的双手把玩古玉,会使玉里的灰土难以退出,从而对美玉的质地造成很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