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与继承.docx
下载文档

ID:1938411

大小:21.51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孔子 教育 思想 学习 继承
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与继承 王雁涛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丰富完备。在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芒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孔子在教育活动中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因材施教、启发式、讨论式等等,这些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性的价值。孔子的这些教育方法更给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珍贵的借鉴。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语文教学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拟系统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芒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教育理论的革新。“有教无类〞思想推动了文化下移运动。它对中国以后的教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教无类〞是孔子向旧势力争取的人的一项根本权利,表达了孔子的博爱精神,作为教育者应具有这种精神。保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学困生却爱莫能助。 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把他培养成为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内容就是怎样“做人〞。孔子为学生规定了非常广泛的教育内容。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要求学生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凭,活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孔子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周公制作礼乐以治天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标准;“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所以礼乐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是射箭,“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这两项属军事技能;“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也属数教的内容。由六艺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已包括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局部。但这三局部内容并非等量齐观的,从“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根底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孔子的主要教育方法 孔子在教育活动中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还是适用的。 1.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才智、性格、特点等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教育实践中,他注意分析每个人的特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启发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那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述而)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到他苦思冥想还不能理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怎么也说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告诉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知识,却不能推知几个方面的知识,就不要再教了。如果不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一味“填鸭式〞地“满堂灌〞,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3.讨论式。论语主要就是孔子与其弟子就仁、政、礼、义等问题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展开讨论。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直接答复或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 4.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孔子在教学中强调言行一致,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奚以为〞(子路)这句话是说:你把诗经305篇读得滚瓜烂熟,却不会运用,让你管理政务,你不会办事;让你出使各国,不会办理外交事务。你读得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呢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带着子路等弟子们周游列国,拜见国君,接触隐士、耕夫,经受过围困、饥饿、冷落的困窘。这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他的弟子们经受不少苦难磨练,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为他们以后从政理事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三、孔子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倡导教育活动启发诱导,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更给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珍贵的借鉴。 当前语文教学仿佛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语文谁都可以教,谁都可以教好。其实这是对语文教学、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错误看法。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几乎能囊括所有的学科,似乎谁都懂语文,谁都会语文,其实在这看似简单的学科中却包含了最不简单的学问。作为教师认为课堂上不讲似乎对不起学生,不讲就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不讲就是没有水平。于是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时间。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完全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实在是有悖于教学规律的。我们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表达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这一点,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教学中实行小组教学,让各组同学集体来学习一篇课文,感觉效果甚佳。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完全阅读课文的根底上,进行自我设疑,提出一些自己能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全班集体研讨,这样主动权就完全放给了学生。最初学生可能提不出什么好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的问题,这都不要紧,这毕竟是他在阅读课文的根底上自己提出来的,这就是他的收获。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这种训练长期坚持下去的话,学生最终一定能提出一些质量比拟高的问题,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比单纯的教给他们知识要强得多。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在我的教学中也得到了验证。 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倡导乐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拟,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正确。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说,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孔子的这种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这一学科如何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又怎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点切实可行的做法。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学习的兴趣就浓了,劲头就足了。其次要采用适合学生情感需求和智力水平能够到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能够学有所得,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还要注意采用鼓励机制,适时适度的鼓励绝对是一剂提快乐趣的良药。 孔子的教育思想深邃迷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其中,微妙无穷,趣味无限。既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又能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更重要的是可以效劳于学生群体,使一代代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正是符合社会开展人类进步的需求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