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学视角下的清代宫廷绘画研究_王钊.pdf
下载文档

ID:193839

大小:274.64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博物 视角 清代 宫廷 绘画 研究 王钊
第 39 卷第 1 期2 0 2 3 年1 月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Vol 39,No 1Jan,2023文章编号:1000 8934(2023)1 0017 07博物学视角下的清代宫廷绘画研究王钊(四川大学 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成都 610065)收稿日期:2022 11 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艺术图像的博物文化研究”(22CZS039)。作者简介:王钊(1987),陕西泾阳人,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学史、博物学图像。摘要:近些年,科学史、博物学文化、视觉文化、图像史学、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等学术探究几乎同时用于古代美术作品的研究,其中博物学视角的分析具有独特性和基础性,这要求研究者通晓历史和地方性知识,充分利用现代自然科学之分类学、生态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基本的“识图”描述,揭示当时当地人的“生活世界”场景和认知水准,进而讨论其文化、历史、政治含义等。清代宫廷留下大量博物题材绘画及相关档案材料,对它们进行博物学细节和地方性特征的分析,在现在看来非常有必要。清宫绘画在继承汉文化、融合满洲文化以及反映中西物质和文化交换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博物学特征。这些清宫绘画案例的实质性分析将为古代美术作品的博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可能性方案。关键词:清宫绘画;博物学分析;地方性知识;视觉文化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人类在与大自然互动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图像史料,它们包含多层面丰富的自然与文化信息,学者们除了将其视为艺术史研究材料外,也一直在尝试通过科学史、博物学文化、视觉文化、图像史学、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解读。博物学作为一种古老的、展现宏观层面人与自然互动的学问,它重视当地人对事物的观察、经验、分类、认知和利用。博物学文化在最近十多年里迅速发展起来,它在中国无论从学界还是公众领域都有复兴的迹象。在这些古代图像史料中有许多具有博物学色彩的作品,我们可将其称为“博物绘画”,以博物学视角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就显得顺理成章,有了公认的学理基础并积累了一些案例分析经验,这里面当然也存在一种解释学循环,博物绘画的作品划分与博物学视角的作品分析是相互印证的。正如有学者指出:“清宫廷绘画 标题之下所涵盖的美学、社会和政治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愈加明显,整个宫廷绘画在题材、风格和艺术水准上,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广泛性。”1 清宫中创造的一系列图像材料为我们了解当时宫廷文化打开了一座内容丰富的视觉材料宝库,正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存量丰富的清代宫廷博物绘画作为研究博物绘画一个具体案例。实际上传统中国艺术中并没有“博物绘画”的称谓,习惯上将这类绘画称为花鸟画,但因为清宫这类作品博物学特征极为明显,很多作品就是对动植物的“纪实”性描绘,因此将其称为“博物绘画”对于明确和揭示其博物特征将有助力。对这批绘画采用博物学视角进行研究,在现在看来正当其时,这也为推动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博物学研究,分析总结有关理论和案例研究变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回顾学界对清宫花鸟画研究现状为起始,阐述清代宫廷博物绘画的特征及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本人对清宫博物绘画具体研究的数个案例,总结其中的共性特征,最后将以清宫博物绘画为起点,展望将博物学视角的研究方法推广到更多古代美术作品研究中的可能性。一、清宫花鸟画绘画研究概况在以“清宫博物绘画”的名称对清宫此题材绘画研究之前,艺术史学界更多将其置于“清宫花鸟71DOI:10.19484/ki.1000-8934.2023.01.002自然辩证法研究第 39 卷第 1 期画”的名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已经关注到了这类绘画的博物特征,只是并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本文在此有必要将学界的研究成果先做一简要梳理。王耀庭较早开展对清代宫廷绘画的研究,他在盛清宫廷绘画初探 中最早对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宫花鸟画进行了简要介绍。2 之后杨伯达在对清代院画的研究中提到了花鸟画,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类绘画的博物学价值,不过他已经关注到其中塞外题材的重要性,这将是中国绘画史研究中尚未被注意的一个领域。3 之后郑艳在对十八世纪清宫纪实花鸟画研究中系统地讨论了当时清宫绘画中的祥瑞绘画和朝贡花鸟画,但她只是在艺术史框架内对清宫花鸟画按照画家身份进行了概述性的研究,很少提及这类绘画的博物学特征。4 值得注意的是王世襄与张传集共同完成的明代鸽经清宫鸽谱 一书,正是通过博物学视角对清宫所藏各类鸽谱图像的整理研究。5 着力较多、也较早采用博物学视角来研究清宫花鸟画的是赖毓芝,她先后以清宫绘画中的食火鸡形象以及清宫兽谱 中的欧洲来源动物图像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探究此类域外动物图像与文本的欧洲来源,搭建起了清宫博物绘画与欧洲博物学知识之间的关联。6 7 丹尼尔格林伯格通过图像比对分析了现藏台北故宫的佚名海怪图记 中的海怪图像与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出版的相关百科全书之间的关系,认为这是康熙帝对西方博物学的关注而促成的一件中西博物学文化交融的作品。8 邹振环对清宫旧藏的海错图 研究也指出了此作品在图像和文本上的中西交融特征。9 此外,近年来中国台湾地区高校中的艺术史专业相继出现了数篇以清宫花鸟画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这些论文或多或少都开始关注清宫绘画中的博物学特征。这其中最具代表的要属姜又文所撰写的论文一个清代词臣画家的“科学”之眼:以邹一桂(1686 1772)为例,兼论考据学对其之影响,这篇文章以大量的笔墨分析了邹一桂著作和绘画的博物学成就。10 黄心怡对清宫画师金昆创作的 有鸟二十章诗意图 册也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分析了这套画册所展现出的传统鸟类文化。11 19 27王明玉的学位论文 由 墨妙珠林 集册看乾隆初期对汉文化传统的整理 中对清宫旧藏大型画册墨妙珠林 集册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介绍,作者认为在这套集册的创作过程中,乾隆帝有意将传统类书中“天、地、人、物”的分类结构带入其中,以强调这套作品具有包罗天地万事万物的特征。12 1苏雅芬的学位论文讨论了蒋廷锡绘制的一套群芳撷秀 册,画册中出现了塞外花卉,作者认为这展现了康熙皇帝意欲扩大属于清帝国的物类系统,反映出康熙皇帝对于“物”的掌控。13 在以上数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各位作者或多或少都关注到了这些绘画的博物学特征,这为系统推进清宫博物绘画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二、清宫博物绘画的特点清宫博物绘画在康乾时代达到发展的高峰,这与当时的宫廷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将是研究中国古代博物绘画很好的切入点,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宫博物绘画存世量大且相对集中。整个清代清宫制作了大量的博物绘画,尤其在康熙中后期乃至乾隆时期的十八世纪,这其中既包括表现动植物的谱录类画册,也有记录皇家所藏古物的说明性绘画,更有着煌煌巨制的各种礼器图谱,但更多的博物绘画则是用于装饰宫殿的各类立轴、贴落绘画。以上这些绘画很多都保存到了今天,现在主要分藏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仍有少部分流落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民间。这些丰富的博物图像材料将是研究清宫博物绘画的坚实基础。第二,清宫档案记载详细。清宫博物绘画的制作与其他宫廷绘画一样都遵循着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随着雍正时期宫廷画院逐渐制度化,清宫绘画的创作和使用过程都被详细地记载于清宫各种的档案中,绘画创作多数记载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画作和如意馆活计档中,近年来随着这批档案的陆续公布,使得雍乾时期清宫绘画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很多细节之中;此外,宫廷中对清宫绘画的使用也会在陈设档中详加记录,这也为今天探究这批绘画的使用功能提供极大的帮助。乾隆、嘉庆两朝鉴于宫中书画创作和收藏日渐丰富的缘故,专门委派文职官员编修了记录清宫收藏的书画目录,比如石渠宝笈 系列藏画目录,除此之外宫廷的各种奏折、诏书以及皇帝本人的诗文和扈从文官的笔记都是了解清宫博物绘画的丰富文本资源库。81博物学视角下的清代宫廷绘画研究第三,清宫博物绘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首先清宫博物绘画继承了汉民族的博物传统,许多画作传承了之前的一些绘画母题,比如用于展现诗赋中动植物文学意境的诗意图,与月令、节气相关的用于节令装饰的动植物绘画在此基础之上清宫博物绘画还融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最为显著的就是将西洋画法和西方博物学知识融入绘画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兽谱 和鸟谱 的绘制。此外基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特征,许多满洲动植物图像和博物学知识也融入到了清宫博物绘画之中。以上这些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使得清宫博物绘画具有了不同于传统的新面貌,以这种新形式的博物绘图研究为契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清帝国统治时期文化发展的动态特征。第四,清宫博物绘画也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博物文化交流互动的集中反映。现存的清宫博物绘画类别多样,但这些画作很多都出自宫廷画师之手,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说他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皇权意志的表达,这些博物绘画也最能代表皇帝的审美和爱好。此外皇帝身边还聚集着一些具有绘画才艺的“词臣画家”,他们以在职官员的身份业余为皇帝绘画,这些作品多数并不是皇帝直接授命而作,而是官员揣度圣意主动进献,因此这类作品反映了词臣画家的博物学水平和绘画特色,因为画面具有的文人气质而受到皇帝喜爱,绘画中时常可以发现君臣之间默契的艺术与文学互动。此外清宫博物绘画也会与民众阶层的博物绘画产生交流,清宫会主动接受民间画师的作品,比如雍正时代流入宫廷由聂璜绘制的海错图。这类来源于民间的博物绘画以生动鲜活的画面为宫廷提供了丰富的博物学图像材料。清宫博物绘画汇集了统治者、汉人文官和民众三个阶层的文化和艺术特长,所以通过研究清宫博物绘画也就可以窥探整个清代博物绘画的概貌,甚至可以为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博物特征提供参考。三、博物学视角的研究方法“博物学史的精华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谈不上细致的研究。”14 同样,博物学视角的研究则关注于细节观察。传统艺术史家在研究一幅中国绘画时常会忽视对画中之物的细致观察,一幅在博物学层面可圈可点的绘画最终可能只是被流于形式地进行艺术评价,其所蕴含的价值并未被完全挖掘出来。而博物学视角正可以弥补在艺术研究中缺失的面向,它的加入可能会使人们对艺术作品有不一样的认识。比如关于乾隆宫廷绘制的嘉产荐馨 册的研究,在人们未真正意识到画中所绘植物的真实身份时,对该画册的研究只能停留在艺术风格分析层面,但是当研究者以博物学视角来读取画中植物信息时,便可以通过植物外观特征和题写的谱文信息获取该植物的现实名称,由这一个线索便可以检索到它们的古名,至此就可以打开隐藏在画面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从而将艺术研究推向更丰富的层面。15 博物学的视角需要研究者充分利用现代自然科学之分类学、生态学等知识对作品进行基本的“识图”描述,由关心画之风格真正回归到关注画中之物上,避免对所画之物进行象征性的片面解读,通过博物学的画面观察真正揭示当时画者所处的“生活世界”场景和其认知水准,进而讨论其文化、历史、政治含义等。博物学视角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博物绘画的“地方性”特征,首先博物学本身就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地方性知识”。“地方性 本性是一种与自然地域空间、时间和知识掌握者本身相关,而不能脱离这些具体情境的知识。”16 由此看博物学是一种存在于具体时空里的区域性知识,与此对应的博物绘画也具有此特征,它是在特定时空中创作的绘画,反映了当时当地人对自然观察的图像化表达,因此地方性是博物绘画存在的基础,当人们脱离地方性而来评判或研究各地的博物绘画时,很容易将自己固有的观念套用在其中。对中国传统博物绘画进行研究时就不能套用现代生物科学绘图所要求的科学准确原则,一来这类原则本身不存在于古代中国博物绘画的创作理念中;二来中国古代博物绘画所要传达的博物学特征具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性特征,这些或许是生物科学绘图所缺失的,比如传统的中国绘画,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从“富有表现力的主观视角”出发17,通过自然物象的外在形态传达画者的情感表达,它在发展到后期并不看重形似,突出表现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