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公路
水路
交通运输
信息化
十二
发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开展规划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开展规划
前
言
“十二五〞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和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交通运输业坚持以科学开展为主题,以转变开展方式、开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调整交通结构、拓展效劳功能、提高开展质量、提升效劳水平,构建便捷、平安、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改造传统产业、开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着力在信息化环境下强化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提高公众信息效劳水平,标准市场运行秩序,增强平安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效能,促进行业可持续开展。
交通运输部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提出“必须把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摆在‘十二五’规划中的突出位置,通过一批带动性强的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开展规划,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开展规划,提出了公路水路交通平安应急、出行效劳、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和重点,充分表达了开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开展的蓝图,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信息化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开展回忆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部省联动、共建共享,以示范、试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与监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效劳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开展开始进入协同应用和综合效劳的新阶段。
〔一〕加强公路水路交通根底设施运行管理系统建设,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重点加强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长大隧道、高风险水域、重要航段和公路客货运输枢纽、港口等根底设施运行监测与监控系统的建设,深化了路网、航道运行和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有效保障了交通根底设施的通行能力,提高了效劳水平。
——20个省〔区、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监控,路网监控与信息采集设备布设逐步加密,局部高速公路重要路段实现了全程监控。
——28个省〔区、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已开通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车道数约为1300个,平均覆盖率〔设置etc车道收费站数量占高速公路收费站点总数量的比例〕约为15%,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50万,提高了车辆在收费站的通过效率,降低了油耗,有效缓解了收费口交通拥堵。
——开发了1∶25万全要素全国公路电子地图、1∶5万全国农村公路电子地图、257幅电子海图和2068幅港口电子平面图,有效支撑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效劳。
——国省干线交通量调查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快,已建成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1428个,间歇式交通量观测站22778个,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逐年提高。
——各地建设了超限运输车辆监控、治超检测站远程监控等系统,局部省市实现了省内检测站点治超管理信息联网,车辆超载超限率控制在5%以内,在治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初步建设了52个重点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了所辖水域内船舶的跟踪监控;结合卫星定位系统开发的船闸过坝管理系统,实现了船舶合理编队,提高了船闸通过能力。
——“数字航道〞示范工程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干线和京杭大运河逐步开展,航道管理模式从现场管理向远程管理转变,提高了航道通行能力和利用效率。
〔二〕加强行业公共信息效劳平台建设,信息效劳水平明显提升。
公路水路交通公共信息效劳水平稳步提高,内容逐步丰富,手段更加多样,效劳覆盖范围愈加广泛。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交通政务门户网站建设全面推进,逐步扩大了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和政策法规等政务信息效劳,逐步深化和丰富了出行信息效劳,得到用户的好评,部网站在政府政务网站评比中名列前茅。
——交通出行信息效劳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交通运输部网站提供了全国路况快讯、公路气象预报、航道通告、海事气象等信息效劳。在全国23个省〔区、市〕组织实施了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推广工程,推动了各省级交通出行信息效劳系统的建设。
——公路同城、异地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和港口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在局部城市得到应用,方便了公众购票。
——局部地区建设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本钱、提升效劳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依托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试点工程建设,重点整合和共享了交通
2运输行业公益性、根底性、增值性科技信息资源,并面向社会和行业提供了交通科技信息效劳。
——依托交通统计信息系统工程建成了交通统计数据电子图书馆和统计信息数据库,提高了交通统计工作的效劳水平。
〔三〕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管理效劳系统建设,市场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了公路水路运输经营业户、从业人员、营运车辆、船舶等重要根底数据库的建设,并在公路水路建设和运输市场监管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标准。
——通过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试点工作,已有28个省〔区、市〕实现了部省联网,初步建立了全国道路运输经营业户、从业人员和营运车辆根底数据库,为实现全国范围道路运输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了根底。
——全国27个省〔区、市〕开发应用了省级统一的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并由原有单一许可办证功能向运政协同管理延伸;全国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的应用试点工作逐步开展;道路运输移动稽查系统在局部地区得到应用,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
——组织开展了水路运政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并在各省〔区、市〕逐步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对水路运输企业、船舶、航线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海事信息
一、二期工程和船舶、船员“一卡通〞工程建设,标准了全国船舶管理和船员管理业务。
——组织开发了部级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诚信及工程质量信息效劳系统和公路及水运工程评标专家管理系统,局部省市开展了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对加强工程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标准市场经营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强交通平安监管和应急系统建设,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运用船舶自动识别、船舶交通管理、全球卫星定位、低极轨道搜救卫星、高频、甚高频、卫星通信、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加强了对公路水路根底设施和运输装备的监测监控,交通运输平安监管与应急反响能力显著增强。
——以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为依托,初步实现了对全国局部重点公路路段的视频图像、交通流数据的接入,路况阻断信息的汇总分析和气象对区域路网的影响分析,为跨省市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置奠定根底。
——依托上海世博会入沪营运车辆联网联控专项工程,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的试点地区已经扩大到30个省〔区、市〕,车辆范围由长途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逐步向旅游包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等重点营运车辆延伸,初步
建立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交换平台。
——覆盖全国沿海和重要内河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网络系统根本建成,包括132座基站和22个中心,实现了300总吨以上船舶的有效监控;根本实现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多种平安和遇险通信方式的连续覆盖;建成了52个船舶交通管理中心、202个雷达站;沿海重要港口进港航道、重点码头和内河重点航段的视频监控系统根本建立;整合了雷达、船舶自动识别、卫星定位、视频监控、海岸电台和卫星通信等监控和通信手段,提高了船舶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完成了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试点工程、中国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工程建设,提高了水上平安监督管理水平和应急反响能力。
——海事卫星通信建设成效显著,在海上遇险救助、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通信保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五〕加强信息化开展条件建设,开展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运输信息化开展理念显著提升,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标准标准相继出台,运行机制在探索中取得积极进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开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交通政务内网、政务外网、行业专网的架构根本形成,行业专网联通了部与41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多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
——信息化规划与制度建设不断推进。19个省〔区、市〕制定并实施了地方交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陆续制定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标准。
——交通数据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初步构建了部省两级交通数据中心框架,形成了一批行业根底数据库,数据效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交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初步建立,90%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立了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员结构合理性有所改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信息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订了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公布了交通根底数据元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标准标准和指南。
“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十二五〞交通运输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化综合应用开展奠定了根底,但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开展的需要。一是信息化开展尚未覆盖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全局,信息化与业务管理和效劳的融合缺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低,动态信息采集能力相对薄弱,尚未在标准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实现深化应用,对行业开展的奉献程度有待提升。二是信息化整体效益和
4规模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省、地区、部门间信息化开展水平不平衡,缺乏行业综合性、区域性带开工程,开展合力有待加强。三是信息化开展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法规、机制、资金、人才等制约信息化开展的瓶颈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四是信息化开展中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缺乏,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开展程度不高,行业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整合兼容缺乏,信息效劳领域产业化开展仍然任重道远。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开展需求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开展突飞猛进,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破解交通运输业开展难题、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开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效劳水平的重要抓手。信息化不仅将覆盖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全局,同时也将成为交通运输运行管理和社会公共效劳的关键载体。
〔一〕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畅通、高效,要求加强对交通根底设施和运输装备的运行监测,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提供畅通高效的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对交通运输的根本要求。“十二五〞期,我国交通根底设施和运输装备仍将保持较快的开展速度,预计公路总里程将到达45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将接近11万公里,沿海深水泊位到达2214个,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超过1.3万公里,民用车辆和营运船舶总数将位居世界前列。交通根底设施和运输装备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使我国交通运输管理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已形成的资产进行充分利用和潜力挖掘,提高交通根底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效率,保障路网水网畅通,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满足人民群众平安便捷出行,要求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出行信息效劳。
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出行信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