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docx
下载文档

ID:1935797

大小:21.75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环境 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探讨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职业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环保专业人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多、抽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文章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6-0153-02  一、引言  作为国家“985〞重点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注重实施通才教育,强调人本教育的综合素质提高而非职业教育。然而,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职业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环保专业人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对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提升思维模式及相关文化内涵的构建。教学是联系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的纽带,无论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教学才能实现。我们通过“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一种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它必须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同样的根底,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并且能够到达同样层次的理解,而且不适合于讲授复杂的、具体的、抽象的知识。因此,必须采用适合于环境微生物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采用渗透式教学,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整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重视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当地控制教学容量、教学密度与教学节奏,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整体性。  例如,在讲述微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局部时,除了介绍糖酵解、葡萄糖有氧氧化外,同时告诉学生葡萄糖既是微生物的速效碳源,在污水处理反响器中也常用它作为COD;糖酵解产物乙醇也是COD,但它们降解的难易程度却不同;乙醇作为电子供体,在无氧条件下,可通过硝酸盐复原菌将硝酸盐复原——反硝化作用,也可通过产甲烷菌将二氧化碳复原——产甲烷。通过渗透式教学将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使理论紧密结合于实践,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下对信息产生兴趣,主动接纳有用信息。  (二)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ows)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1]。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在组织实施问题式教学之前,由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并以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调查研究[3]。例如,在讲述“微生物突变特点〞章节时,布置学生查阅“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和“影印试验〞的相关文献,课堂上就上述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结论等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课堂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出“微生物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在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强调正在学习的环境微生物学的最根本技术和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三)结合热点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讲授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沟通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与环境微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答复或者进行讨论,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微生物有关的事例,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同时又到达启发学生的目的。例如,在总结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特点时,介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等人关于“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同时提出“原核细胞也有寿命吗?细菌分裂后的两个细胞寿命相同吗?如果分裂后的两个细胞有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哪一个死掉了?为什么死掉的是这个细胞,而不是另一个?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这种不同除了影响寿命外还有什么后果?如何证明死掉的会是这些细胞?〞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教会学生驾驭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多且比较抽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难教且难学的课程。对于环境微生物学这门课程,以往学生集中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生物化学及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没有生物化学根底,学生很难快速融入课程学习。(2)对于综合型课程,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穿才能更好的理解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活动对于环境污染及生态的影响,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更多是从具体的知识点展开,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导致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3)环境中的微生物过程往往是通过一些宏观指标反映出来的,如水体COD、氨氮等的变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对其中涉及的具体微生物作用机理很难直接观察到,也很难分析其中涉及的微生物生化过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