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万有引力教学案例.docx
下载文档

ID:1935534

大小:21.93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万有引力 教学 案例
万有引力教学案例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根底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以下是豆花问答网为大家整理的万有引力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万有引力教学案例一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xx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 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根底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根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主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根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须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根底,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比照,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二学生根底不是太好,但不能降低要求,除对少局部同学要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数学生以掌握根本概念根本规律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应适当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根底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 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根底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方法 , 这是能力培养的根底。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根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开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标准。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根底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根底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稳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催促学生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标准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确实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开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平,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万有引力教学案例二 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 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根底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 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以前对月-地检验局部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局部,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的质量的乘积成下比,跟它们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F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单位:N.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单位:m。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是1Kg的物体相距米时的相互作用力,单位:N·m2/kg2.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教师引导总结: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4.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对科学文化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三)深化理解 在完成上述问题后,小组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即: 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只不过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相比太小了,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和物体所在的空间及其他物体存在无关。 4.适用性: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四)活动探究 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做个游戏:两人靠拢后离开三次以上。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印象和运用,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计算结果,师生互评。 1.请估算这两位同学,相距1m远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多大(可设他们的质量为50kg)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F1=1.7×10-7N 2.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地球半径为6.4×106m,请估算其中一位同学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F2=493N 3.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那么其中这位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并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 解:G=mg=490N。 比较结果为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因为在地球外表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五)课堂小结 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完成多媒体呈现的知识网络框架图,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进行生生互评。 (六)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 除却巫山不是云啊~粗略一看觉得还行的样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