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GDP
区域经济
格局
天道酬勤
从半年GDP看区域经济格局之变
尹文丽
从省份来看,百强前三甲仍是广东、江苏、山东。但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广东与江苏之间的差距收窄,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进入百强,山东有11个地级市、广东有10个地级市、浙江有8个地级市进入GDP百强。
2023年是极其特殊又不平凡的一年,而今日程已过大半,至9月初,全国主要省份与城市都已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GDP数字,由此全国城市GDP百强名单也相应出炉。
盘点半年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来看,各省市的增速均有所下滑,武汉、天津等局部省市GDP增速下滑明显,但随着疫后各项指标逐渐回归正轨,第二季度数字显著回暖,为下半年经济继续复苏、各地提振经济信心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纵观百强名单,变化不大,还是以东部地区城市为主,一到十名出现波动,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以及天津。重庆、南京表现显眼。青岛排位第14名,与去年持平,但是第11名到20名之间的城市差距在收窄,“混战〞依旧。长沙突围,上升四名,超越青岛成为第12名;郑州与青岛之间的差距也缩小为双位数,令“北方第三城〞何时易位的讨论声再次鼎沸。
疫情打破了现有的经济平衡,我国的区域经济开展趋势与格局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未来城市可能更多地向集群化、数字化、新经济等领域要开展空间,如今的每一个左右城市经济数字的微小因素都不应该被无视。山东城市整体下移
受疫情及全球大形势影响,大多数国家上半年经济数据都出现了波动。尽管第一季度中国受影响较大,但第二季度那么迅速复苏。
从省份来看,百强前三甲仍是广东、江苏、山东。但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广东与江苏之间的差距收窄,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进入百强,众星拱月,各市表现都出色的江苏整体自然也不会差,尤其是省会南京,在第一季度全国各地经济数字因疫情影响“哀鸿遍野〞时曾一枝独秀,成为极少数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山东有11个地级市、广东有10个地级市、浙江有8个地级市进入GDP百强。
根据权威数字,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生产总值33025.8亿元,同比下降0.2%。虽然相比第一季度降幅收窄,也保住了全国第三的位置,但与江苏的差距继续扩大,与浙江的差距继续缩小。具体到城市,全国较去年同期排名下滑最大的10个城市中,有7个来自山东:聊城、泰安、滨州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下滑50位、49位、24位,掉出百强;东营、威海大幅下滑36位。全山东只有菏泽实现了小幅上升。
山東省内的两座龙头城市青岛与济南,与各自的对标城市相比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上半年,青岛GDP为5514.73亿元,经济增速为0.1%,实现正增长,但比之无锡、长沙等“宿敌〞,动力稍显缺乏。无锡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到达了0.8%,长沙那么达2.2%。
再看济南。2023年上半年,济南GDP为4529.7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三位,被泉州、南通、西安超越;与今年年初相比,下滑1位,掉出前20名。
山东城市经济群在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西有中原经济群的压力下,崛起难度较大。山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势必要让渡一些暂时的增长数字,来实现经济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城市群化开展
在头部20强城市中,重庆和成都上半年能取得好成绩有些相似之处。第一,两座城市都实现了正增长,且增长幅度不低,排位上升,显示出了较强的经济韧性。尤其是重庆,超越广州排名全国第四,撬动了以往“北上广深〞的格局;第二,作为西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开始从“竞争效应〞递进到“联动效应〞,形成了西部地区新增长极,对于人才的吸引作用在不断增强。
成渝并非个例。时至今日,这种“城市群〞化趋势对于区域经济开展已变得相当重要。观察长江中游城市群,除了本次的疫情“震中〞湖北武汉,各城市根本都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长沙,增长幅度为2.2%,从全国范围内看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实际上,即便是武汉,下降幅度也没有预想中那样差。反倒是天津,下滑3.9%,降幅明显,今年上半年仅为6309.2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4061.88亿元,从排名看,下降了5位,掉出GDP前五,仅为第十名。
城市群内,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与在特殊情况下的抗压韧性愈加显现。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杭州、南京、苏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皆有上升,在传统东部外向型经济群体中殊为难得。以南京为例,南京在疫情发生后,为防止产业链断链,率先出台“链长制〞,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作为强链补链的着力点。如今,南京八大产业链中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产业增速达20%以上。此外,城市群一体化开展也让各个城市有了更为密切的产业合作根底,正是因为各城市间贯穿了产业链上下游,才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普遍的合作与互利,以更高水平的产业—体化迈向高质量一体化。新经济带来新未来
2023年的特殊经济形势让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模式进入爆发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呈现出较好的开展势头,“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蓄水池和保产业链供给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节拍器〞。而提早入场数字经济的城市,也在这场疫情中保住了根本的经济开展底气。
以互联网经济领跑全国的浙江省在数字经济方面亮点颇多。从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代表的新动能出现了较快增长,其中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软件和信息效劳业收入同比增长到达11.7%。
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深圳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抵御经济风险托底,宽松的创业环境留住了人才,这让深圳诞生了诸多强企,前不久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有8家在深圳。
西部城市中,超越广州的重庆在5G网络建设规模和交付进度上均位列全国第一梯队。此外,在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重庆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0%和7.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7.0和6.7个百分点。
西安今年上半年增速为2.8%,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进入20强行列。具体到工业投资,增长幅度达42.1%,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达23.9%,其中西安近几年重点布局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开展客观,增速达43.1%。
所以,在与江浙、广东等省份的对标中,可以看到高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的特别意义。所以,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应加速吸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促进新业态与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改变单一、开展后劲缺乏的产业结构。此外,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去年流出近20万人才的山东,应该更积极地探索,用提高政策水平与人才效劳,进行产业深层次调整,提升城市软环境等综合因素留住人,形成独特的人才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