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审
经济
快速
发展
工作计划
审计经济快速开展工作方案
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临这样的考验,如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安排了约4万亿元投资。当我们都在期盼这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以保证202223年经济增长超过8%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这些投资的效率问题。其实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的绩效一直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所谓绩效审计,就是更关注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如果这些投资真正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投入的效率和效果,那么实现202223年的增长目标确有可能,相反,也许会使我们的期盼像肥皂泡一样破灭,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也势必会被削弱。为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审计机关应该及时开展绩效审计,加强监督,以保障投资质量,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开展。
一、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
效劳型政府要求其公共资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消耗都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上下、为人民效劳责任履行的好坏越来越受到关注。实施绩效审计就是在财务审计的根底上,从政府开支的本钱—效益、本钱—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这些内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公务员是否负责,能力与责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贪污、浪费等问题,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促进党风和政风的好转,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同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能够揭示由于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不力,而导致盲目决策、轻率决策甚至是错误决策的问题,也可以揭示由于脱离客观实际,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以便更好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
2.开展绩效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需要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永远都是一对矛盾,对资金的利用也是一样,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保障所有的财政支出合理高效,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3.开展绩效审计是促进经济开展的需要
经济开展是社会开展的根底,审计应该为政府经济开展目标效劳。绩效审计一直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审计机关应该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安排审计方案,充分发挥审计系统的“免疫功能〞,监督、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促进经济开展。
二、绩效审计的特征
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活动,具有其独特的特征:(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政府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既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也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因而在审计时涉及的面比较广泛。(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政府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要运用定性标准。因此必须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表达出来,有些那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如果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跟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4)审计方法的灵活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还要更多地采用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等多种综合评判方法。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5)审计结论的建设性。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它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和“有效〞程度,揭示影响绩效的问题所在,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审计的全过程始终着眼于指出问题所在、挖掘潜力这一中心,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
三、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
在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这就是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管理部门或审计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然而,目前绩效审计的配套法规很少,还没有一个公认可接受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绩效评价标准,这就增加了绩效审计的难度,也必将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2.相关部门不能足够重视
目前,进行绩效审计较多的领域是投资工程,而对于主要的公共部门,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现在还很少开展绩效审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绩效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这些企业的绩效似乎已不再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重点,更多的由企业内部审计所关注,可在企业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对外投资的绩效问题,许多不良资产是由于投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相关部门并不重视其投资绩效如何,只关心短期利益或既得利益,不能足够的重视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
3.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绩效审计具有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审计方法的灵活性,审计结论的建设性等特征,因此,它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更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审计人员素质单一的问题,大多数审计人员拥有了足够的财务根底,而在经济制度和宏观层面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同时也缺少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上述因素也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四、积极推进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是开展绩效审计的根底,也是搞好绩效审计的重要保证。因为依法审计是审计的根本原那么,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在现实的审计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因为近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迅猛开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法律的制定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一种很为难的局面,而绩效审计更甚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绩效审计较早,我国起步那么较晚,加之在认识上的一些差距,更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开展,有些人甚至认为绩效审计是个花架子,搞不搞都无所谓,所以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十分欠缺。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结合自身开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确立绩效评价体系,以应对国家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
(二)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任何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都是人才,要想搞好绩效审计,不仅要提高广阔审计工作者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而且要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与技能。审计机关应多渠道广泛宣传绩效审计,积极广泛地组织绩效审计培训,让审计人员逐步掌握绩效审计的根本知识,在实践中能够结合本专业技能运用绩效审计的方法。
首先,可以在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绩效审计前,进行审前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一方面使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以联系开展的观念看待或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其次,要进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绩效审计的能力和经验。另外,还要进行具体绩效审计工程的技能培训,如统计学、社会科学、计算机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效益审计的需要。
(三)创新思路,开展绩效审计
1.突出重点,抓好政府投资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关注基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我们必须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一些企业的倒闭和失业人数的剧增,我国政府迅速出台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政策,4万亿的政府资金投入,表达了政府的实力,而这些投入更倾向于民生和根底设施的建设,投入后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党的威信与执行力,花好每一分钱需要监督,需要每一位审计人以为民负责,为国家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来监督每一分钱是否用在刀刃上,是否到达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好政府投资绩效审计。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开展绩效审计要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增强四个意识、搞好五个结合、实施六项战略。围绕一个目标,即:揭露问题、标准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绩效。抓住两条主线,即: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包括政府财政资金、特定用途的专用资金、基金;环境资源效益,重点是水、土,因为水、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突出三个重点,即:重大违法违规事件;盲目决策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了单纯地追求开展速度,片面地提供优惠条件,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造成民众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增强四个意识,即:增强独立依法审计的意识;增强宏观全局意识;增强探索实践的意识;增强理论创新的意识。搞好五个结合,即: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资金资源审计和其他资源的审计相结合;揭露与促进改革开展相结合;审计机关与非审计机关相结合。实施六项战略,即:审计环境战略,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绩效审计环境;分步走的战略,绩效审计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大胆实践、总结探索、循序渐进;人才战略,要加强人才的培训;标准标准战略,要加快标准和标准的制定;技术手段战略;统筹协调的战略。
2.强化监督,抓好企业绩效审计
市场经济开展中,企业是主体,企业开展好坏,直接影响经济的开展,因此,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开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自主经营,企业的管理者也越来越关注其经济效益,在管理和经营目标上难免会出现偏颇,甚至出现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局面。比方,震惊国内外的三鹿奶粉事件,给国人敲了个警钟。记得20x年我曾经提出“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再一次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我不得不重申内部审计的理念: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最终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如果企业能在经营管理中注重风险防范,完善管理,那么三鹿事件或许可以防止,甚至根本不可能发生,而企业的这种风险管理如果只等外部审计或其他机构来监督,那等于隔靴搔痒,于事无补。由于审计法的局限性和目前审计力量的缺乏,政府审计还不能涉及企业的实质,所以只能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但事实说明,在XX市几百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我们曾以审计局和内审协会的名义给两百家企业发函要求他们参加内审协会,并指导工作,结果都是石沉大海,足以见得企业并不重视内部审计监督。调研说明,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内审机构,即便有也是和财务一起,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为难局面。有资料说明,成功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我市企业要进一步开展,做大做强,也应该吸取先进的理念,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3.开拓创新,突破审计体制瓶颈
就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来说,政府审计就是国家的“大内审〞,绩效审计的开展受到了现行“大内审〞体制的限制,而且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力度越大,审计体制的影响就越大,作为高层次审计监督的绩效审计就更难以摆脱审计体制的制约。也正是这种“内部审计〞性质限制了绩效审计对政府层次及其公共资金使用进行深入的监督,限制了现行审计机关审计职责和工作重点从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全面转移。这是当前搞好绩效审计需要克服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只有创新机制,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