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doc
下载文档

ID:1925805

大小:44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品德 教学 中的 开放式
浅谈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根本特点。课程一直遵循着一个原那么,那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开展,在开展中生活。它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空前的开放。因此我认为,品德课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间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近两年的课堂实践中,我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颇有收获:     一、超越教材  牵手生活舞台 品德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它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选择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生活照片、儿歌、游戏等多元性裁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无疑,这是一本优秀的教材。然而,品德学科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只有开放教材,到生活中去寻找丰富的题材来充实教材,拓展教材,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涵着的道理。因此,教师在使     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与儿童生活牵手,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考虑到只凭课堂上的教学,学生只会从理性上有所认识,但一定没有真情实感。于是课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真实的感受、深切的体会,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做饭时最好需要帮助;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有的说,妈妈天天做这些事情,真不容易啊。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自然形成了。     二、走出教室  融入自然怀抱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根底之上的,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开展,品德行为的形成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四角教室内的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翻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很显然,大自然无疑是最后好的学习天地。开放性的品德课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地方进行。如会议室、阅览室、操场、花园甚至是郊外、田野……     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时机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我们把组织学生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上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存地向孩子们敝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空间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鼓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大自然这旋律的舞台。     三、延伸时间  沟通课堂内外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开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开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然而,由于受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所以,我们要灵活地延展活动时间,开放课堂,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给足时间。     如在对春天来了主题的探究时,我给学生一段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或者鼓励学生动手拍一拍。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我还应该及时地去催促、检查、反响。如在上看我多精神这一主题时,除了课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以外,课外还要多监督,检查,多做评价,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突破形式  激发学习情趣     品德课程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因此,教师要教师应摒弃原来的说教课堂模式,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富春五小 陈晓霞 : 本文针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模式展开讨论,结合实践探索经验,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导行,开放性品德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知、情、意、行得到主动、和谐的开展。 关键词 : 开放性 教学 探索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标准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开展。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课堂上组织那些活动,如何分步实施,都在教师的设计和控制之中,学生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老师下达的一个又一个学习指令的状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几乎成为一种模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了老师的单问灌输和传递,学生缺少思考和自我内化,思想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被老师包办代替。这种教学方式对开展学生的品德是极为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品德教育,其所以实效性差,恰恰是由于我们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太深,在教育上往往追求“高标准〞、“大口号〞、它往往无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用一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背离了德育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关注“人〞的开展,解放教师旧的教学理念,实施“开放教学〞,变单从的教师说教为开放的自主开展。 一、注重导课的开放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思品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 1 、音乐渲染。 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劳动荣耀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可播放劳动荣耀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教师可顺势揭示课题。 2 、小品表演。 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好奇性较强,尤其是对短小精辟、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小品表演更感兴趣。在课堂上运用开放式的小品导入新课,能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教保护公物一课,教师可事先展示这样一个场面:拖把、扫把、簸箕放得杂乱无章,凳子东倒西歪,一个身背书包的同学一边哼着歌,一边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一看到这场面,他就动手整理了起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析,保护公物的新课导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3 、实验操作。 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入新课也是思品课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中,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如教珍惜时间一课,教师可出示一个钟,让学生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时间有多长;接着分组抄写一分钟的课文,朗读一分钟的文章,看一看一分钟可以写多少字、读多少字,然后引导学生明白;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合成的它可以使我们做许多许多事情,从而引出课题。 4 、讲述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效劳,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 5 、趣味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如教学会全面看问题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蒙上眼睛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摸一个多种形状的组合体,请他们说说自己摸到的组合体特征,然后让他们睁眼看一看完整的组合体,说说自己当时为什么说错了。通过游戏活动揭示新课,学生兴趣盎然,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根底。 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实物演示、猜想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替地运用,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到达开放性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教学过程导行的开放性 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思品课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有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为此,笔者认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坦露一切,把个性生命开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要实施开放化、活动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时机。 〔一〕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前方站,学生台下听,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妨改为以几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的“茶馆式〞,即把全班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围坐,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推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活动成果;也可改成组与组竞赛的“对垒〞式,第八册自觉遵守纪律一文,可按自然大组把学生分组,进行“学校校规校纪知多少〞知识竞赛。老实守信一课可出辩论题“老实守信的人吃亏吗?〞让学生自愿持正方或反方观点,自由组成两大阵营进行辩论。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尝试着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上“实〞品德与社会课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根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事实也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到达期望目标。因此,教学中,我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