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十八
以来
社会
体制改革
重大
成就
回顾
十八大以来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回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顺应实践进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坚决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制定全面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开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正义,在户籍管理制度、就业收入支配体制、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深化进展,成就巨大。
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自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①大致经受了自由迁移期〔1949年—1958年〕、严格把握期〔1958年—1978年〕和半开放期〔1978年—2023年〕三个阶段。长期以来,户籍制度在促进经济和社会进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方面取得了确定成效。但是,很多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还没有落户,很多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根本公共效劳。同时,城镇化还有很大的进展潜力。2023年,中国城镇化率才突破50%,而兴旺国家城镇化率很多都超过90%。城镇化受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体制制约,能否给户口簿松松绑,为农夫进城翻开一扇“期望之窗〞,直接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这些都对户籍制度形成了问题倒逼,提出了改革要求。
户籍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后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改革。这是一项简洁的系统工程,面临的状况简洁、需要兼顾的因素多、统筹推动的难度大。一是中国人口众多、城乡和区域进展差距较大,难以平衡,改革关系到大约2.8亿在城市打工的农夫工的切身利益,涉及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方方面面。二是很多公共效劳和社会福利政策长期与户籍直接挂钩,难以剥离。三是各类群体进展愿望和利益诉求多元多样,难以协调。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必需一揽子加快推动城乡养老并轨、城乡医疗救助并轨、进城务工人员根本医疗效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正受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打破“农业〞与“非农〞壁垒。
中共中心、国务院高度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屡次作出重要指示,先后主持召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心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心政治局会议,争辩审议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心领导还屡次听取汇报,开展实地调研,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争辩提出要求。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根本公共效劳常住人口全掩盖〞①。2023年中心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推动农夫工公正享有劳动酬劳、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效劳等根本权益②。2023年11月,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指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把握特大城市人口规模〞③。
为深化贯彻落实中心的部署要求,经过近一年酝酿,2023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④〔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规定,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根底信息库,稳步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效劳、根本养老、根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根本公共效劳掩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3年,根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标准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意见紧紧围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成为指导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具有简洁性、困难性和长期性,必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协同攻坚,需要把握好四项原那么:一是坚持乐观稳妥、标准有序;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敬重群众意愿;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区分对待;四是坚持统筹配套,供给根本保障。
意见提出到2023年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目标:一是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而没有落户人员享有城镇根本公共效劳的问题。二是根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通过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根本建立以合法稳定住宅和合法稳定就业为根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根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建成国家人口根底信息库,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以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供给有力支撑。
提出实现1亿左右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目的在于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融入城市社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2023年3月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23年〕⑤确定了这一进展目标,提出户籍制度改革要与新型城镇化进展同步。
中国城镇化快速推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量不匹配的问题格外突出。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量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缺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和局部大城市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力量之间的冲突加剧,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平安问题等“城市病〞日益严峻,需要有效把握人口规模。因此,需要兼顾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实际,依据人口规模和综合承载力量的不同状况,实施差异化落户政策。
具体来讲,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就是根本没有门槛。只要群众有意愿,有合法稳定的住宅,都可以落户。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就是门槛较低。只要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宅〔含租赁〕等条件,依据先后挨次排队,有落户意愿的一般都可以落户。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就是降低门槛。国际经验说明,城市具有确定规模对经济进展、城市交通、居民生活、节省资源有利,但过犹不及。中国大城市状况不尽相同,落户政策也要依据综合承载力量和可能,相应有所区分。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还有进展空间,能放开落户条件的尽量放开。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把握落户规模和节奏,防止人口进展过快,落户条件就要严格一些。
严格把握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个政策导向格外明确。一些特大城市尤其是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压力很大,已经消化不了,不能再扩大人口规模,增加新的负担。首先,要严格户口迁移政策,改良和完善现行落户政策。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依据城市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依据总量把握、公开透亮、公正公正的原那么,合理解决落户问题。户籍人口比重比拟低的城市,要逐步提高户籍人口比重。其次,特大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引导人口有出有进,使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没有简洁以城市行政级别来确定落户政策,而是依据人口规模来确定各类城市落户政策,不与城市行政级别直接挂钩,不仅符合各地实际,而且也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落户政策,有利于引导人口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落户。
户籍制度改革与有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配套,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公正有序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问题,确保他们全面公正享有当地常住户口居民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协同推动相关领域配套改革,让在城镇就业居住半年以上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子女教育、就业扶持、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逐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根本公共效劳。
这次改革,是对户籍政策的一次总体调整,在全国实施差异化落户政策,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是依据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土地等方面的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动;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包括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
二、就业和收入支配体制改革
就业、收入支配体制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是改善民生、实现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深化就业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进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就业形势带来深刻影响。就业工作照旧面临较大的压力,既存在农夫工招工难、高校生就业难等传统的结构性冲突,又有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消灭的新状况,如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一年就有上百万的职工需要安置。
中共中心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政府促进就业和鼓舞创业相结合方针。2023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①。同时,围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努力消退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公正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卑视,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形成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增加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和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使我国就业形势和城镇失业率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保持了总体稳定。2023年—2023年,中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58万人,连续4年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①就业大局稳定,对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推动收入支配制度改革
1.重要举措。针对收入支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收入支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收入支配原那么上强调“初次支配和再支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正,再支配更加留意公正〞。②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调整收入支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支配调整机制,维护社会公正正义。〞③
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处理好收入支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公正与效率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一系列改革理念与举措。
一是提出“共享〞的进展理念。202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需“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进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加进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有的方向稳步前进〞。
④共享进展答复了进展目标是什么、进展成果怎样共享的问题。解决好收入支配问题,是践行共享进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支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⑤共享进展将进展与民生改善统筹到进展的整体框架中,强调在坚持经济进展的同时应留意公正正义。
二是确定“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和“一个支配格局〞的改革目标。1998年,中国劳动酬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1%,2023年下降为44.5%;城乡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47.4%下降到2023年的41.8%⑥。党的十八大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进展同步、劳动酬劳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