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教育转型发展研讨班交流讲话.docx
下载文档

ID:1924539

大小:27.73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转型 发展 研讨班 交流 讲话
教育转型开展研讨班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 大家好。 全国根底教育转型开展与特色学校建设研讨班在东营举办,这是对东营教育的极大鼓励和支持。在此,我首先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专家、校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上午,xx教授作了一场高水平的报告,我听了后深受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天下午,根据研讨班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xx教育转型开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转型开展〞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2023年,XX省教委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开展〞的大形势,在年度根底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教育转型开展〞这一概念,并为此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教育转型开展〞的提法,很快得到了其他一些市的响应,现在已成为教育界不容回避的一个概念、一种行动。借鉴上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XX市在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育转型开展〞的目标,并从去年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实现教育转型开展和内涵开展,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现在也正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结合着东营教育工作实际,结合着个人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向大家汇报三个问题:一是东营教育为什么转型开展。二是东营教育向什么方向转型开展。三是东营教育如何实现转型开展。汇报不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xx教育为什么要转型开展。 概括地讲,东营教育之所以转型开展,一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二是“问题倒逼〞的结果。 (一)东营教育转型开展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主动选择〞,是因为我们面对东营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面对已经取得的教育历史成就,我们这一代教育人有责任承前启后,进一步稳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 其一,东营经济社会条件能够支撑起教育转型开展。东营正式建市于1983年,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胜利油田所在地,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到达了3250.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到达了183.7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33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1264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XX省前列,人均gdp在全国也是高的。比照国内较早实施教育转型的其他城市,东营当前的经济开展水平与局部较早实施教育转型开展的上海等先进城市根本接近,XX市域整体推进教育转型开展的经济条件根本成熟。人口少、财政好,这是东营推进教育改革开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经济社会开展的水平相比,东营的孩子理应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从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小班化教学试点工作,并将其作为转型开展的重要实践载体和突破口,就是为了让东营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其二,东营教育自身也具备了转型开展的根底。建市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决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办学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为教育改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市根本普及了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较高水平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到达94%;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生稳固率、义务教育完成率均为20230%;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到达99.65%;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东营所辖的三县两区全部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两基〞稳固提高工作复评和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区)〞验收。202322年,我市被教育部表彰为首批“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工作先进地区〞。2023年,市教育体育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在根本保障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要求、新期盼,教育就要适应转变,实现转型。 其三,东营教育转型开展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选择。教育是由一代又一代人接力续写的,凝聚着每一代人的品格与力量。作为我们这一代教育人,有责任把教育历史承接好、延续好。逆水行舟,不进那么退。如果我们不积极作为,任由一些影响教育健康开展问题的存在和蔓延,那么我们不但不能开创教育开展的新局面,取得更大的教育成就,而且也有可能把以前的教育成就慢慢地消解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转型开展也是稳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教育成就的必然选择。我们既然有条件转型、有能力转型,也应该有魄力、有勇气转型,从而对得起历史使命、对得起历史责任。 (二)东营教育转型开展是“问题倒逼〞的结果 “问题倒逼〞,是因为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化、高品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教育系统却受内部、外部因素的共同制约,陷入内外交困的矛盾境地,无法迅速地、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推进教育转型开展,可以看作是从矛盾中突围的一种努力、一种方式。下面,根据个人的观察和思考,现将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概括为以下五种矛盾,供大家参考: 矛盾一。教育的效劳和被效劳之间的矛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涉及“谁来办〞的办学主体问题。教育要效劳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教育作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也应当是一个被效劳的行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迫切需要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目前,社会在对教育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同时,没有提供完全对等的效劳。教育优先开展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关部门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教育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教育的全面开展对各种要素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公共教育投入缺乏构成了比较明显的矛盾。 矛盾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日益强烈,期望值越来越高,与这种需求和期望相比,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明显供给缺乏。同时,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开展不均衡问题。由此导致了优质学位成为竞相争取的稀缺资源,导致了“择校热〞持续不退。户籍限制、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等措施仅仅从外表上维持了招生秩序,维护了教育公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均衡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缺乏的主要根源并不在教育内部,实际上主要是前面所说的第一个矛盾的连锁反响,即社会对教育提出很大期望和要求的同时,并没有在人、财、物上提供完全对等的效劳。 矛盾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矛盾。效劳人民群众需要,这是教育的第一大功能。另外,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经济社会开展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这是教育的另外一大功能。从目前来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脱节,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还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强烈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缺乏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的错位和脱节问题,根源在于我国教育学制的问题,形式上是双轨制,但实际上学术教育过强,职业教育过弱,这与工业化社会天然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的形势是不相吻合的。尤其是自1999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幅扩招,进一步压缩了职业教育开展的空间。根底教育之所以“应试〞愈演愈烈,很大原因也是“千军万马〞都挤在学术教育这条道上、分流渠道不畅通的结果。如今,教育部方案出台方案,实现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也是想利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促进人才的合理分流,最终解决人才培养的错位、脱节问题。 矛盾四。“人民满意〞各主体之间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涉及“谁来办〞、“为谁办〞、“怎么办〞等问题,其中在“为谁办〞的问题上,笼统地说是为“人民〞办,是让“人民满意〞。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从整体的、长远的指向上来看,是毋庸置疑的。但“人民〞是个集合体,包括学生、家长、群众、教师、学校等各个层面的主体。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各类主体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利益诉求等方面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表达在每一类主体、每一个人身上具体的公正和满意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也无法“一揽子〞解决。比方,一个学生对于教育来说,只是系统中的一分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几乎就是未来的全部。讲大道理都明白,轮到自己的头上,都难以接受;有的孩子上职业中专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开展,也愿意上职业中专,但家长却宁愿让孩子在普通高中“陪读〞三年;有的家长希望教师多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家长投诉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有的教师认为严师出高徒,对个别违纪严重的学生可以适当惩罚,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应该宽容,以表扬鼓励为主,绝对不能惩罚学生,等等。这些矛盾客观存在,也很难简单地肯定孰是孰非。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这考验着我们的教育能力和智慧。 矛盾五。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教育不仅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也寄托着国家、学校、家庭、学生等每一类主体各自的教育理想与愿景。国家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最渴望的是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实现自主开展,将校园建设成为温馨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秉性和能力范围内获得充分的开展;家庭的教育梦想是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教育这个大家庭走出去之后,成为幸福的、前途光明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理想中的教育是顺应个性开展,享受教育幸福。从本质上讲,各类主体对教育的理想与期盼应当是一致的,因为大家都拥有实现幸福和谐教育的梦想。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教育的现实却是学生难做、教师难当、学校难办。学生难做是因为应试、分数和名次让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过早地失去了成长的快乐。教师难当主要是书难教、人难育,面对个性十足的学生、苛刻的家长、呆板残酷的考核,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学校难办是因为教师职称呼了不算,绩效工资无法兑现,办学经费常常拖欠,上下为难、两头受气。仰望理想,俯视现实,教育有时显得十分沉重而无奈。 二、东营教育向什么方向转型开展 我市教育转型的目标是。以生为本,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具体地讲,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教育规律出发,努力实现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政绩观、学生培养成才观、教师专业开展观“五观〞重塑。 (一)重塑“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要从社会转型期的急躁、短视引起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倾向转向立德树人,关注人的开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根基。比方,对高中教育来说,不仅要为学生高中三年负责,更要为学生的终生负责,既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和期盼,客观对待高分优校的社会实情,也要看到高中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多指向性,不能在高考升学率和高中教育质量之间简单地划等号。 (二)重塑“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要从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转向促进学生全体开展、全面开展,从过度偏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开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转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使家长认识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比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群众对此有需求、有呼声,但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存在片面理解,存在“学校减压、家长加压〞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引导,让全社会都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三)重塑“教育政绩观〞 教育政绩观要从把教育当作工具和筹码、仅仅服从和满足面上的一时之需转向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全心全意效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