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议党领导下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历程.docx
下载文档

ID:1923602

大小:22.9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浅议 党领导 农村土地 经营 模式 变革 历程
浅议党领导下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历程 浅议党领导下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历程 内容土地作为农业最根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生活最根本的收入来源,而土地使用效益是衡量农村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农村解决好了土地问题,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本文试从我党领导的三次土地制度变革中找到可借鉴之处,以有利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农业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土地政策变革 土地问题不仅是革命时期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问题。从中国革命时期最早的“打土豪、分田地〞到现代中国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这是我党在政治上的巨大进步。事实也证明,这是革命开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条件。此后的几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本文着重对这三次变革作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历程,对于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一、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土地政策经历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是土改、互助组和合作化。 土改,是小土地所有制为根底的小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结构的根本形式;互助合作运动,是继土改之后进行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变农民小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的社会革命。 1949年新中国成立。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次土地制度改革以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为宗旨的,到1952年9月,土改工作根本完成,我国农村经济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小农经济。土改之后,农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开展,农村的互助组织也进一步增多。为了克服小农经济日益暴露出的弱点和局限性,按照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造小农经济,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根据列宁的“合作化方案〞和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吸取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农业开展要走合作化的道路,力图通过互相合作的道路实现对小农的改造。 以山西全省为例,随着土地改革的迅速完成,农业互助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到1954年夏季,参加互助的农民在农户总数中所占比重上升到60.4%。逐步形成了农民个体所有、互助组和合作化共同经营的新的农村土地制度。 第二次是变革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年冬季,全国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1958年5月,党的八次全会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从1958年7月份起,各地连续报导“高产〞卫星的消息:河南小麦亩产达7320斤;湖北早稻亩产36900多斤,广西中稻亩产13万斤,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农业高产“卫星〞的事实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例如:XX省XX县区的公共食堂、XX省XX县区“共产主义试点〞的供给制。随着人民公社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见普及,大量的妇女劳力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到1982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全国农村取消政社合一的体制,作出了重新设立乡政权的决定。“人民公社〞在中国共存在了近25个春秋。 第三次变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变革为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此时,XX省XX县区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人家,聚集开始商议一件后来传遍整个中国的事:包干到户。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的一页:农村土地的新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称“凤阳大包干〞。 “凤阳大包干〞的具体方法是。除土地仍属集体所有、社员只有承包使用权外,其他生产资料均折价分配到户,所有权归户,社员可以在承包的土地上自由耕种。由于小岗人开创的大包干“包〞的范围大,简便易行,所以全国广阔农村社队绝大多数采用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 建立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开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浅议党领导下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历程第2页 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良,带动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二、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三次变革的背景、历程及主要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何种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农村、农业经济的开展成为当时农村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党为了克服小农经济日益暴露出的弱点和局限性,按照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造小农经济,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农业开展要走合作化的道路。 第一、土改、互助组和合作化运动的情况 1950年6月,我国公布土地改革法,实行以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为宗旨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小土地所有制为根底的小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结构的根本形式。土改运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由于土改后,农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劳动,因此表现出高度的劳动热情,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开展,同时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950年算起,到1956年末根本完成农业合作化,从土地改革的完成到农业合作化的根本实现也只有7年。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的,尽管合作化后期出现了速度过快、工作过粗等弊病,但从总体上看,合作化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开展。互助合作制为探索土地个体所有、集体合作经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做出了积极奉献。 这次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第一,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那么,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创造了由互助组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过渡形式;第三,走“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开展道路。第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开展农业生产并举的举措。把开展农业生产力与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生产,稳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 第二、“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的情况 国际上,在莫斯科会议后,苏联提出正式“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时期〞,要在最短时间内在人均产值上超过美国,“保证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在朝鲜全面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千里马〞运动。东欧各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生产劳动竞赛。由此可见,1958年中国敲响“大跃进〞的战鼓,绝非是孤立的。国内,“迫切地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尽快地缩短同世界上兴旺国家的差距。使社会主义中国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确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大跃进〞的心情。 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根本建设活动,需要土地连片和人员集中以便于管理。为此,毛泽东在58年3月提出: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方案地合并为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央提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开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人民公社是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根本方针。全国随即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社的规模比原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二是经营管理范围比农业生产合作社大。所谓公,那么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公社已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即政社合一),公有制成分增加;二是把社员自留地、家禽家畜、家庭副业收归社有,消除所谓生产资料私有制剩余;三是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大搞公共食堂等所谓公益事业,并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后来,通过我们客观地分析得知:由于当时错误的工作指导方针和决策,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 第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 XX省XX县区小岗村在1978年之前此地一直为饥饿和贫穷困扰。当时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12月,小岗生产队的18户人家,密谋:干脆包干到户。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不谋而合:实行农村土地的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 鉴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给全国农村带来大变化的现实,81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座谈会,着重讨论了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82年1号文件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界定,促进了“双包〞制在全国的广泛推行。从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每年都在1月1日发出1号文件,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 农民把这种方式概括为“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别离,土地及局部大型生产资料仍属集体所有,由农户承包经营。包干到户可以充分调动承包者的积极性,进而改良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本钱,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的开展,防止了生产上的瞎指挥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这种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能给予承包户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能使承包户的物质利益与其经营成果相联系,所以深受农民的欢迎。总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开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它给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三、对农村土地政策的三次变革的几点认识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党是具有高度使命感、高度责任感的政党,一贯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具体到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三次变革历程来说: 第一,建国后第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革命最根本的历史任务,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形成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开展。 首先,耕者有其田。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政权变更,新崛起者都会用这种方式来团结农民,让他们站在自己一边,共同反对旧有的政权。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一关键的问题入手,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使命,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其次,这次土地变革,使我国农村经济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小土地所有制为根底的小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结构的根本形式。新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生产关系确立,对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再次,这次土地变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开展,农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开展,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互助合作制为探索土地个体所有、集体合作经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做出了积极奉献。 第二、“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也起到了提高农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