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许多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及媒体责任
2023
许多
媒体
为了
追求
新闻
客观性
责任
许多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客观性许多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新闻客观性及媒体责任客观性及媒体责任 2006 年 11 月 23 日,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对刚刚辞职的央视原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采访报道。报道由通讯狷狂黄健翔、访谈“一个人抵抗体制当然遭人讨厌”以及记者手记过度防卫与过度阐释组成。出乎意料的是,黄健翔对这组报道极其不满,认为记者“为了自己的稿子的轰动效应,就把一篇未完成的采访发了”,并且痛骂记者“变态无耻”。当事记者则在自己博客及媒体报道中加以驳斥。正如南京晨报所言,事件“开始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有美丽的女主角,激情四溢的男主角,性和谎言,还有录音带,加上鼓噪的媒体和看客,事件已经由原先纯粹的新闻逐渐变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撇开各方借此事件作秀、炒作的成分,剖析新闻报道文本及其采编过程,思考一下记者的专业素养,或许能让我们有更大收获。1.关于客观报道 客观报道,是新闻的一种基本报道形式和写作原则,它要求记者在写作时要陈述事实,不包含记者的观点和感情,以一种不偏不倚,独立的观察者的角度来完成。读了新闻之后,读者或哭或笑,或赞同或反对,那是他们的事。只是列出事实,是记者一项基本的专业素养。美联社第一位驻华盛顿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说:“我的行当是传播事实,我的指导原则不允许我就我所传播的事实作任何评论”。但是在狷狂黄健翔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句子:“他更是这样的一个人:过度敏感,过度自信,过度防卫。”这似乎该是记者的直觉和结论,按说作者接着就该通过事实的罗列,来证实她的直觉和结论。但遗憾的是,记者没有这样做。再如,“这是一个男人的内心世界,骄傲而自我。当成年男人表现失当,必然会产生冒犯和对峙。当世界失去耐心,媒体和公众形成了共谋,疏离和敌意产生。过去是体制异化了人,现在还包括媒体。”这样的话语形式,除了晦涩难懂外,也没有附以充足事实来佐证。黄健翔在自己的博客里指责记者“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和立场”。其实,对于有七情六欲的人来说,总是有自己或多或少的成见和个人立场,而客观报道,正如托彻曼所说,不但是一套关于新闻来源和事实呈现的工作惯例,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战略仪式”。如果经历了这场风波,并没有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客观报道的意义,纯熟客观报道的技巧的话,那就真是闹剧一场了。2.关于新闻采访的核实 新闻报道能体现本质特征,根本和基础还在于扎实采访,诚如有着 40 多年记者生涯的已故美国新闻研究所所长吴惠连教授所述,“新闻学的核心是采访、采访、核实、核实”。作为黄健翔辞职后第一个专访他的人,记者事后也承认,采访未完成就被编辑催着截稿并刊发。在这之前,黄健翔曾与她达成口头协议,择日补充采访,但记者未经黄健翔本人同意就单方面发稿,并且因为“怕麻烦”,多次未接黄的电话。对此,“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也坦承“不核实新闻的事实,不探寻新闻的由来,这为新闻播发后产生纠纷埋下了伏笔。从另一个方面讲,媒体不再是收集信息而更倾向于发布信息,这也是造成我们媒体可信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迫于不漏发新闻的压力,不经核实,甚至根本没有采访就转发新闻的现象,在今天媒体竞争激烈特别是网络媒体发达的情况下尤显突出。2006 年 12 月 1日,足球运动员马永康被砍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胳膊当场被砍断”及“被缝合 60 多针”的说法,着实让很多关心马永康的人吓了一跳。以至于李金羽忿忿不平,“这么大的事怎么这么随便呢,不核实清楚就报出来,太不负责了!”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2006 年许多媒体刊发的“女儿状告父亲包二奶”。诸多报道中,为何不见对当事人之一父亲的采访呢?众记者的回答五花八门:1.我打电话给他了,他不接。2.我没找到他,又着急发稿,所以没采访他。3.我给他话语权了,他不肯说,那就不能怪我了。4.你听说过有女儿告父亲的吗?你听说过女儿告父亲包二奶吗?这种事如果没有的话,女儿怎么会去告父亲,我还用得着采访他吗?3.关于媒体的职责 “黄健翔辞职报道”风波发生在一向以严肃时政报道见长的南方周末,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但是,从它以巨幅版面报道朱基,到今天用整版篇幅报道“用明显的无耻对付潜在的无耻”的张钰、狷狂黄健翔,也可以发现其中变化的逻辑。不过同时值得赞赏的是,对这场风波,南方周末并没有以沉默回应,“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迅速启动调查程序,“对该报道操作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了解、核实,并依据本报的新闻职业规范标准,进行了认真比照”,最后形成书面意见,在南方网等媒体予以公布。在这份书面意见中,“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认为,“黄健翔专题”报道在基本事实与基本事实判断方面没有问题,是一组质量较好的新闻报道;见报稿及作者、编辑在工作中存在某些瑕疵,作为一个素有责任感、公信力的媒体,理应在这些细节上精益求精。此次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响较大,外界的批评、非议乃至攻击,不管对错、真假,都是我们自省的机会,前进的动力。对这样的回应自然可以见仁见智,但对争论矛盾不回避,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加以调查、反思的态度,是一份严肃、负责任的报纸应有的大气以及职业操守。“黄健翔辞职报道”引起的风波也像其他娱乐事件一样迅速被人淡忘,双方的“口水战”除了提高了彼此的知名度外,只留下“新闻”独自蒙羞当然,其实多数媒体对此并无感觉,他们正在努力为另外的冲突、刺激火上浇油。(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注释: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 2003 年版 周译春:在扎实采访中触摸人物精神,检察日报2005 年 4 月 17日 http:/sports.省略/06/1202/23/31CHE9P300051C89.html http:/blog.省略/rss/default.asp?page=4-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