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族
高校
信息
硕士研究生
过程
培养
体系
现状
对策
建议
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研究生过程培养体系现状与对策建议
周金
摘 要 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研究生过程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完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严肃过程考核;一边抓工程申报,一边抓工程质量;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
关键词 民族高校;信息类;研究生;过程培养体系;现状;对策建议
第四轮学科评估已经结束,随着第五轮学科评估的临近,各高校正就第四轮评估结果进行紧锣密鼓的改进与完善中。民族高校信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民族高校信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工程支撑,学术研究水平不够高,培养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过程考核机制等。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信息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样本,分析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研究生过程培养现状,讨论培养中显现的问题,给出一定的建议。
一、民族高校信息类研究生过程培养现状与问题
1、研究生培养过程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考核形式化现象明显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课程培养外对研究培养起主导作用的是科研能力培养,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检、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原那么上每一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指标体系,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于灵活。以研究样本为例,过去五年中,该样本在开题、中检、毕业论文中出现的不合格人数几乎为零,其极个别争议对象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思想心理等问题导致的不合格。
在对样本高校研究生进一步进行调研发现,研究生开题、中检通常是以辩论的形式来开展,有的研究生小组对于开题在辩论前会进行长时间的论证讨论,对于各类考核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而有的小组那么是看到学校通知提前一两天才仓促准备。这就导致局部研究生开题、中检效果不好,而对于这些中检效果不好的学生,样本高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是“继续下一环节,在下一环节中改进,该环节仍然给予合格评价〞的操作模式。
下一环节改进的培养考核模式看似是“缓刑〞实那么是变相“兜底〞,将培养压力传导给了最终环节,这就使得局部前一环节不合格研究生逐渐滋生懒惰拖延心态,进而对考核的重视程度降低。在学生们中间流传着“拖着就可以毕业〞、“一定会给放过去〞这种意识。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2、民族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偏少、“进工程〞较难
对于信息类硕士研究生来说,参加各类相关科研工程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必经途径。工程教育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参与科研工程的过程既是量变也是质变的结合。(1)
对于信息类硕士研究生来讲,课程教育内容大多是根底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高度概括、枯燥、乏味、难懂,而且看似与当今最前沿、最热门的科技开展关系并不直接,研究生们仅仅依靠书本通常会出现“似懂非懂〞的局面。此外,社会需要的仍然是大量的应用研发型人才,是能够将面的知识运用到点的技术型人才,这单单依靠书本或者几个经典实验模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进工程〞对于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来说至关重要。
与其他部委院校比,民族高校在科研工程数量上呈现弱势,比照样本高校与其所在区域其他部委院校,民族高校一年工程数量与经费只相当于其他部委高校1-2个学院的数量。就样本而言,近五年承担信息类相关国家级课题在个位数,省部级课题数量及水平也处于偏弱水平,这就意味着民族高校硕士研究生可能参与科研工程的时机偏少。
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民族高校向研究生专门设立创新基金,鼓励以研究生积极申报基金担任工程负责人,导师仅做辅助指导,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参与工程少的局面。但在实际执行操作中,由于工程周期短、经费少、管理不完善等不利因素,有的工程还没有展开就面临结题,收效微弱。调查样高校研究生创新基金执行周期一般为4-6個月,近3年工程资助金额在3000元/项左右,这对于信息类研究生来说略显鸡肋。由于周期短、经费少,研究生创新基金的验收标准相对较低,多方面促使了创新基金逐渐变成人人可以申请,人人可以立项,人人可以结题的“普惠〞工程。
3、民族高校对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贯彻程度不够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各项环节的第一责任人,从研究生入到出都承担着关键角色,什么样的导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不合格就是导师的不合格。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局部导师把自己的学生丢给团队年轻博士,一年见不了自己的学生几面,甚至于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挂名导师;局部导师忙于自己的个人开展,上课、写论文、接工程、评职称等等,热火朝天,却无暇顾及学生培养,对学生的指导时间远远不够;这些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导师们第一时间是甩给学院、学校,对于第一责任人认识较弱。极少数导师遇到不满意的学生时存在“不当导师了〞、“无所谓〞等消极情绪。这都不利于研究生过程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对策建议
1、完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严肃过程考核
就样本高校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考核通过与否全凭导师一句话,虽然有考核小组,但是考核小组成员一般都是相关的导师,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发动〞,如假设不是导师本人要求,谁也不会把场面弄得很“难堪〞。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这就使得研究生在各个环节中有“求情〞的漏洞可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一名学生利用了导师、考核组的宽容,随之而来的将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崩溃。
在研究生教育环节之初,根据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量化的该环节学术科研考核指标,将该指标传到到每一位导师、学生,在之后的研究生培养中由导师具体负责落实指标内容。考核时将该指标作为评判研究生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考核结果给予“合格〞、“延期考核〞、“不合格〞三种评价。评价“不合格〞学生依规进行相应的处分,评价“延期考核〞的规定严格延期时间,进行再次考核,假设再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不合格〞。对于“不合格〞的学生,导师、学院、学校及时疏通学生心理,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如果情节严重者建议采取劝退,整个工作应保证平稳、有效执行。
嚴肃过程考核即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减负,给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添瓦。严肃看似不讲情面,实那么对各方有益。从学生角度,考核是一个压力,杜绝“混文凭〞心理;从导师角度,考核是考学生也是考自己,保质保量的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是导师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从高校角度,量化考核指标有利于依规管理,零容忍政策有助于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
2、一边抓工程申报,一边抓工程质量
对于民族高校工程来源少、经费少的双少问题,一方面鼓励导师,特别是年轻导师积极申报各类纵向科研工程,鼓励导师们联合实验室,联合师生组团队,以团队形式报工程。一方面紧抓民族高校的民族优势,打好民族特色牌,向民族地区、民族方向开掘研究点、挖掘工程时机,开拓横向工程来源。将承担工程与研究生学术科研选题相结合,让研究生学的即是导师正在研究攻克的,让教与学相辅相成,让研究生们在学的同时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导师完成课题,实现双赢。
有的导师担忧学生无法胜任工程需求,不敢让研究生进入工程,怕学生们“扯后腿〞。对此,因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不同资质、特色,比方说,有的学生善于数据归纳,有的学生善于设计封装,有的善于代码仿真,给予分配不同的工程角色,尽可能发挥研究生所长,从不同侧面培养研究生。
继续改进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模式。根据学科实际情况调整基金工程的执行期;严格标准立项制度,宁缺毋滥;效仿横纵向工程,撰写任务书,以任务书作为结题验收的依据。对于完成效果差的小组,要求其退回资助经费并禁止申报下一年度创新基金,对于完成效果好的小组,颁发优秀证书,并在各类研究生评优评先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杜绝“混经费〞现象。
3、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
高校研究生导师即是普通教师又是研究生的导师,需要同时完成一般教学、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等多方面职能,工作着实辛苦。但既然担任了研究生导师,享受了这一身份的光辉的同时,更需要肩负这一身份的使命。民族高校硕士生导师肩负为国家战略需求,为民族事业开展培养值得信任、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
加强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贯彻落实,研究生的不合格就是导师的不合格,将研究生质量纳入导师个人各项考核、评优范畴。在导师中宣传贯彻先国家后个人、先学校后自己、先学生后自我的思想觉悟,只有国家相关学科开展了,只有学校培养水平提升了,只有学生学以致用了,作为导师自身才能真正实现价值。
三、小结
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从弱走上强,民族高校信息类研究生需要更好的社会认可,民族高校需要有更佳的国际影响。在即将到来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未来信息化社会进程中力争占有有利地位,需要每一位民族高校人共同的努力,从培养的各个环节入手,抓紧各环节的质量,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谢丽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J).教育现代化,2023.10(44)2095-8420.
作者简介
周 金(1986—)女,汉族,硕士,中南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