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一流”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讨_熊晓青.pdf
下载文档

ID:192141

大小:84.09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流 背景 基础医学 科研 创新 能力 培养 路径 探讨 熊晓青
42022 年/第 36 期/12 月“双一流”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讨熊晓青,张枫,王觉进,陈蕾(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1166)摘要“双一流”建设是我国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教育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其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以及推动医学领域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基础医学研究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且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研平台等方面,提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举措。关键词“双一流”;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2.36.002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Basic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XIONG Xiaoqing,ZHANG Feng,WANG Juejin,CHEN Lei(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Jiangsu 211166)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nhance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ultivating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core task of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which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build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medicalscience.Fromtheperspectiveofbasic medicalpost-graduatestudents,thispaperdiscussesthe currentsituationand problem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basic medic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mode,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Keywordsdouble first class;basic medical;post-graduate education;innovation ability“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教育综合实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双一流”建设依赖于一流的师资团队和一流的研究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从而助力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双一流”建设继承了985和211工程建设的目的与要求,旨在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研究生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与载体,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和重点工作,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2。对于基础医学研究生而言,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其从事医学研究的基础,对推动我国医学领域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探讨目前国内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旨在研究“双一流”背景下,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路径。1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基础医学作为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主要揭示人类个体的生命结构、功能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基础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能推动整个医学的学科发展,其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3。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相比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一方面与国家整体实力有关,另一方面,缺乏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培养体系、导师团队创新意识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4。1.1 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引领作用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为:研究生招生制 前沿视角52022 年/第 36 期/12 月订培养计划教学实施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答辩,各个环节相互衔接,需要二级学院、导师、研究生密切配合、相互监督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基础医学研究生群体教育背景较为复杂,20172021 年,我院招收的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仅有不到 10%的生源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基础医学,其余为生物学、药学、临床和护理等,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状态。另一方面,我国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仍缺乏完善的方案,大多数医学院校仍以“填鸭式”为主,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上缺乏交叉性和实践性,基础医学研究生突出表现为被动接受知识理论,而创新能力不够,创新思维不强,在科研实践中很难从已有研究方向和以往成型的研究框架中突破。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薄弱环节5。现有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需求,更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1.2 研究生缺乏科研创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本科生扩招后,毕业生迫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而选择继续读研。研究显示,超过30%的学生选择读研的理由是硕士博士文凭更利于就业。另一方面,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生主要来源为调剂生,以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很小。由于入学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导致生源质量不高、学术内驱力不足。有的学生只为获得一纸文凭而读研,读研动机不纯粹,导致学生缺乏科研探索以及学术创新的动力,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为高校与科研院所,其岗位需求并没有随着研究生扩招而增长,使得基础医学研究生面临就业渠道不畅、“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挥科研创新能力的主动性。1.3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发挥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培养的整个过程6。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同时指导 10 个以上研究生,因而难以深入解决每个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不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不能及时解决,会使研究生逐渐丧失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也会影响科研创新的主动性,因此,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导师本身缺乏科研创新意识也是影响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原因。很多导师除了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在产学研相结合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导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其社会事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导师本身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关注本领域的学术前沿,获得基金支持后仅关注项目的完成情况和结果,这样很难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指导模式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2 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2.1 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本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为例,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医学学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促进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首先,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层面组织专家对新开设课程进行论证,并定期进行审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通过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方式来确定考核方式,坚持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注重考核形式的有效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综述撰写等方式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克服一对一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思维形式单一的局限,各二级学科力保做到对学生的课题给予集体指导。在学术交流方面,本学科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交流的汇报工作,鼓励硕士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术讲座和汇报、多了解本领域的科研前沿。定期组织与交叉学科的学术讨论,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通过将常规的基础医学教学与各种学术活动交叉结合,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2.2 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为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软件、硬件的支持以及相对完善的体制保障,同时也是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源泉,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陈彪等人认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因素7。本校基础医学学科创建于 1934 年建校初期,本学科拥有一流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现有 1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 个省一级学科FRONTIER PERSPECTIVE62022 年/第 36 期/12 月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基础医学)、并连续获批江苏优势学科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立项建设。现有五大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基础与临床融合发展促进中心、教学研究与质量监控中心、创新创业实训中心。9 个重点实验室,包括 1 个国家级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卫健委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及7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以重大原创性研究为导向,鼓励并引导研究生进行系统性、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多渠道为研究生的科研创造条件,目前资助 17 名研究生赴境外开展项目和学术交流。通过组建创新型导师队伍,由多方向、多学科的教授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点对点的指导。针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通过让研究生自行组织专题讨论交流,努力实现科研的协同和创新。2.3 强化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其自身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和学术能力等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8。由于每位导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仅能够填补导师队伍在本领域前沿知识和实践中的不足,还可以引入科研的新思路。导师团队本身的创新水平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实行严格的导师遴选方案,将具有重大创新成果的学术骨干纳入导师队伍,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导师继续深造,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拓宽其学术视野。本校基础医学学科现有教师的平均年龄为 38.2 岁。全部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 88%,学术骨干均为近年归国的优秀博士。拥有 973 首席科学家 3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 名,科技部创新计划领军人才 1 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获国家“优青”资助 4 人,入选省级优秀人才计划超过60人次,“全国模范教师”1人,目前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团队。2.4 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建立合理的科研创新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有利于集中精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研究生,并有助于吸引优质的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