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背景
广东
模式
校企联建
形式
分析
赵媛媛
收稿日期:202246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构建 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发展格局研究专项”“一核一带一区 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联建形式融合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GXJK132)。作者简介:赵媛媛(1981),女,河南邓州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运营管理、高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一核一带一区”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联建形式短板分析赵媛媛(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摘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整体部署,不仅是广东省产业格局调整的总体方向,更是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有效措施。从目前情况来看,广东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联建形式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对“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需求满足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本文拟通过全面的短板分析和问题梳理,为当前广东高职教育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担负应有的责任提供了准确的切入点。关键词 一核一带一区;高职教育;短板;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20023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0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对产业升级、行业分布、资源配置等都做出了细致规划,同时也对政策、资金、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与区域发展结合最紧密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输送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而目前广东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专业设置重复、课程标准滞后、校企联建虚化等问题,不仅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竞争力,对“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人才培养和输送目标完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一、高职教育做出适应性调整的关键趋势分析“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不仅是一个区域整体工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会对广东省全域范围内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各个行业、各类产业都应针对“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需求和目标进行适应性分析、进行适应性调整,才能为自身发展找准定位、找到方向。(一)人才需求数量和配置变化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截至 2020 年底,广东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量共计 1178 万人,毕业生 2736 万人,比 2019 年分别增长 318%和 896%,均实现 2015 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可见广东省高职教育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持续提升。2020 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97%,在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就业率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准,充分说明随着2019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相继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后,用人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激增的信号。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这一核心要务分析,今后高职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配置、流向将会从目前的高度集中向全面发散转变。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就业的在区域方面的两极分化,也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就业率、薪资水平、个人发展带来综合的影响效应。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有七成以上的区域就业人口选择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就业,而选择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的就业人口不足二成,距离珠三角地区更远的其他城市则选择人群更少,而具体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选择情况也与此类似。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产业集群、行业聚集作用的逐步凸显,就业人口选择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相对平衡则是大势所趋。因此,省内高职院校在察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需求方面激增效应的同时,更要结合人才配置方向进一步发散做好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和引导实践。(二)高职专业设置和分布变化趋势。从目前情况来看,广东高职院校在规模、专业覆盖、师资建设已经稳居各省市前列,高职院校数量、整体竞争力、国赛获奖成绩等指标均排进全国前三,广州职业科技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竞争力排名全国前列。但广东高职院校的分布和专业设置已经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特色化不强、调整度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在传统行业就业岗位的供给上带来严重的同类竞争和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在新兴业态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满足上严重不足,此方面的不足在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后将进一步放大。根据 2021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年报,截至 2020 年底,广东共有高职院校 87 所,其中综合类高职院校占 49%、理工类高职院校占24%,其余占比相对较高的为财经院校的 8%、医药院校的6%,可见在前一阶段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院校追求综合性、大而全的典型特征,带来院校分布的不均衡以及特色化、专业化建设的不到位。从专业分布上来看,目前排名靠前的专业为会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工商企业管理、物联网技术,其中除32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GenNo336)2023 年 1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Jan(last half)2023物联网技术外的 9 个专业的开办院校均超过 50 所,可见同质化竞争、同类化竞争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而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重点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的院校类别和专业分布情况很难提供各行业、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比如珠三角核心区主导产业分别为汽车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等,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机电工程、数控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比如沿海经济带主导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海洋类、贸易类及港口航运等方面;而北部生态区,主导产业包括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等方面,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旅游管理等方面。因此,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目前广东高职院校占据主导地位的专业建设现状已不适应“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人才需求趋势,如不进行适应性的快速调整则会带来毕业生就业难、发展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三)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变化趋势。广东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对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实践结合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也是高职教育综合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有效基础。根据 2021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年报,截至 2020 年底,广东省有 38 家高职院校列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位居全国首位,这是广东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缩影。广大院校主动服务于优势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深层联建,通过学院共建、学科共建等有效举措,创设出丰富的合作形态、形成了较大的合作规模。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共建立校企合作企业达到 4 万余家。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省内主导产业的形态和区域分布将会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调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聚集效果更强、科技层次更新,从而带来对专业技术人才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主导产业智慧化、智能化的特点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标准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用人标准创新性、适应性的要求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这些都迫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向和深度要伴随着专业设置、教育方式同步升级,比如在主导产业例如汽车专业、海洋专业、绿色石化等等方面,以及在学生创新意识、岗位适应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应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联建形式存在的短板(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导向不匹配。目前广东高职院校开办专业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一方面是适配大量传统行业的专业密集度太高,造成同类、同质专业技术学生的数量较大,而随着产业升级和调整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已经不断缩减,造成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大的竞争难度;另一方面是适应产业导向的新兴专业供给量不足,随着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更新,很多新兴业态、先进产业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前瞻性不足、适应性不够,没能提前布局、提前准备,导致人才市场需求的储备和供应不够。这方面的短板并不是近期形成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逐步显现,充分暴露了广大高职院校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没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导向进行充分的研判,没能提出与产业导向相匹配的专业设置计划和调整方案。而伴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全面启动,这方面的短板有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放大,正如前文列举的主导产业人才专业需求,例如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电子信息工程、海洋经济、港口经济等等,而这些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办数量占比很低,甚至有些专业还没有院校开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素质和能力具有鲜明的特点,而行业人才需求也给予高职院校比较充分的占比,而这部分岗位不是普通高校同专业学生愿意承担就可以胜任的,更不是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岗位培训可以适应的。随着“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进一步激增,这一巨大的需求缺口无法依靠本地人才满足,则只能向外省高职院校招聘。反观国内职业教育的另一大省江苏省,在 2019 年就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汽车制造、智慧家电、智慧农业、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培养集群,在满足本省产业需求的同时还积极向外进行人才输送。因此,广东高职院校因为专业设置短板而造成的未来专业技术人才供应“危机”已经初步显现,如果不尽快匹配产业导向进行调整将会带来区域专业人才供应的“内忧外患”,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还会影响广东高职教育整体竞争力。(二)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在专业设置这个较为普遍的共性问题外,课程设计方面的短板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覆盖面。一方面,是课程内容设计与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的脱节,一些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没有进行大的调整和优化,有一些即使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也与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不相符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来源于落实高职教育改革的意识和执行力,而更直接的原因是没有完全将行业、企业融入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来,没有抓住高职毕业生“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流向特点和职业惯性。应该说,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应该是紧密的、沟通应该是无缝的,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供求双方,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特别是用人需求高、薪资待遇高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双向互动、密集交流的纽带和渠道,没有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征询企业技术专家、一线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育改革和课程内容的制定过程,导致很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与当前行业发展的方向契合不准,与当前企业具体一线岗位的能力要求产生偏差,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也对院校的培养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和形态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不足,比如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选用长期不变,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等,比如管理学范畴中的管理理论和模型是经典的,但管理场景、管理内容、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更新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一些教师在阐述经典管理理论或管理模型中引用的案例或开展的分析都是相对陈旧的内容,不仅让学生难以有代入感、时代感,也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进行具体的实操带来难度。这体现出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不平衡、不到位,从某个侧面也体现出高职教师在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三)考核形态与岗位要求不契合。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考核形态、考核形式得到了积极的调整与改变,已经初步形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这也是高职教育应该具有的科学形态。但从目前企业用人42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2 期总第 336 期需求,特别是“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过程中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所释放出的全新需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考核形态还存在针对性不强、契合度不高等短板。一方面,是考核方式、比例分配存在各专业大致相同的情况,很多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不尽相同或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