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析张承志创作的地域性及其表现特征.docx
下载文档

ID:1920570

大小:23.0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张承志 创作 地域性 及其 表现 特征
浅析张承志创作的地域性及其表现特征 :地域性在张承志作品中有着鲜明地表达,他通过文学作品把北方大陆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进行描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由于自身的生活历程和学术积累,使他能够从地理和人文等多个不同角度对这个地区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他表达出自己对于蒙古草原、黄土高原地域文明的探求 关键词:地域性;民间立场;穷人宗教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2)05-0009-02 张承志的创作有着浓郁的地域性特色,他的作品大多与特定的地域文化有关联。而在这种地域性的描写中表达出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文理想和生命意识。张承志的地域性意识是很强烈的,这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在语言的憧憬一文中他说到:“我是那样地深爱着大自然,我有十足的资格说我是蒙古草原的义子、黄土高原的儿子,是美丽新疆至死不渝的恋人。〞①正是由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从而深切地关注着北方大陆,追寻着他的终极信念和终极价值理想,他把自己与这片地域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草原系列作品 (一)民间立场和对草原自然风貌的描写 在张承志早期的文学创作中,作品中浓郁的草原气息鲜明地表达出了他对蒙古草原地域的描写。内蒙古草原系列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的开始阶段,也是他文学地域性的最初形成阶段。他在美丽瞬间自序中说到:“草原,以及极其神秘的游牧生活方式、骑马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彻底的美,然而并非每一个与她有缘的人都有追求美好的血质。〞②但是他却很好地溶入了草原,草原的民众也善良地接纳了他。“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甚至还说,草原是养育了我一切特征的一种母亲。〞③由于与当地的民众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使得他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草原上人们的风俗、民俗,以及千百年来游牧民族历史演进中人们形成的文化心态。黑骏马、湟水静静地流、阿勒克足球等作品都生动地描写出了草原的普通百姓的生活风貌。张承志的草原系列作品是自觉地与这片土地上的底层百姓融合的产物,同游牧民族在精神上到达了真正的沟通、磨合,进而对游牧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就如金钉夜曲和钩镰月里所说:“在乌珠穆沁母亲的宽大胸怀中,真正的我诞生了。虽然后来我以反复地修正过改造过我,用科学的知识,用宗教的认识,而真正的我应当具备的一种本质确确实实在某个星夜里降临并附于我身——它就是我决不妥协的、受过金钉照射的、单独的方向。〞④ (二)草原与人的关系主题 在小说中,张承志真实地再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真实生活情景。黑骏马里的骏马牛羊、木轮车、蒙古包、奶子酒等等,这样的意象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草原上季节气候使得牧民在贫困与饥饿中四处流荡,就如错开的花中所说草原:“随草的潮汐枯荣而循回。〞游牧生活使草原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草原哲学〞,他们对生活的困难、磨难的忍耐力是惊人地强大。他们仰地生存、靠天吃饭,同牛马为伴,和虎狼为邻。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原始、古旧而又坚韧的。 最能表达张承志所要表现的草原民族生命意识和性格、精神世界的人物形象应该是“额吉〞这位母亲了。他对草原民族的思索和感情凝聚于具有圣母性质的额吉身上,额吉被作者“终生认为导师。〞他在许多小说中都写到了这样一位“黑瘦矮小〞、“白发苍颜〞的老人,一位善良朴实的母亲。她来自民间的低层,劳苦一生,经历了草原女性的全部苦难、厄运。但命运的打击和困难的折磨却造就了她执着与坚韧的性格,赋予她承受苦难的能力和意志,不为苦难屈服,不向邪恶低头。从她身上,张承志的创作表达出了他对蒙古女性面对命运的承受和坚韧品质的独到理解。一方面是对自然、生命顽强抗击,同时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额吉作为民间底层百姓所具有的美好人性,对于生命的珍视、热爱。黑骏马中的老奶奶说:“我用自己的奶喂活的羊羔子今天已经能拴成一排。〞⑤散文狗的雕像的联想中的额吉为了抵御客人打狗欺负主人,居然扑下身去保护老狗。最突出的表达在黑骏马中老奶奶劝阻白音宝力格去教训奸污索米娅的黄毛希拉时所说的话:“怎么,孩子难道为了这件事值得去杀人么?……女人世世代代还不就是这样吗?嗯,知道索米娅能生育,也是件让人放心的事呀!〞⑥这表达出额吉对于生命的宽容和珍视,是草原人民对苦难的消解。奶奶对生育的宽慰其实质是对生育的祟拜,归根结底是对生命力的祟拜,是草原这片土地对生命的特有的感悟。从她平静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古老民风、习性所表达的自然规律,表达出严肃、祟高的人生目标。 通过对草原母亲的展示,张承志更深刻地理解了草原人民,他在草原系列作品中勾描出他所熟悉的牧区父老姐妹,表现他从人民中间发现和认知的善良人性与优良品质。这些人物都是张承志立足于他曾经生活过的蒙古草原,来体察、感悟在草原上生生不息的劳动者精神世界的文学成果,是他描绘的草原精神世界的典型展现,寄托了他对草原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的热爱。 二、黄土高原系列作品 (一)“穷人宗教〞的启示 张承志的作品中所描述的地域有着鲜明的指向,他多是描写内陆型和高纬度的地区。由于这种自然环境的枯燥、空旷、恶劣,使得居住者相对稀少。而隔绝于外界的状态使其地域自身在传统文化和风俗上保持了稳定。这片地域的原始环境和远离城市的自给自足等等因素,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生命意识形态。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为了内心信仰和人道受尽了压迫、付出了不可思议的沉重牺牲的集体〞,⑦把它作为自己心灵皈依和理想寄托的对象。 在黄土高原的恶劣生存环境下,这里的民众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环境的残酷使他们增长了生存的本领和决心,形成了对人生更透彻的觉悟。“穷人宗教〞是黄土高原底层民众经过压迫后的宗教,是他们战胜干旱、迫害、敌视、荒瘠后的生命意识。正是在这种强大的生命意识的支撑下,使得黄土高原上的回族民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竭力维护自身信仰。本身作为一个回族,张承志深深地被这片土地上的民众的信念所感动、折服。于是他创作了黄土高原系列作品:残月、黄泥小屋、西省暗杀考、心灵史等。在张承志的笔下,“穷人宗教〞已经提升到对信仰自觉、彻底的追求和投入,使“伊斯兰教在这里变成了一种中国式,黄土高原式的,穷人的、异乡人的惟一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⑧ 残月中的杨三老汉,在“人活得不像人样,日子是亡人舍下的一半……〞⑨的日子里依然祈祷敬主,心中“有个珍珍贵贵的念想。〞而这个“念想〞就是精神上对真主的信仰,使他在精神上的富有战胜了物质上的贫穷。张承志从杨三老汉这些黄土高原普通回族民众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在世俗与宗教的不同人生信仰之间,他感受到了“穷人宗教〞对于人心的可靠性和慰藉性,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而在心灵史中,张承志那么是感动于哲合忍耶派的不屈历史,用文字为“穷人宗教〞立言,表达了对这种民间宗教的推崇。书中所写的马明心、苏四十三、关里爷等民间伟人的事迹,是哲合忍耶不惜牺牲、誓死护教的生命意识的具体展现。张承志在小说表达历史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对“穷人宗教〞的理解。他认为它是含蕴人性、人道和尊重的宗教,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心灵纯洁的宗教。西海固底层民众在自然、人为的双层外在压力下,维护着信仰的纯洁。他们把贫瘠的黄土高原作为守护信仰的地域,团结起来同清朝统治者进行着顽强地斗争。只要有知根知底的哲合忍耶的民众、有辈辈相传历史传统,有领导人们准备时刻殉命的圣徒,他们就有生存并斗争下去的勇气。这表达出民族信仰的力量,也表现出哲合忍耶的牺牲主义。可以说心灵史传递出了一个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宗教集团在黄土高原的地域上,追求自己信仰的力量。张承志正是在这种祟高精神的感召下升华着、超越着市民知识分子的生活理想。正如他所说:“我一直描写的都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理想。〞“就是理想、希望、追求。这此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⑩ (二)反叛意识 与黄土高原回族民众的信仰相依,使张承志与城市文明间的距离起来起大。他执著地在大西北的土地寻找自己精神上的家园,拒绝了现代文明的庸俗和低趣。如在绿夜中,侉乙已和表弟的市侩在主人公“他〞的内心中形成了厌烦感,最终开展对城市文明的反叛,重归草原带来的心灵净化更加反衬出都市的精神贫困。而与之相反的是,在生存环境恶劣、贫瘠的黄土高原,张承志却找到了精神依托,所以他的创作宣告了对现代城市文明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反叛,进入了回民的民间生活世界。西海固的“精神家园〞中表达出了回民的信仰、生命力量,张承志称这种力量为“气〞。在黄泥小屋中,为了“这口气〞,为了“护住自己心里那块怕遭辱的地方〞,老阿訇、苏尕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而贼娃子更是在遭受凌辱后万念俱灰跳井而死。这种信仰和生命力量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恶劣环境,是以忍耐、对抗着现世的压力,追求精神的支撑力量。张承志就是以这种信仰来对抗庸俗的城市文明,对抗着日益盛行的实用主义和商业文化。这种反叛使他坚持了人格的独立性,表达出对理想、信仰的执著和坚守。张承志放弃名、利的诱惑和个人享受,追求着自由、独立的生命观念,他以自己的写作去对抗污浊,在理想追寻中求生存、开展。张承志力图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追求高洁自由的精神生活的立场,并且与庸俗对抗。 三、结语 张承志的创作历程是串穿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和黄土高原这片大陆中的,他在这里找到了传达自我生命意识的切入点和途径,在落后、偏远、美丽又远离媚俗的地域上思索文明和生命的意义。他的作品不仅是展现了北方大地的自然景观,更是传递出这里人们生生不息的底层民众的生命意识和传统文化。北方大陆是他创作地域性的视野和精神家园。 注释: ①张承志.语言憧憬.荒芜英雄路[M].知识出版社,1994:52. ②张承志美丽瞬间[M].北师大出版社,1993:1. ③张承志.美丽瞬间[M].自序:2. ④民族文学.1988(4):23. ⑤张承志.黑骏马[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67. ⑥张承志.辉煌的波马[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41. ⑦李咏吟.通往本文解释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65. ⑧黄发有.诗性的燃烧-张承志论[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135. ⑨张承志.牧人张承志[M].北京播送学院出版社,2004:119. ⑩陈思和.谈话的岁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87. 参考文献: [1]张承志.黑骏马[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2]张承志.辉煌的波马[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3]张承志.张承志自选集[M].花城出版社,2022. [4]黄发有.游牧灵魂—张承志与草原文化[J].中国文学研究,2022(5). [5]颜纯钧.张承志和他的地理学文学[J].文学评论,1987(1). [6]马丽蓉.“在路上〞的张承志[J].宁夏大学学报,1999(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