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翻译
河南
工程
推动
外语
教学
创新
发展
张海红
教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3 年 1 月第 12 卷 第 2 期“翻译河南”工程推动外语与翻译教学创新发展张海红(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翻译河南”工程的成果之一“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是全国首个集成本地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宣产品,为河南高校外语院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参与工程的高校外语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和能力,并为未来的翻译教学积累了素材,为提升河南高校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保障。该工程由政府部门牵头,汇聚了河南多所高校和翻译行业的专家学者,为河南高校翻译专业创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助于革新河南高校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语言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翻译河南”工程;外语与翻译;教学创新;语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23)02006704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向世界讲好河南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也有助于提升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传播好河南声音,河南省外事办组织实施了“翻译河南”工程,初步形成了包括“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河南省公务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试行)、焦裕禄精神传播基地、河南文化外译与传播智库平台、“河南省高级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级翻译人才库”在内的系列成果。2 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翻译河南”工程的开展,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多彩的河南,而且为河南高校外语与翻译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二、“翻译河南”工程对河南省的语言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讲好河南故事,传播河南声音,需要一支既精通外语又能准确把握河南故事的深层逻辑,并能打破“文化壁垒”,以外国受众更能接受的方式对河南故事进行准确表达的语言人才队伍。这对河南省的语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存在重视语言技能和外国文化教学、忽视中国文化教学的现象。就英语教学而言,我国的英语教学文化生态一直不平衡3,导致英语课堂上的“中国文化失语”。赵应吉等人对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普遍不高。3 4 虽然笔者所在高校的外语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了河南省翻译协会、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讲好河南故事”英语大赛,还在校内开展了“我的中国梦”英文访谈、“中国梦”英文演讲、“疫情之下你眼中的家国情怀”线上英语演讲比赛、“抗击疫情下的中国故事”英语微视频比赛等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体现出对用英语讲述本土文化的浓厚兴趣,但比赛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河南故事的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中式英语痕迹严重,了解的中国故事和河南故事数量不足、深度不够等。据了解,不少参赛者直接使用机器翻译中文稿件,且未对译文进行人工校对和修改。另外,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本土文化知识源自网络和短视频平台,这些非官方、碎片化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难以满足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的需求。宋建清指出,坚持用外语发出中国文化的声音,表达中国文化的价值诉求,减少他国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提升中国整体外在形象,应成为外语教育界的时代重任。5 将河南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增加学生的76收稿日期 20221107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2 年度一般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体系研究”(2022YB0048);2021 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驱动的河南省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 2021 年度教改项目“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者简介张海红,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DOI:10.16070/45-1388/g4s.2023.02.021本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本土文化外语表达能力,使更多的人能用外语发出河南声音、讲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既是河南外语教育界的时代重任,也是“翻译河南”工程对河南省的语言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三、“翻译河南”工程推动河南高校外语与翻译教学创新发展“翻译河南”工程不仅对河南省的语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为河南高校创新外语教学和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良好契机。(一)“翻译河南”工程助推河南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大学外语课程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翻译河南”工程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有助于河南高校开展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1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并平衡大学外语文化教学的生态,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外语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刚刚起步,还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和考评体系存在“中国文化缺位”现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参差不齐。68 此外,中国文化日语、俄语、法语表达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911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大学外语教学时间内讲解透彻中国文化显然是不现实的。将地方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学外语课程,是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实操性强且去同质化的选择。2“翻译河南”工程助推特色化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翻译河南”工程有助于河南高校的外语院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是校本特色的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第一,“翻译河南”工程为河南高校建设本地化的外语教学资源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外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翻译河南”工程的成果之一是包含中医 少林功夫 太极拳 汉字红旗渠 焦裕禄 等 30 多个分卷的“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丛书纳入了黄河文化、中医、汉字、老子、庄子、文物、红旗渠、焦裕禄等一大批“中国符号”,是全国首个集成本地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宣产品,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多彩、立体、全面的河南。2 在现有外语教材普遍存在“中国文化缺位”的情况下,这套丛书为河南高校的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中融入河南文化、打造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外语与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和测试内容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素材。部分高校,如河南中医药大学及位于安阳和开封的高校等,甚至可以从丛书中选取贴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方向、课程专业及高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外语与翻译课程。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外语与翻译课程教学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用外语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集体认同、地域认同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大学外语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第二,“翻译河南”工程有助于提升河南高校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翻译河南”工程浩大,需要大量外语专业人才鼎力合作,并对参与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省内高校的诸多外语教师和翻译行业的专家一呼百应,同心协力完成任务。在项目实践以及与翻译行业专家的交流中,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和能力必然得到提升,而且长期的合作也为未来河南高校外语教师和行业专家搭建学术共同体和教学学术共同体、持续提高河南省整体外语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为提升河南高校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质量,以及河南高校学生用外语讲好河南故事的能力提供了保障。(二)“翻译河南”工程助推河南高校翻译专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翻译河南”工程为河南高校翻译专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助于创新河南省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1翻译专业教学现状翻译专业虽然在我国内地开设的时间短,但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09 年,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指出,我国翻译产业的发展将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国家会越来越重视高层次、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实务人才为宗旨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兴起就是重要体现。12 截至 2021 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数量已达 264 所,其中,河南省就有 12 所,在全国排第 7 位。13 尽管翻译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一些明显的问题较为突出。例如,缺乏结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且同质化严重;教学模式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学翻译轻实用文体翻译;缺乏优秀的专业的翻译师资。翻译硕士研究生缺乏翻译实86践经验和专业领域知识,翻译能力无法满足翻译市场需求。2“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提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学界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政府相关部门和语言服务类公司必须积极参与翻译教育。学校要和企业共同搭建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实践与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和校企联合培养;政府相关部门,如中国译协,应起到协调和行业监督的作用,协调各方共同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平台,并进行行业管理。14 王志伟研究了美国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特点后也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翻译行业协会应加强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划、指导、认证与评估,高校等培养单位应结合自身定位,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15“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就是将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企业的资本资源、高校的教育资源、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整合起来16,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及各自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把以授课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摆脱单一的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困境,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企业、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多方的互惠共赢。语言服务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单靠高校以传统的授课方式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开设翻译专业的院校需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在“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办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合作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双导师制”的师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改革课程设置等。17 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与绍兴市多个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基地,由学生为政府主办的多项国际活动提供翻译服务,通过实践提高实际翻译能力;与多家公司和语言服务基地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学校选派优秀学生为企业提供语言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经典翻译案例和翻译项目用于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校与企业共建在线课程,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在与出版社合作的翻译项目基础上成立翻译研究中心。13“政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模式使该校在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的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得到了满足。3“翻译河南”工程助推河南高校翻译专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对河南省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而言,“翻译河南”工程的实施是建设“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利契机。“翻译河南”工程得以顺利开展,本身就是“政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结果。例如,“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的编译工作汇聚了省内18 所高校和 300 多位中外文专家团队,河南省外事办组织实施了该项宏大工程。2 在这个过程中,河南省外事办既是协调各方的组织者,又是技术需求方,同时担任了“政”和“产”的角色。参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