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
管理
创新
法治
实践
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实践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联性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具有点与面、根底与保障、具体与宏观、指导与实践等多重关系,在目标方向、根本任务推进方式、保障作用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是目标方向的一致性。社会管理根本内涵是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和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法治建设是以实现和谐、公平、有序为要义。两者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和谐。二是根本任务的同属性。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标准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等,这与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建设根本的任务和要求是相同的,同属法治建设范畴。三是推进方式的类同性。社会管理与法治建设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都必须发挥好党委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协同作用、公众参与作用,以此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根底性问题。四是保障作用的互动性。只有不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完善各项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将法治建设根本方略落到实处。同样,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法治建设的具体举措,也必须在法治体制框架下实现管理行为,两者互为依赖、相辅相成。
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根本特性
严格依法管理,是增强社会管理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根本保证。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
(一)管理方式科学化这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法治为原那么,以建立与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理清社会管理创新思路,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促进社会管理实现从单一行政化管制到保障各层面合法权益的转变。比方,XX省XX县区探索推行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化落实〞的工作模式,即以依法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根底性问题为切入点,每年排定实施一批创新工程,其中2023年围绕构建基层社会效劳新模式等5个方面问题,确立了37个创新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管理机制标准化这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良性开展的根本保障。社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健全依法、常态、有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切实标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管理事项的程序和行为,形成一套长效机制,这样才能实现对社会管理创新行为的引导、调控和鼓励,才能实现社会管理成效最大化。比方,XX县区着眼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逐步建立形成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三)管理分工精细化这是加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底保证。随着社会的开展,高度融合的传统社会已不复存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诸多子系统及其制度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因此,社会管理创新也必须随之实现职能转变,进一步细化社会职能,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社会功能,实现政府从“全能管理、单一主体〞强制性管理,向“职能管理、多元主体〞互动管理转变,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管理效劳民本化这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开展的成果。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做文章,做到寓管理于效劳之中,以效劳促管理,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效劳便捷、管理有序。比方,XX县区在对刑释解教人员、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管理上,既严格落实监管教育措施,又注重提供解困、就业等多方面效劳,实现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突出重点,夯实根底,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以获得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较好的管理效果。一是推进社会管理法治理念创新。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树立与社会管理相适应的现代法治观念。就当前形势看,各级行政主体应牢固树立“崇尚法治,法律至上〞、“依法管理,综合施政〞、“以人为本,效劳为先〞、“公平优先,权利优先〞等社会管理理念,进一步改进和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推动政府工作向社会领域延伸,以职能转变促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职能转变,从而建立以法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重部门责任、轻社会责任,重业务管理、轻社会管理,重行政审批、轻引导监管等现象。二是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平台创新。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分化、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遵循法治的本质要求,从多方面搭建法治平台,充分发挥好法治的保障功能。一要构建公众参与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重大决策事项调查研究、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听证公示等制度,便于公众及时获得政府公开的各种信息,为公众参与管理提供平台和渠道,从决策施政上预防社会问题。比方,XX县区着眼更好地发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作用,进一步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面推行了村级重大事务“六步决策法〞,即:在决策村级重大事项时,按照村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征求意见形成议案,两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村委会组织实施等6个步骤。村级重大事务“六步决策法〞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了公共参与管理的创新平台。二要构建政府与群众平等对话平台。以全新的理念、刚性的制度、扎实的举措,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行政争议综合化解工作,着力实现由“被动应诉〞向“主动作为〞转变,从平等对话中消除少数群众的对立情绪。三要构建素质提升平台。群众整体素质是影响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重要因素。要借助播送、电视、网络等媒介,积极建立“公民法治专栏〞、“公民学法课堂〞等载体,在全社会培育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氛,增强全民法律素养,提升依法维权能力。四要构建司法救助平台。紧扣司法为民的核心要求,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设立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基金,努力从社会救助上缓解矛盾纠纷。五要构建实事惠民平台。坚持走群众路线,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回应好群众诉求、维护好群众利益。六要构建述法述安考评平台。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德、能、勤、绩、廉和法治、平安“七位一体〞的考核机制,从政绩评估上树立法治化管理导向。三是推进社会管理法治机制创新。从当前形势看,应着力创新以下4方面机制。一要遵循“衔接管控、效劳管理、教育帮扶〞的原那么,创新特殊人群教育管理机制。把管理与效劳、控制与疏导、改造与帮扶结合起来,促使特殊人群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减少社会对抗。二要遵循“依靠群众、立体管控、齐抓共管〞的原那么,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机制。重点健全打防管控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要遵循“积极引导、依法管理、确保平安〞的原那么,创新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建立健全集预警、引导、处突一体化的网络维稳新机制,最大限度地遏制消极影响。四要遵循“重心下移、法治跟进、方便诉求〞的原那么,创新基层矛盾纠纷防范和调处机制。当前,基层管理力量明显缺乏,法治的保障作用也表达得不充分。对此,XX县区积极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在镇街一级设立了综治信访效劳中心,在村居一级设立了综合效劳站,重点负责开展法律咨询效劳、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使基层社会管理力量更加专业和集中,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四是推进社会管理法治监督创新。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构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监管,真正做到权责相一致、权力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以此引导和促进各级各部门依法开展社会管理。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