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证书
制度
衔接
试点
改革
杨波
自 2019 年国务院发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以来,1+X 证书制度作为推进深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发展格局,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一、推进实施 1+X 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实施 1+X 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课程体系难以适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校政行企之间缺乏协同动力、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有所欠缺等,特别是高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各职业岗位的需要。二、1+X 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近年来,鄂州职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构建 1+X 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双高计划”背景下,结合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鄂州市“两区一枢纽”建设以及“武鄂同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将“1+X”证书制度与鄂州职业大学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融合,创新 1+X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培养具备“家国情怀、骋望自信、厚基践行、精技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鄂州职业大学积极探索并出台“双证衔接、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统筹专业群资源,做好本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对本专业(群)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确保毕业生具备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第 30 卷 第 1 期Vol30 No1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2023 年 1 月Jan.2023doi:10.16732/ki.jeu.2023.01.0171+X 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鄂州职业大学实施 1+X 证书制度试点改革为例杨 波,王丹萍(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99)摘要:1+X 证书制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实施 1+X 证书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高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各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创新 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文章以鄂州职业大学实施 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寻试点工作的路径。关键词:1+X 证书制度;双证衔接;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23)01-0054-03收稿日期:2022-10-01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ZJGB2020085)“基于 1+X 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鄂州职业大学为例”作者简介:杨波(1978-),男,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和康复医学研究。王丹萍(1973-),女,馆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第 1 期杨 波,等:1+X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格,又能够为适应生活和职业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的能力与知识。系统研究职业技能标准的技能要求、工作内容与考核方案,梳理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将 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将标准内容转化为 12 门专业核心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嵌入到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并重,重构1 与 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12.重构“双证衔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确定已经纳入教学的和将来能够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然后将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证书要求制定若干门专业课程标准。2比如:母婴护理证书,以促进“1+X”证书制度与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为着力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助产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为目的,将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通过“1+X”证书制度与鄂州职业大学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完善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助产、母婴保健及护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经考核获得学历证“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毕业后能在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及家庭等一线基层岗位,熟练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及护理等工作,为鄂州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3.强化校企合作,加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在鄂州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坚持课程设置符合岗位要求,加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强化校企合作。3紧密对接鄂州市及湖北省经济事业的发展,从市场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入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学校与企业行业、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等“多方协同育人、多元化培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实践场所、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师资团队,从而实现 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提高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贯穿始终。4在实施“l+X”证书制度时,将“X”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和育人全过程,实现 X 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鄂州职业大学物流专业充分利用商学院“政校行企”渠道平台,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了作为鄂州市物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的专业优势,与鄂州市物流协会达成了鄂州周边企业 1+X 证书培训合作框架协议,为鄂州航空城物流从业人员提供中级培训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后,由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构建课程体系,建成“公共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管理岗位证书标准课程+物流专业选修课程+物流职业素养课程”为主要特征的适合“1+X 证书制度”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岗位标准证书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动态互补调整。在一轮培训、考核结束后,系统总结本轮培训过程中的经验,以考核结果对照培养目标,找出培训中的不足,与企业骨干共同分析原因,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在不断的诊断、改进中提升培训质量。4.打造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教师是“三教”改革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效果作用最大的关键因素。5学校以专业为主体开展“双师型”教师建设,组织专业带头人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 1+X 证书制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背景与意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带领专业团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等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及时出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等形式,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引进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教师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落实教师培训与考核责任,明确教师在培训、考核过程中的任务,细化到人。为实施教材改革,鄂州职业大学鼓励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开发教材,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纳入教学内容,开发了具有 1+X 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特色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共计 12 部(本),丰富了职业教育资源。为推动“课堂革命”,学校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6三年来,鄂州职业大学申报的参与 1+X 证书试点共有网络系统建设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27 个证书获审核通过,逐步扩大了专业覆盖面。学校启动以“百名教师进百家企业”三年行动为纽带,以教师进企业为契机,企业从被动的合作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培训中,夯实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截至 2021 年 12 月,已批准的培训总人数 5866 人,培训教师数 91 人,已通过课证融通方式培训学生人数 9029 人,面向社会群体培训总人数 1867 人,其中报名考证学生人数 1473 人,学生考证通过人数 792 人,社会群体考证人数 295 人,社会群体考证通过人数 221 人。经过不懈努力,鄂55鄂州大学学报第 30 卷况,遇到存在问题的地方可以在二稿的基础上继续给出修改意见。将同伴互评和教师反馈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参考文献:1曾永红,梁玥.不同类型同伴互评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7(4):53-57.2刘会英.社会-认知视角下 ELF 交际中干预性评价话语研究以“跨洋互动”同伴互评话语为例J.外语界,2018(4):85-93.3何佳佳.基于 Peerceptiv在线同伴互评系统的学术英语写作个性化辅导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2):25-33.4解冰,高瑛,贺文婧,梁忠庶.英语写作同伴互评感知量表的编制与探索性应用J.外语教学,2020(3):67-72.5梁忠庶,高瑛,解冰,等.英语写作同伴互评焦虑及其对互评的影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3):41-46+67+7.6李晓红.学术英语写作中短语框架的功能特征基于中英博士论文引言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1(1):98-104+16.7刘国兵,张孝莲.语料库驱动视角下学术英语动词搭配配价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1(1):105-111+17.8周梅.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项目的评价体系建构基于CIPP 评价模型的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2):43-48.9陈丹丹.动态评价视角下网络同伴互评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21(2):17-23+3.10梁汇娟,孟辉.对话日志对于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跨维度效果研究J.中国外语,2021(3):65-70.11马利红,刘坚.外语写作思辨能力评价效度研究基于多面 Rasch 模型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2):97-107+115.12马利红.基于论证的英语写作思辨能力评价效度研究J.现代外语,2021(5):694-703.13郭芳威,余亚丽,郭正洪,等.以思维实验训练为核心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S1):133-136.(责任编校:杨忠科)(上接第 38 页)州职业大学的试点工作获得了组织机构的充分认可,财务共享服务证书(初级)考试,被主考方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评为优秀院校代表;各证书综合通过率均在 90%以上。在探索 1+X证书制度路径的过程中,学校构建了 1+X证书制度下“双证衔接、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双证衔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夯实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提升了教师培训能力。今后,学校将在争取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