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科学
发展观
统领
学校
发展
论文范文
科学开展观统领学校开展论文
本世纪初,办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内高校开展的潮流。做学科开展中的“全能冠军〞确实令人神往,但是考量东华大学的实际情况,先做“单项冠军〞显然更为科学。东华大学的前身华东纺织工学院,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197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在开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纺织学科优势和特色,成为
纺织业人才的摇篮。这样的历史积淀,就是在新的开展机遇面前谋求开展的现实资源和财富。由此,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中长期开展目标,就是建设“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开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确定目标之后,“x〞、“211工程〞的建设资金全部投入纺织、材料、染整、服装四个国家重点学科,7年来不断收获坚持特色、重点突破的成果。
首先,学校在教育部评价体系中的众多空白点陆续取得了“零〞的突破。其中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名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长江学者、长江讲座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111引智基地等。目前,学校已有5篇论文被评为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包揽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历届全部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从2023年起连续六年获得11项国家科技三大奖;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2023年跃居世界同类学校第一,2023年和2023年已经超过世界九所同类学校的总和;2023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世界纺织大会的第83届年会,这是此项具有百年历史的大会第一次登上中国大陆;“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并在2023年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其次,特色学科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效劳,产生了一批“顶天〞和“立地〞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如“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奉献,无毒轻质内层防护材料、高性能介质玻璃封装材料、仪表特种玻璃、宇航员排泄物收集装置等为“神五〞和“神六〞的发射成功做出了奉献,年产1000吨级的莱塞尔生产线成为上海首批科教兴市29个重大项目之一等。学校连续三年获得了“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殊荣,其中一项为哪一项效劳于国防建设的碳纤维,一项为哪一项绿色环保的莱塞尔纤维,一项为哪一项舱外航天服。
按照一般的观点,开展的速度和力度是与投入的强度成正比的。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凭借学校当时的声誉、地位和实力,简单地与兄弟学校“拼投入〞肯定不行,而必须更多地依靠更新观念和改善管理,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内功上。
首先,在财务安排上统筹兼顾硬件和软件、大师和大楼、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我们确定:“211〞经费集中支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自筹经费支持非重点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不动用日常运行预算,能争取社会资源的项目决不动用学校资源,确保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经费,加大公共效劳平台建设投入,科学研究和社会效劳主要依靠政策争取社会资源。
2023年,学校开始了占地1500亩的松江新校区一期建设,总计投入11亿元。这个投入相当于学校当时三到四年的总收入。在启动新校区建设的时候,校领导班子不断提醒自身和告诫全校师生员工,建设新校区是学校突破开展的空间瓶颈、改善办学条件所必须的,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同时我们千万不能忘却学校是大师所为而不是大楼所为的至理名言,学校的开展归根到底是靠内涵而不是简单地靠硬件条件。经过周密的筹划和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实现了根本依靠盘活学校存量资产,建设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的新校区。新校区建设资金中9亿元靠盘活存量资产,其中包括置换一个占地86亩的老校区5亿元,加强学校资金管理后举内债约4亿元,另外靠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各1亿元。实现了新校区建设不动用日常运行预算且银行贷款较少的财务管理目标,确保了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相应投入不受到冲击和干扰。
通过新校区建设,学校的校园面积到达近2023亩,是原来的2.8倍;可用的办学资源的建筑面积到达77万平方米,是原来的1.8倍。期间,学校还上交给教育部一个176亩的无锡校区,结束了异地办学的历史,校区的个数反而由4个减少到3个。在新世纪的七年内,学校的固定资产增加到15.3亿元,是原来的4.5倍。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
其次,在学科建设上统筹兼顾特色开展和多科性大学建设目标的关系。这也是学校的眼前开展和长远开展的关系。在学校的目标定位中有两种比拟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要马上开展成综合性大学,另一种那么认为学校只要坚守特色,不要开展其他学科。我们认为学校在开展特色的同时,必须根据现实的资源条件,按照有限和相关的原那么,努力建设学科生态,逐步拓展为有特色、多科性、高水平大学。为此,我们确定了“增强特色,拓宽根底,加强交叉,按需开展〞的学科开展战略,同时要求非重点学科要“借船出海〞,出了海要形成“百舸争流〞的态势,力争形成“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学科建设新局面。
经过新世纪七年的建设,学校的重点学科、学位点和本科专业数都翻了一倍,七年实现的增量相当于建校后五十年的总量。形成了5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9个博士点,61个硕士点,5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文、史、哲、法、经济、教育9个门类的学科及专业的开展框架。期间,国家及省部级的科研基地增长了近两倍,年科研经费增长了1倍多,年三大检索论文数增长近7倍,年国家及省部级三大科技奖增长了近4倍,年专利申请增长10倍以上,年专利授权增长近20倍。
目前,学校12个专业学院逐步形成了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五大学科群。传统优势的材料和纺织学科群,除了支撑和引领纺织产业的技术创新,还聚焦在以纤维为根底的高技术高性能新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在传统优势学科根底上逐步拓展起来的环境、化工、生物工程、理学学科群,聚焦在环境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较早建立的机械、信息、计算机学科群,聚焦在先进制造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适应上海开展逐步形成的新的优势特色学科—服装和艺术学科群,聚焦在创意产业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领域;在校生数占全校三分之一的管理、人文、外语学科群,聚焦在上海“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和现代效劳业开展领域。一个有特色、多科性、效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的学科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2023年到2023年的七年中,学校的收入和支出都保持年均18%的速度增长。七年学校累计收入34.5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拨款占54%。经常性财务收支相抵后略有结余,财务状况良好。七年中,学校就是在有限的投入和增长的条件下,依靠认真实践科学开展观,遵循规律、统筹兼顾、加强规划、用活资源、提高效益,实现了投资较少,效益较高,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