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生态
教育
模式
探索
江西高校生态教育模式探索
摘 要 2023年6月,江西省作为第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公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然而江西高校实施生态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对生态教育重视与投入不够、生态教育资源保障缺乏、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高、高校生态文化气氛缺乏等问题。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进江西高校生态教育开展,必须对江西高校生态教育模式进行探讨,可以将该模式概括为:一个目标:江西高校生态教育普及化、标准化;三个落脚点:一是加强江西高校生态教育课程建设,二是落实江西高校生态教育资源保障,三是营造江西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气氛。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与高校生态教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已过四年,国家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引领作用下,江西加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开展,省内各项生态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生态经济开展迅速,生态产业体系雏形显现。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门公示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第一批)名单,其中江西以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入围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说明江西将进一步大力开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产业体系,省内各项生态指标保证全国领先,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于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经济开展需求下新的教育模式亟待形成,而生态教育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要义与必由之路。生态教育是依托于现代生态学的理论,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需要,将生态学理念与方法融入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只是强调灌输生态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态素养,培育人们将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思维带入全部活动与行为中,它是现代教育新的机遇与挑战,是教育生态化的过程。江西高校必须响应江西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大生态教育力度,创新生态教育模式,发挥辐射作用,传播生态文化,推进促进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2 江西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 2.1 对生态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不够 目前江西高校对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还相当不够,特别是仅仅在环境科学类、生物类等专业课程中设置生态教育内容,没有把提高全体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列入培养目标之中,没有把根底的生态教育课程列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生态文明这一每个大学必须了解的知识被人为专业化,这将为江西高校实施生态教育带来巨大障碍。在生态教育目标取向上,如果只是片面强调生态知识和环保技能的传授,而无视生态意识、环保态度的培养,其结果将导致学生因缺乏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关爱意识而不能自觉地把自己掌握的生态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生态环保行动。此外,江西高校实施生态教育缺乏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各高校也缺乏专门的生态教育基地、生态教育设备、生态教育教材等相关投入。 2.2 生态教育资源严重缺乏 教学资源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教育实施的有力保障。生态教育必备的教学资源主要应包括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备、教育基地等。然而,江西高校生态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非常薄弱,这将为江西高校实施生态教育带来巨大瓶颈。不少教师在生态文明素质方面往往也是相对缺乏,存在知行相悖的现象,在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在科研工作中也无法做到对生态文明的关注与重视。江西高校当中关于生态教育特别是立足于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教材很少,可以提供给生态教育的教学设备也相对陈旧。此外,江西高校校内生态教育相关实验室相对匮乏,校外虽然有丰富的生态教育实践资源可供利用,然而在校外建设专门的生态教育基地却实属罕见。 2.3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江西高校当中,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国家制定的开展生态经济相关战略关注度较低,对国家、地方出台的保护生态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对环保组织及相关著作所宣扬的理念较为陌生。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局部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感性层面,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应对当前江西生态经济开展的需要。与北京、上海等兴旺地区相比,江西高校大学生对生态危机的认识相对不够深刻,对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关注度也相对不够,对环保公益活动参与度缺乏,对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生态事件缺乏兴趣。此外,大局部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但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态行为。 2.4 校园生态文化气氛缺乏 生态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生态环境相关知识,更要将生态意识、生态文化渗透要到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中,要实现生态教育的成果,需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校园生态文化气氛不可或缺。然而在江西高校当中,不管是物质方面的生态文化建设还是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建设都亟待提高。物质方面,校园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并未严格选用高环保要求的产品,校园内垃圾处理也并未实现科学、合理化,水、电等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气氛营造也相当匮乏,生态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数量少且流于外表,针对生态环保奖惩清楚的有效制度更是缺乏,这些都非常不利于高校生态教育的有效实施。 3 江西高校生态教育模式探索 基于江西高校实施生态教育的迫切需要及江西高校生态教育现状,江西高校生态教育开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江西高校生态教育普及化、标准化;三个落脚点:一是加强江西高校生态教育课程建设,二是落实江西高校生态教育资源保障,三是营造江西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气氛。 3.1 目标:江西高校生态教育普及化、标准化 江西高校要抓住江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契机,首先从观念上重视生态教育,从政策上鼓励生态教育,从制度上标准生态教育,推进高校生态教育的普及化、标准化。首先是高校生态教育的普及化。江西高校必须打破生态教育专业化的壁垒,在非环境科学类专业中开设根底性的生态教育课程,为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的传播,培育学生认识生态进而关心生态提供坚实根底。其次是高校生态教育的标准化。高校必须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当中,并成立专门的生态教育管理机构以统筹指导学校的生态教育,包括制定高校生态教育纲领,涉及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设各方面。在教学管理上,应当把生态教育课程作为硬性规定放在各专业课程方案当中,对学生设置必修生态教育课程学分。只有将生态教育放在标准化的体系当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江西高校生态教育开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