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910348

大小:22.7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民 职业培训 问题 原因 对策
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刘 琳 廖秀健 :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着普及率较低、培训质量不高、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农民职业培训资金投入缺乏、培训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够等。要破解这些难题,首先要解决农民职业培训的资金问题,扩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充足: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最后还要不断创设农民职业培训的奖励机制, 关键词:农民; 职业; 培训; 资金; 机制 现代农民要从事专业劳动,就必须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技术或者管理的培训。另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人们的流动性加强,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逐渐地转入第二、三产业。由于很多技术性知识和技能的缺失,他们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这无疑对整体农民的开展极为不利。要使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和更好地参与社会分工,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不可或缺。所以,从广义上应该将农民职业培训理解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职业技能培训。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以培养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开展。 一、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问题 整体来说,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很多都只是试点开展,但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共有技工学校4000多所,其中一半多的学生是来源于农村,各类就业训练中心14000多个,在这其中有不少是主要招收农村劳动力来进行培训。另外,各类专门的农民培训学校也开展较快。21世纪初全国农民培训学校到达49万余所,培训农民8732余万人次,在校农民达6417人次,同时,各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2003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有70000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416万人,社会培训机构17350所,全年开展培训1071万人次。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也开展了对农民的职业知识技能的义务辅导和培训。他们会定期派专家教授到农田进行现场示范和讲解,并且还通过对农业专利和植物新品种的无偿转让来帮扶农民。另外,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民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2003-2022年,政府投入资金可以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虽然农民职业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有众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民职业培训的普及率较低 目前,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模式。政府投入资金开办学校或者提供学费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但是,我国拥有着8万人口的农民,要想使这样庞大的群体普遍得到职业培训,就目前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曾经有人做过抽样调查。在对125名农民的问卷和访谈中,当问及“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吗〞,73人表示参加过培训,只占调查总样本的58.4%,答复“参加过一次〞的40人,“参加过两次〞的20人,“参加过两次以上〞的13人,“从未参加过〞的达52人。从调查可知,虽然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人数占了一半之多,但是仍有将近一半的人根本就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普及率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开展的要求是很不相应的。 (二)农民职业培训的质量不高 农民参加培训,面临的问题是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性往往收费较高,难以承受。目前政府提供补贴的培训多是低本钱的简单培训。而且,农民职业培训的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授课较多,实践操作环节很薄弱。在接受政府提供的简单培训之后,农民进入岗位往往只能从事低级的简单操作,甚至其中有些参加培训的人都无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接受培训的人无法真正学懂市场需求的技术和知识,这和我们进行农民职业培训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三)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积极性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形成竞争意识,但是身在农村的农民的开放程度并不高,甚至对科技的概念还很模糊。一些进步的农民在认识到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之后会积极要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农民根本就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这局部人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还有一些人那么是持有一种徘徊、观望的态度,只有看到了参加职业培训能给其带来更好的收益,他们才会去参加。所以,要很好地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就要把这局部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原因分析 (一)农民职业培训资金投入不到位 我国开展农民职业培训。主要的资金投入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政府投入的还很缺乏。根据1993年的社会经济开展纲要,方案到2000年教育投入占GDP总量应该到达4%,但是实际只有3.32%。近几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但没升反而下降; 2000年为3.32,2004年为2.7%。2022年只有2.16%。不仅如此,一些中央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政策在地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如“阳光工程〞,中央财政启动资金能及时到位,但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据对湖南省的调研发现,除中央财政对农民工培训的专项资金已到位,地方应予配套的资金至今尚未落实。除了政府承担重要的资金投入外,企业也参加了对农民职业培训的行列。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用人单位有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的义务。但是,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对职工培训更大的目的是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他们不会投入过多资金对流动性强、就业又不稳的农民开展职业培训。另外,农民收入不高,期望这一群体自觉进行职业培训是相当困难的。 (二)农民职业培训市场导向不够、模式单一 不管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是第二、三产业从事生产的农民,他们进行的生产活动都要参与市场的交换和竞争。对进行面向市场劳动的农民进行培训,就要使他们受到的培训内容也要以市场为导向。这种培训更强调对市场的适应性,最关键的就是要对位市场,找准与市场的切入点,实现就业。现在就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来看,它的内容主要是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从业人员多是手工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系统职业技术培训的少,并且内容简单,培训后农民普遍感觉收获不大。虽然根据经济的开展也增设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还有很多潜在专业没有开发。总之,对农民职业培训的整体定位并不明确,市场导向不明。对农民职业培训多是采取理论讲解的模式进行。只有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才配以简单的实践操作,而其他一般性操作那么被忽略。这样,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强的情况。这对农民以后的上岗就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农业职业培训的师资力量缺乏 现有的农民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 各类职业学校和独立培训机构,而教师师资力量整体偏低。 1、数量严重缺乏,比例失衡。文化课教师占得比例较多。而进行实践指导工作的教师那么严重缺乏。 2、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据教育部职成教司统计,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45,7~,4和25,3%。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合格率更是不容乐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37,42%。 (四)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接受能力有限 由于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不但掌握的科学知识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思想的封闭和对新事物的滞后、观望的心理都使得农民接受专业技术的能力较差。大局部劳动力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生产,加上农业技术推广员人员缺乏,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 (五)未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 进行农民职业培训,不仅要靠政府、企業和市场的推动,更要靠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农民本身在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上有很大的缺乏,一个合理的鼓励机制可以给农民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和刺激作用,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导向性行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鼓励机制的话,想要农民自觉进行一定的行为是很困难的。 三、加强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培训资金投入 农民职业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用人单位负有培训本单位所用农民工的责任,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业培训经费中列支,计入本钱在税前列支,对于培训费用占本钱比例较大的企业国家可予以补贴和奖励。拓宽农民职业培训资金筹集渠道。我国需要职业培训的农民数量巨大,培训工作持续期将会相当长,而国家财政支付能力有限。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可建立农民职业培训基金,由中央财政拨给启动资金,地方财政拨给配套资金,吸纳社会捐资,组织农民自筹资金,成立基金管理中心,稳妥经营,使基金保值、增值,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在投入方式上可采取培训券、代金券、报账制等方式补助。农民工自由选择培训机构,任何单位不得强制农民到指定机构参加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 现代产业生产更注重专业性,越是专业性的产业越具有封闭性。在对农民职业培训课程设计上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农民良好就业和从业为目标,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注重培训和就业相结合,推进“找岗——培训——就业——效劳〞一体化模式。不断探索“订单〞、“定向〞、“储藏〞等培训模式,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民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效劳的衔接机制。同时,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的建设。没有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农民根本知识素养的培训。 (三)加强培训师资力量的投入 一方面培训机构可以引进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对本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培训专业的特殊要求,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有条件的机构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在引进教师时,要特别注意教师结构的比例,加大实践指导教师的投入。另外,政府在政策上也要有一定的倾向性,特别是国家应把农业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使大批愿意从事农业的人士免费进入农业职业院校学习,并在就业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如对进入农村职业教育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安家费、政府特殊津贴、科研费等),以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学习农业、热爱农业和献身农业,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四)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建立一个合理的鼓励机制,首先,要表达公平的原那么。一个机制只有被人们认为公平,才会被普遍遵守。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一鼓励机制的作用,并被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后,合格的给予发放执业合格证书。合格证书要分为不同等级。并直接与以后的工资待遇挂钩,培养农民的竞争意识,以激发农民自身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再次,要配以合理的奖励机制,其中包括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如对培训成果较好的农民典型代表授予“先进称号〞,并发放一定的奖金或者给予其他的非物质性奖励。另外,在要加强农民在培训中的主动地位。农民是接受培训的主体,在进行职业培训时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加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就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鼓励机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