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双流”视域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浅析.docx
下载文档

ID:1908796

大小:23.0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双流 视域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
天道酬勤 “双一流〞视域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摘 要: 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双一流〞视域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主要包括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坚持信仰为基、全面创新、知行合一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从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愿景。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 人的全面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命运共同体 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根底、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根本原那么[1],推动“双一流〞建设,从战略高度明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双一流〞建设赋予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紧迫的历史使命感,本文从理论溯源、创新举措、目标愿景三方面,分析“双一流〞视域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 一、人的全面开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根底和重要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在“双一流〞视域下,高校更要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3]。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导向。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的根本含义概括为: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人能力的全面开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自由开展、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开展[4]。可以说,人的全面开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开展为根本原那么的社会形式〞[5]。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局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他重视培养青年,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教育方针,明确了德育的中心地位,为党的教育事业制定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6]。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时期,先后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邓小平提出青年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有理想,是要有马列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的信念;有道德,要求青年把中国优良传统和共产主义道德原那么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行为。邓小平的青年教育观说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培育目标[7]。 党的十九大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教育。他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使广阔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8]。他强调,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一理论的传承开展,为新时期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于更好地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对其根本理论、根本路线、根本方略作了概括,这为新时期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结合“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项建设任务,笔者认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坚持信仰为基、坚持全面创新、坚持知行合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不懈奋斗。 〔一〕坚持信仰为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底性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根底[10]。推进“双一流〞建设,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年学生坚决立场、勇于担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坚持全面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优秀文化,创新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题中之意。在这一背景下,坚持全面创新更应成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劲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首先要保证方向和灵魂不变,其次在形式、话语、制度、技术上不断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探索翻转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高质量MOOC课程,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距离;通过阐释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填平师生间的“话语代沟〞[12]。 〔三〕坚持知行合一。“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其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开展战略、效劳经济社会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开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13]。因此,从创新到创造,从科研产出到经济社会开展的转化,也尤为重要。有学者指出,中国哲学的传统非常重视实践智慧,其最大的特点是经世致用,由修身而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有所启发,即从广度上延伸,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精神成长维度上的延续性;从深度上强化,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实践维度上的力度[14],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开篇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从人一出生就已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并持续地塑造他的能力、浸润他的意识,养成他的习惯,锤炼他的思想,唤醒他的感情和情感。通过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参与和分享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和道德财富,从而成为一个人类所累积的文明资本的继承者[15]。 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传承人类文明的作用上更突出。然而并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价值观灌输,即仅仅表达对确定性和普遍性的追求。按照韦伯关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一切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兼顾两种维度,在追求确定性、普遍性的同时,加强反思、疑心的科学精神,鼓励青年学生在价值接受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使其不易陷入轻信、盲从的境地,并把追求真理、创新科学作为目标,时时反省内心世界,将所接受的道德原那么内化为更稳定的价值观[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到高校为谁培养人。他屡次强调,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7]。“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提出,要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18]。此外,方案也对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以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等做了明确阐述,并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有学者在解读总书记教育思想的根底上,指出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进而为人类文明进步奉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的独特作用,做到对内推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奉献;对外推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奉献[19]。 传承人类文明,追求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回归外乡、扎根中国大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强调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表达民族性和继承性,激发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活力,又要批判接受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推进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奉献中国模式,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坚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突出系统性和原创性,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奉献中国方案,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N].光明日报,2023-11-6. [2][9][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376-380. [3][13][18]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R].国发〔2023〕64号,2023. [4]吕一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22〔7〕:62-6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4. [6]张晓敏.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内涵和特征[J].文史博览〔理论〕,2023〔11〕:45-47. [7]冯刚.论青年全面开展与青年教育[J].國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2〕:3-9. [8][10][1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57. [12]刘川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J].中国高教研究,2023〔2〕:1-6. [14]王彬.中华传统化育之道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2〕:83-88. [15][美]约翰·杜威,著.彭正梅,译.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1. [16]刘卓红,钟明华.开放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与批判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00-203. [19]陈子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2〕:3-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