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政府
公共
危机
管理
应对
策略
建立
预警系统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1.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大家知道,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原有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被破坏,整个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措施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民众对政府信心的减弱甚至丧失,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动乱与不安。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力挽狂澜,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做好危机的预测与预防工作,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至关重要。做好危机管理的预警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一是)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特别是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捕捉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对危机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到达公开要求的风险信息应马上向公众预警,没有到达设定等级的风险继续追踪。比方:我们国家现在积极推行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就是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12023报警效劳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省长热线、市长热线、防洪、防震等不同部门整合到一起,非常利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也利于跨部门、跨警区之间的统一进行指挥协调。
1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应对突发事件的经典案例: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青龙抗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许,我国唐山瞬间地动山摇,万物顿成废墟,
24.2万人的生命瞬间逝去。然而,与唐山的迁安比邻的XX县区,在这场大地震中房屋损坏18万多间,其中倒塌7300多间,但47万人中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今年8月初,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披露了被称为“青龙奇迹〞的史实。
1976年7月中旬,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在唐山参加全国的地震工作会议。会上,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汪成民说:华北地区一两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根据各地汇总的震情,当前京津唐渤海地区有七大异常,7月22日~8月5日可能有地震。王春青急忙赶回县里向领导汇报。时任青龙县委书记的冉广岐顶住压力,冒着风险,拍板决定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向全县发布临震预报。
1976年7月24日晚,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次日,科委主任受县委委托,在县三级干部800多人大会上作了震情的报告。会议决定:每个公社回去2名干部抓防震,1名副书记(或武装部长),1名工作队长,连夜赶回所在公社,26日早8点必须到岗。会议提出:
1.必须在7月26日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个人。
2.干部必须在办公室坚守岗位,不得留在家里或处理个人事务。
3.立即开始地震和洪灾的预防和宣传工作。
4.每个公社、每个村必须设防震指挥办公室,向邻近市镇传递信息。
5.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汇报、巡
2逻,保持与邻县的联系。
6.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播送、车间宣传、 通知、黑板报、夜校。
7.门窗一律翻开;不要在屋里煮饭、吃饭;如可能睡在户外的防震棚内。
7月26日早8点,青龙县43个公社的干部全部到岗。青龙全县上上下下处于临震状态。震情通报在村子里反复播放;简易抗震棚随处可见;民兵把固执的老人送进抗震棚;村巡逻队1天检查2次,防止村民回家滞留……7月27日,青龙县中学地震研究小组发现,许多黄鼠狼一反常态,白天乱跑,当天到达高潮。干沟乡庞丈子村柳树沟平日清亮见底的泉水出现异常,不断往上翻白浆;平时在水底趴着的小黑虫子,浮在水面来回窜动。一切征兆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7月27日黄昏,青龙县,大喇叭滚动播发着地震警报,冉广岐坐镇帐篷之中,指挥全县全力应对浩劫……就这样,青龙人民幸运地逃脱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灭顶之灾。唐山大地震后,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前方医院,救助了众多伤员。
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冉广岐颁发了纪念章。还如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由于及时预报并采取预防措施,死亡2041人;据专家分析,少死亡2023万人。可见,强震中,人员的伤亡却是可以防止的。只要及时地做出预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因此,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用小钱防病而不是用大钱治病〞,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提高应急处置
3的效能。
2、事先做好危机应急预案。常言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危机管理中也是这样,在危机尚未出现时,应尽可能通过经验和预测来制定出针对危机出现以后的处理预案。并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在事先通过预警得以防止,很多危机往往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必须为危机做好准备,包括战略规划、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通信方案以及重要关系的建立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说大话和套话。必须明确答复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要看得懂、记得住、管用。
目前,我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出台,县级以上政府应急预案也已初步建立。截止2023年年底,全国一共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根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所有的省级政府、97.9%的市级政府、92.8%的县级政府都已经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因地制宜地编制了大量专项及部门预案。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工作也深人推进。有关部门还根据实际需要,陆续编制印发了中国公民入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等。为了便于使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变质了预案简明操作手册。比方:XX省编制的简明操作手册,全省按每户1册的要求,统一发放了公众防灾应急手册,一共780个字,讲清楚了应急处置的程序、责任和要求,容易记,很实用。这种看得懂、记得住的操作手册,很
4受基层群众欢迎,很多地方都在编印,免费发放到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家里。可以说,我国根本上制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应急预案体系,下一步只需要逐步来进行完善。
3、建立危机的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危机的培训与开展应急演练是提高综合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各行各业实战水平的有力措施。可以到达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和宣传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平时多演练,事发少损失。因为“演练是最好的培训〞。应急演练,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突出重点,不要求大求全。要针对本地区、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组织演练,不能一味地照搬照套。二要注重实效,不要流于形式。通过演练进一步排查各种平安隐患,明确相关责任,修订完善预案,真正把各项平安措施落实到位。三要厉行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要高效适用地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力求做到花钱少、效果好。演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现问题。演练搞得万无一失不一定是好事,哪个环节存在问题,要通过演练来发现和纠正,否那么到实战中再改就来不及了。
现实中抓好演练而受益非浅的案例很多。近年来,XX省通过组织开展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预警机制。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近4000万元,在全省32个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县的3000个村配备了预防预警“五个一〞,即一个高音喇叭、一面铜锣、一个口哨、一个话筒、一张宣传挂图。一旦发生灾情,能够通过播送、 、敲锣、吹口哨等方式,将信息迅速传
5递给每一个村民,组织群众紧急避灾,较好地解决了灾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的问题。听起来并不复杂,可在实践中却解决了大问题。202223年7月27日凌晨1点,湘西自治州沪溪县潭溪镇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整个山体滑坡长约1公里,宽约500米,塌方2022多万方,该镇朱雀洞村紧急疏散群众20235户543人,无一人伤亡。这就得益于配备铜锣、喇叭、口哨等带来的预警机制,得益于平常的应急演练。由于实行“五个一〞,202223年湖南因山洪地质灾害死亡15人,失踪4人,是2023年来死亡人数最少的一年。
危机管理知识在西方兴旺国家是公务员和公民的必修课程,在日本,孩子们刚上幼儿园,就会被带到地震模拟车上进行模拟训练,家家户户的门窗附近,都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以及急救包;一般在日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防灾减灾的训练,在平常的工作时,一年有二到三次的防灾训练,比方说突然拉下火警的警报,说现在发生火灾了,大家赶快逃跑、避难等等方面,这些方面,日本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日本是个灾害多发国家,但伤亡比例并不高,这正得益于他们频繁的灾害演练。在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全国灾害管理学院,培养危机管理的专业人才;在韩国,规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防灾日〞,在这一天举行全国性的“综合防灾训练〞,通过防灾演习让政府官员和普通群众熟悉防灾业务,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但在我国,这些应对各种危机的培训和训练相对薄弱,人们熟知的可能除了一个消防演习外,其它的一些危急情况下如何进行逃生,开展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急救知识可以说相当匮乏。
6据XX省民政厅统计由于平时疏于训练,在江西九江的地震中,全省81名伤者中78名是学生,主要是在避震逃离时拥挤、踩踏造成的。可以说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又给我们扎扎实实上了一课: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应对各种危机的培训和训练十分必要。
4、做好应急战略储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在支持保障上,要全面考虑突发事件的组织发动、根底设施、技术支持、物资装备、人员培训等资源要素。作为家庭也应该做好应对灾难的物资准备。例如在日本,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紧急避难用品包,一旦灾害发生,就立刻带上它疏散到平安处。这是一个用经过防火处理的聚酯材料制作的背包,里面备有最起码的日常用品27件,其中包括饮用水装运桶、罐装压缩饼干、罐装面包、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防滑手套、棉毛巾、塑料袋、便携纸巾、开罐刀、护创膏、药棉、三角巾、绷带、棉花棍、剪刀、小钳子、镊子、塑料布、绳子、防尘口罩、急用哨子、摇动发光灯、固体燃料等。另外日本各个家庭阳台相通,以备意外时互相支持或避难。凳子可改装为炉灶,长凳可改装成平板车。海边有“防止地震〞、“注意海啸〞警示语。日本人存折、合同等有关人生的重要资料复印多份,分处保存。出外随时携带证件,上有姓名、年龄、血型等工程,以备急救或联系家属。毫无疑问,地震多发国日本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5、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应急宣传教育。经验说明,当灾害
7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个人的行动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决定了他在灾难中能否生存。强化全民的危机意识,教育群众掌握避灾、救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本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几年,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公共平安和应急知识,群众的平安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普遍提高,成功自救互救的典型事例不断涌现。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的“中国骄傲〞,就有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他们都来自基层,很普通,但事迹很感人。前两年入选“中国骄傲〞的有一个深圳的小学生,名叫袁媛,只有7岁,她利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父母煤气中毒、危在旦夕的情况下,沉着施救,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202223年荣获“中国骄傲〞称号的有两位朴实的河南老汉,正是他们在“6.15〞广东佛山九江大桥坍塌事件中,第一时刻警觉到了桥的坍塌,实现了自救,而且主动拦车,成功地让后面的车辆“悬崖勒马〞,做到了互救、公救。这两位老汉还把政府发给的奖金,捐给了当地的希望小学。
还有“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的林浩等20名同学以及荣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