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退位减法》《克和千克》说课稿.doc
下载文档

ID:1906193

大小:2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退位减法 克和千克 2023 年人教版二 年级 下册 数学 退位 减法 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退位减法、克和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退位减法、克和千克说课稿两篇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9至21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根底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根底。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根底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拟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首先出示中国和美国代表团在奥运会获得金牌枚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根底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而后通过直观演示,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拟,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稳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中国和美国代表团在奥运会获得金牌枚数的情景,生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1减6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根底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稳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着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出示中国和美国代表团在奥运会获得金牌枚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1减6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开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拟,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3、稳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稳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根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根底。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拟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说学情分析: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拟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拟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 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假设干份,课件。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具体分四个层次:1、抓住学生的已有生活常识及经验,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分别进行“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比一比〞等等的实际操作,以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猜、称等活动中,去发现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 4、在练习稳固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跷跷板〞的游戏。 2、学生活动掂一掂学习用品,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1、认识计量工具“秤〞。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3、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活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 4、实际操作中,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掂、称、找、说〞四个层次 5、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1)学生计算两袋盐的质量500克+500克=1000克 (2)老师借1000克的薯片,放在台秤上称一称,是多少千克? (3)想:1000个1克大米是多少克?显示1000克大米图。 (4)比照:一手掂1角硬币,一手掂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1、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拟,哪个重一些 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3、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后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开展。 说板书设计:克和千克 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拟,谁重? 1000克=1千克 说作业布置:〔1〕家里的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 〔2〕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大袋洗衣粉有多重? 说教学反思:1.通过游戏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比照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