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建
投资
补短板
加码
基建投资补短板加码
基建投资补短板加码
“下半年GDP增长压力很大,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但肯定不会走2023年经济刺激的老路。同样促基建,但配方却并不一样。〞中国投资专家张汉亚告诉财经记者。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下半年将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并进一步强调,要加大根底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6.8%,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的亮点不少。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增速放缓,尤其是投资的增速下滑最为明显。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升、民间投资根本向好,但基建投资却大幅下滑,根底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3%,增速比1月-5月回落2.1个百分点,比2023年同期21.1%的增速回落了13.8个百分点,很明显,基建投资拖累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2023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基建投资持续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基建投资往往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甚至是托底经济的主要手段,但这种依靠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的投资,使得中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债务风险越来越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透露,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已经高达62.2%,超过60%的国际风险警戒线。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业界纷纷预测,现在中国经济困境与2023年出台“4万亿剌激方案〞之前的情况有些相似,政府可能再来一次货币放水,通过基建大跃进,再搞一次经济大刺激,这样就可以顺利渡过当前的经济难关。
张汉亚曾担任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中国投资协会会长等职务,他告诉财经记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当年并不相同,2023年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国企、地方政府、中国居民的负债率都很低,而目前地方政府、地方国企的杠杆率都处于高位,并不适合再加杠杆,如果实施货币大放水,实施投资刺激经济,不仅救不了实体经济,还会把中国经济推向更大的危机之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反复强调一个“稳〞字,对于“稳投资〞,重点是要“补短板〞,要加大根底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这一轮基建投资与此前的基建强刺激迥然有别,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立足于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的“补短板〞。
中国财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表示,从基建投资资金来看,目前中国基建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等,其中自筹资金占比过半。从自筹资金来看,主要包括城投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上半年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集中去杠杆,没有正常推进根底设施建设。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要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而上半年仅发行了3673亿元,这也是导致上半年根底设施投资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根底设施投资放缓,与防范化解风险,严控工程合规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清理标准PPP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客观上影响到投资的资金来源。同时,地方政府和企业上马工程比以往也变得更加慎重,一些地方甚至清理、停建、缓建了一些工程。
下一步基建资金将投向何处?张汉亚、赵全厚等专家认为,主要是弥补中西部根底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具体来说,与乡村振兴战略、轨道交通、电力投资等相关的一些根底设施建设将有望加大投资力度。
不走刺激经济老路的“补短板〞
与张汉亚、赵全厚的看法一致,华夏新供应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董事长王广宇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债务沉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下半年推进根底设施建设,决不能走当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老路。现在中国诸多行业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台高悬、房地产调整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就是2023年之后政府主导的货币大放水、投资强刺激留下来的后遗症。现在中国M2的总规模175万亿元,是GDP的2倍以上;中国当前的国民负债占GDP的比率大约是270%,其中地方政府、国企部门的债务都有较大的潜在风险。
王广宇说,目前中国信贷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其实社会上并不缺乏流动资金,主要问题是如何盘活存量资金,把存量资金引入实体经济中去。庞大的社会存量资金一会跑到股市,一会跑到房地产领域,炒来炒去,根本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如果过度投放货币,不仅救不了实体经济,反而会使通货膨胀抬头。当务之急是要引导社会存量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再来一次“大水漫灌〞,通过基建大跃进,实行强刺激。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时,首先强调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开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次就是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中的“补短板〞,而且点明“加大根底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赵全厚告诉财经记者,国务院在强调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的同时,还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的原那么,来保障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这实际上是要防止地方融资平台再走^去违法违规举债的老路。
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太慢,导致一些地方清理、停建、缓建了一批工程,客观上也造成了投资增速的放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任务只完成全年预算值的27.21%,下半年还有9827亿元增量资金可期。据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介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包括土储专项债、公路专项债、棚改专项债、PPP工程专项债等品种,上半年,财政部已经发文,明确将优先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公立医院、公立高校等领域选择符合条件的工程,积极探索试点发行工程收益专项债券,可以看出,财政部正在鼓励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基建资金瞄准中西部
7月25日-27日,李克强总理在西藏考察。李克强总理在考察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川藏铁路拉林段施工现场时说,川藏铁路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其投资建设将会带动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们早已看准、迟早要建的有效投资工程。他还表示,我国目前开展不平衡,中西部根底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快补齐这个短板,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西部根底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开展差距。
据悉,这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首次到西藏考察,外界普遍预测,今年下半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央层面对根底设施建设投入将重点瞄准中西部地区,可能具体到乡村振兴战略、轨道交通、电力投资等领域。
作为投资老专家,张汉亚认为铁路建设仍是首选。他告诉财经记者,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未来几年的铁路建设将有很大的开展时机,例如李克强总理近期考察过的川藏铁路,总投资就高达2700亿元,现在已具备全线开工条件。而根据铁路“十三五〞开展规划,到2023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到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中西部路网规模将到达9万公里左右。还要根本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全国铁路网根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实现北京至大局部省会城市之间2小时-8小时的通达时间等。
财经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各地方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规划推进铁路建设,在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市,均出台了高铁建设规划。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认为,未来几年,铁路仍将是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
华夏新供应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正在调研地方根底设施投资情况,对于一些人担忧根底设施投资空间受限,担忧出现重复投资、无效投资,他表示,全中国现在100多个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按照国际经验,要抓紧建设这些中心区域四通八达密度足够的轨道交通网。他告诉财经记者,相关部门做过调查,全国城镇区域大概缺少5000万个停车位,如果1个车位按10万元投资建设,总计就是5万亿元的投资量,@方面“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恰好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进来,有效对接PPP投资机制〞。
近两三年各地大力推进PPP工程,主要投向也是基建领域,上半年那么经历了整顿。国家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均释放了一些对PPP工程的积极信号。就在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曾召开民间投资工作座谈会,表示将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标准参与PPP工程,而在地方政府层面,有不少省份纷纷出台鼓励PPP开展的政策,预计下半年PPP对基建的资金投入将有所增加。
乡村振兴战略是2023年中央政府施力重点,赵全厚表示,现在中西部农村根底设施比拟落后,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供水供气、排水排气等乡村基建投资,不仅给农业、农民带来好处,还可以拉动上游制造业投资,未来投资空间也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