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学困生
形成
成因
转化
对策
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渔溪中心小学 陈忠华
【内容】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开展。因此,教师不仅不能轻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而且要加强教育,使后进变先进,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学困生,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成因,并提出了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学困生 心理特征 成因 转化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开展。虽然“重尖子,轻后进〞的观念已日益为“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但观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动的转变。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是“有心栽花而无心插柳〞,不能正视和蔼待“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对于这样一些敏感、脆弱的学生,教师更有必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多层次、全方位、耐心细致地因人施教。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开展范围内,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老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学困生形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一般认为来自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和学校这几个方面。
〔一〕家庭特点带来的不良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1、追求早教育,无视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
社会的开展为现在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气氛,许多家长就错误的认为让孩子早些来到学校就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就能够走在了同龄孩子的前列,因此追求早教育就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时尚。也正是这种时尚,它无视了孩子的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智力发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规律,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过早教育带来的学业负担。
2、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缺乏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自身的素质低、教育能力低。从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要求孩子一定要到达某个水平,否那么就横加指责;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干预。比方:孩子考试失败,或是犯了错误,家长轻那么骂,重那么打。 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 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庭教育的失当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那么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无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4、非健康家教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些做父母的,为了让孩子学文化知识可说是绞尽脑汁,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很少动心思费力气,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气、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关心较少,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或厌恶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子女势必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环境的影响。
5、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对学生也有影响
有些学生落伍是因为家庭主要成员,如母亲或父亲的缺失〔死亡或离异〕或家庭不和。还有的因为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缺乏正确的管教。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极,行为散漫。
6、父母的思想意识影响着子女
有些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直接源于父母思想意识的不健康。父母缺乏对人生的正确追求,整日吃喝玩乐或行为不检,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品德与学习。
7、家庭物质条件对子女也有影响
物质条件差,如住房拥挤,没有地方看书做作业;或物质条件优越,使学生产生物质上的优越,沉溺于享乐,不思学习。
8、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9、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那么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学困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后进
学困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无视的原因之一。
1、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制造学困生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灌输的是应试教育思想,学习成绩当然被视为评价学生“能否长进〞的首要标准。整个教育气氛、教育观念就停留在这么一个“唯学至尊〞的水平阶段,很多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当然要自报自弃,越学越后进。
2、教育方法失当,使学困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弃之不管,任其东西等上述方法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学困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学困生的群体。学校生活的枯燥,教师教育方法的单一粗暴,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使学生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学困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最终开展成学困生。
3、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学困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学困生,便觉得他是“成事缺乏,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4、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学困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五项评比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外表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学困生另眼相待,这对学困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困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三〕社会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学困生也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产物。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根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 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冷淡,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3、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而且情况还特别的严重。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4、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局部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开展。
5、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真善美、假恶丑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学困生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及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低的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学困生。
〔四〕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引起的不正确的自我评价
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性格又比拟内向、脆弱,导致耐挫力差,缺乏自信。学困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对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傲慢骄横的样子,而内心却又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表里不一的心理特点。
二、学困生心理特征的透析
“学困生〞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学困生〞心理入手,弄清“差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在此根底上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学困生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便形成了与一般学生所不同的心理特点。
〔一〕学困生心理特征的表现:
1、自卑心理
学困生因各方面表现欠佳,相对受到的批评较多,而表扬是少之又少。不管怎样的学困生,他们或多或少都想进步,希望各方面能跟上大家,以博得老师、同学、家长的喜欢;但一次次考试成绩上不去,拖了班级的后腿,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同学的冷眼。总是处于“不行〞的地位,因此,他们感到样样不如人,于是在心理上就形成了自己“笨〞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学困生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常常自以为是。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表现为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响;对老师的批评极其反感,甚至不顾场合地顶撞老师。或者有意破坏纪律,搞恶作剧为难老师,对优秀生抱有“敌意〞。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他们对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产生反感,甚至制造矛盾、发生冲突。这种现象在班级中经常出现。
3.疑惧心理
由于受对立心理的支配,他们往往对老师、同学、家长持不信任的疑心态度和戒备心理,并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总是从恶意方面去理解。人们如果采取对他们疏远、回避、冷漠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对抗。有时凭空臆测,疑心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疑心老师对他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老师的教导,他们往往当耳边风。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评价上的错位,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4.焦躁心理
学困生往往易怒易躁,性情执拗,常常表现为与老师、班队干部、家长作对,甚至做了几件错事,就把今后的成功看得很渺茫,总认为老师同学在冷漠他们、歧视他们,处处在讨厌他们,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心里经常感到焦虑